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化红莲(果煜法师)

火焰化红莲 果煜法师 目录 《一》第一天念佛的方法与心态 《二》第二天信·愿·行 《三》第三天念佛法门的层次与行证 《四》第四天往生的条件及品位之高低 《五》第五天西方的象徵与阿弥陀之玄

火焰化红莲

果煜法师

  目录
  《一》第一天念佛的方法与心态
  《二》第二天信·愿·行
  《三》第三天念佛法门的层次与行证
  《四》第四天往生的条件及品位之高低
  《五》第五天西方的象徵与阿弥陀之玄义
  《六》第六天一心不乱
  《一》第一天念佛的方法与心态
  佛七之义,除了连续专心地念七天的佛号外,另有其深意──克期取证,期待在七天的精进修行后,于身心、见地有所突破。在药石结束后,我四处观察一番,发现虽仍有人在用功拜佛,但也有不少人闲坐一旁,看著人来来往往,像这种用功方式,怎可能取证呢?晚课时大家都诵到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将七日当作生命之一期限,则一日复过一日,所剩便十分有限了。如再不加紧用功,一旦大限期到,你拿什么做担保呢?「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还是好好用功吧!
  一、念佛的方法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首先为大家介绍念佛的方法与心态。所谓「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故是念佛而非念佛。念佛并非不用出声,而是由心指挥口而念,心是主,口为工具。一切从心起,一切回归于心。若念佛,只是有口无心,就像放录音带一般,其对身心的改变,便难有什么帮助了。
  念佛当集中精神专注而念。既要念得清楚,且要听得分明。只念而不听,气向外放故,念久则散气伤身。应由心中念出佛号,再由心中摄入佛号。念非口念,听非耳听,如以口念耳听,则气将聚集脑部,容易引起虚火上升、口焦舌燥,甚至不得安眠等现象。
  「心」于大乘佛法中是很抽象的名词,但在实际用功时,则为注意力集中的意思。念佛,气应配合佛号,佛号从心起,气则上提;佛号回摄自心,气则下降,如此一升一沈才好相互平衡,气得平衡,则身安心定,用功得力。以上所说,乃以个人自修为主。若共修时,则应配合大众音声与法器的节奏而念。闻声而念,随念而听,不然,若使自己声音突显怪异,将干扰大众的专心。
  念佛的得力处,不在声音之大小,而在于心中之清楚分明。因此昏沈时应大声地念,神气若上扬,才能恢复心念的清楚。但精神还好时,则宜用平常声音来念。又念佛的速度,宜以不缓不急。急则导致气之不顺不调,而使身心无法安定,反之念慢,则空隙多,妄念纷扰形成散乱。每个人各当仔细揣摩,以拿捏出其适当之速度而念。念佛的得力处,亦不在次数之多寡。许多人误以为念佛的次数愈多,愈有功德效用。因此念得急急躁躁,于是既因计数而惨杂妄念,且又急躁而不得分明,终究是自误误人而已。
  至于念佛时要不要用念珠?此可由二方面来说明:(1)如念珠是为计数而用,既前已声明念佛不必计数,因此念珠便无所用矣!(2)念珠可为辅助摄心之用,此在等车、坐车、经行、绕佛等散心时,得以用之,但在专心境界,如结跏趺坐而念时,用念珠反成累赘矣!
  以上只就个人修行而言,若大众共修时,为免彼此干扰还以不用为宜。另外念佛,除在佛堂绕念坐念外,工作、经行时,能就当下的动作配合佛号而念,此为最现成方便之念佛方法。
二、念佛的心态
  以上所谈为念佛的方法,其次再谈念佛的心态。念佛的念,用中文拼字是「今心」,此指当下一念之意。要修行,不管用任何法门,首先须孤立自己,将内与外、前与后,完全孤立,不留一丝牵挂。如目前大众一起共修,你必须万缘放下,一心称念,既无视于人我之亲疏恩仇,也要绝断于过去、未来,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当下佛号之清楚分明。心念口念,心口如一,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心中只有佛号,除佛号外无杂用心。更不能期待念佛时,得有感应或某种觉受,离开念佛方法,所有境界皆属妄想、魔境,不得有丝毫期许攀缘之心。又整个念佛过程中,应保持「平常心」──即不动情绪之意。如以念佛而由衷产生欣喜、悲戚或啕哭等事,还宜加以节制。所谓:「宁动千江水,莫扰道人心」,情绪妄动时,要好好节制,既利人也为己。
  如念佛,得有真正的进步,乃是指心量之增广、见地的突破。非有关任何感官觉受之变化,如听到妙音、见著瑞相,或闻奇香……等境界,转眼便烟消雾散而恢复原状,说穿了不过梦境一场而已,有什么好执著的呢?《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念佛还应依经典所云:以「无所求、无所得」为方便而念。

  《二》第二天信·愿·行
  这虽是很传统的题目,但我的说法与传统略有不同。首先,信有共信与别信;愿有共愿与别愿的差别。共信、共愿是所有修行学佛者所应具备之信愿,而别信、别愿则为专修净土法门者才需具备之信愿。共信和共愿是别信、别愿之基础。若共信共愿的根基不稳,则别信、别愿就没有依靠了。其或将退转,或将变成外道见了。
  一、信
  (1)共信信,首先说共信──因果业报。一个正信的佛教徒,首先须肯定因果业报。因果业报的原则,其略有几种表达的形式:
  A.「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目前社会之所以会这么乱,就是因为很多人不相信因果,尤其不信三世因果。他们常为贪图眼前的享受而犯罪造业,一无所顾。因此,今日的佛教尤须强调因果之重要性。此对世间人如此,对修行者亦然。修行是善因,解脱为善果。不肯努力于善因之修持,而冀望善果之顿得,这根本还是外道邪见呢!B.「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当我们努力修行而遇到障碍时,当知那是因我们往昔中已造下恶因才会变现出来的。因此,对这些障碍逆境,应坦然接受,不可于内心起矛盾冲突,更不可因此失去对三宝、对修行的信心。「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希望将来有善果,则要从今日起广修善因,精进不懈,才会成善果。
  C.「自作自受」──许多人认为净土法门乃靠他力。事实上就因果的角度来看,修行乃以自力为主。我这么说并非否定佛菩萨的慈悲与愿力。如经所云:佛菩萨之慈悲愿力,本如阳光之普照万物,万物既存于世间,无不受其恩德,求与不求并没有什么差别。然而有些众生之所以不能感受到佛菩萨的慈悲加持者,为其业障深厚,自绝恩泽,彼譬如密室中见不到阳光。而要消除业障,主要靠自己努力于身心、见地、行为之净化,才能消除。所以修行是自力的努力为因,他力的加持为缘,因缘和合乃有善果的成就。然而就修行者而言,仍应以自己的努力精进,这才是重点。
  以上所说是学佛修行者所应共具之信念,若移彼于净土法门,即为净信──净土之别信。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