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正澄)(3)

以父母师长的孝敬为基础,再进而用无分别的无缘大慈、清净大爱来处世待人,相互成就,社会的暴戾自会消殄,祥和倍增。 道德是人类应有的基本修养,它是调整人们的行为进而适应社会体系中人际和谐有序的关系的重要规

  以父母师长的孝敬为基础,再进而用无分别的无缘大慈、清净大爱来处世待人,相互成就,社会的暴戾自会消殄,祥和倍增。

  道德是人类应有的基本修养,它是调整人们的行为进而适应社会体系中人际和谐有序的关系的重要规范。道德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运作的解毒剂,是导引正确航向的指南针。 [30] 在市场经济,功利化倾斜,道德沦丧的今天,亟须张扬人的伦理道德,用以促成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道德实践一向被看作是宗教信仰的主要文化价值或社会功能。 [31] 以巨著《历史研究》而闻名于当代学术界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汤因比( Arnold Joseph Toynbee , 1889 — 1975 ),他在讨论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模式时,曾经指出宗教信仰是文明社会的生机源泉。 [32] 近代科学的发展向人类提出了一些异常重要的道德问题,但科学本身却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33]

  道德是维系社会安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道德状况与该社会的文明程度密切相关。我国自古以来,强调以德立国,普遍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国人,诚意正心,博施济众,明因慎果,慎独自律,中国传统社会赖此得以良性运转数千年。降至现代,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无序状况。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漫延,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瞒诈骗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34] 难怪,最近党中央又不得不提出 “以德治国” 的方针政策。 [35] 导致我国道德滑坡的原因很多,其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现代中国人不信因果,甚至于嘲笑因果, [36] 认为诚实就是傻冒,作恶才是能干。由这种心态的支配,一部分人便滑入肆无忌惮、胡作非为邪道。即便有法律禁令,也会铤而走险。加之市场经济使得贪欲更加炽盛,物欲横流,更是冲击着本已脆弱的道德堤坝。针对国人道德心态的败坏,价值观念的颠倒,首先须明善恶因果报应思想。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云:

  世间诸众生类……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
  O 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
  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37]

  可见,净土教从宏观的时空维度,展示了因果的情状。在这个世界中,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五道的因果报应,种子现行互熏的复杂格局,清清楚楚。作善得福、造恶招祸,祸福相倚,苦乐相继,都是自作自受,无人可以替代。善人行善,能够从快乐进入更为殊胜的快乐,从智慧升入更为深广的智慧;恶人造恶,将会从苦痛堕入更为悲惨的苦痛,从愚痴滑向更幽暗的愚痴。这些善恶报应的复杂情形,净土教中处处明示。

  净土教在阐明善恶因果真相的同时,教诲众生持戒修善,辗转影响净化他人。《观无量寿佛经》中劝进人们修持三福,云: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
  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
  业。 [38]

  这三福中,把世间福放在第一位,说明了净土教对人世间的道德福业的强调,因为它是出世道业的基础。它明确了世间的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父母生养死葬,对于师长尊敬奉事,对于众生慈心不杀,修十种善行。十种善行,即:身不杀、盗、邪淫,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志博大高远而不贪、不嗔、不痴。对于个人来说,行此十善,会心胸开阔宽广,身体也就健康。对于别人乃至整个社会而言,会带动他人,改善社会风气。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深恶痛绝的邪恶行径,大多不出杀盗淫之外,如果有更多的人奉持十善,我们的社会则会得到根本改善。所以《无量寿经》中强调说,在人世间修行

  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39]

  如果进而人人发菩提心,行四摄六度,人间也会变成快乐的净土。可知,明信因果是我国道德重建的最好最稳固的基石,在此基础上,行善积德的推行才会坚实有力,经久不摧,这也是净土教对世道人心的导正迁善的贡献所在。

  再者,历代的净土教的高僧大德如隋代慧远大师、唐代善导祖师、宋代延寿大师、王日休居士、明代莲池大师、藕益大师、清代魏源居士、民国印光法师等等的懿德芳行,不仅仅影响到净土行者,也会对不信者有良好的道德影响和实际利益。远的不说,仅近代而言,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整个二十世纪,哪里佛教界对社会贡献大,哪里的佛教
  公益、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哪里就高悬着净土信仰的指引,闪动着净土宗人的身
  影。 [40]

  宗教道德历来是世俗道德的再次强调和重要补充。 [41] 作为宗教一支的净土教,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内涵十分丰富。诸如诤土五经一论中的弥陀本愿、普贤愿行等许多内容的平等一相、和合无诤、自利利他等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历代净土大德的著述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更是十分丰富,限于篇幅,不再多述。这些伦理道德的内容,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价值,具有抑制现代社会中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鼓励人们扶危济困或造福社会,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中的至善境界及维护社会安宁的积极意义,对现代社会的道德重振、现代人的精神归宿、乃至经邦济世,均不无启迪。

  (二)对科技发展的裨益 科学与其它文化形式一样,历史上都是由宗教母胎所孕育,其发展也受到宗教理想精神追求的隐秘推动。 [42] 虽然科学迟早要与任何一种自以为穷尽了真理的独断论 [43] 冲突,但是佛法的根本却并非独断论;相反,它还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和执见,包括对佛法的执见(法执)本身。现代社会是一个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时代,是科技开路的时代。科学成为不同阶级、民族、党派的一切人士的共同信仰对象,是举世共认的裁判准衡,一切文化学术无不唯科学之马头是瞻,一切宗教都难免被世人用科学的尺度来衡量。包括净土教在内的佛教,虽然面临多种挑战,然而其丰厚的家底与优良的传统,仍然展示着它具有在多元文化竞争中获胜的种种优势。此处仅就对科技发展的辅助的益处,进行简略讨论。

  佛教作为一个对人生的生老病死等痛苦的反省、反抗为基点,以“了生死”、“求解脱”

  为核心宗旨的宗教,本具超时代、超地域、超民族、超阶级的特性,只要它所解决的问题还存在,只要人们有战胜生老病死等苦恼的精神需求,它就会生存传布。从追求真理以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上来说,佛教与科学的功用是一致的,并且有相互关联、相互指导的关系。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