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常见问题答疑 基础篇 家庭篇 修行篇 疑难篇(8)

若不得已做了人工堕胎、流产,则应用忏悔、祈祷、诵经等方法,为小孩修福回向。其方法很多:如诵经(各宗教皆可)、布施行善等,将此功德,回向堕胎婴儿,以释结息怨。 14、如何教育好子女? 答:佛陀在《善生经》里

若不得已做了人工堕胎、流产,则应用忏悔、祈祷、诵经等方法,为小孩修福回向。其方法很多:如诵经(各宗教皆可)、布施行善等,将此功德,回向堕胎婴儿,以释结息怨。

14、如何教育好子女?

答:佛陀在《善生经》里,规定父母当以五事养育子女。
父母养育子女的五事是:一是教育好子女,不令作恶;二是教授子女正确的处世道理;三是关心爱护子女;四是为子女安排好婚姻生活;五是为子女提供正常的物质条件,满足他们的正常要求。
现代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呢?以下四点意见可参考:
(1)、培养子女的感恩观念:什么是好儿女?就是他具有孝顺、尊重、感恩的心性。所以教育孩子,要让他从小培养感恩的观念,不但知道感谢父母的恩惠、老师的恩惠,也能够感谢社会的恩惠、国家的恩惠。他有这个感恩的观念,就是他的财富,有助他开创未来的美好前途。
(2)、培养子女的慈悲胸怀:现在的青年儿女往往不知道奉行慈悲,常常逞一时之狠,赌气、打斗、闹情绪,这样的子女,将来在社会上是不容易获得人缘的,所以最要紧的是让儿女有慈悲的胸怀。例如,教育子女,要教他爱护小动物,教他不欺凌弱小。使他们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如果孩子缺乏慈悲心、博爱精神,将来到社会就容易形成暴戾之气。
(3)、培养子女的忍耐力量:要养成子女的良好修养,就要教他忍耐。像兄弟姊妹相处,有时候哪里一个兄弟姊妹多得到一点利益,多得到一点好处,他不要争,要能忍耐;或者受到一点嫌弃、一点挫折,也不要一直苦恼闹情绪,要能忍耐。忍耐的力量,是将来能成就一切事业的力量。
(4)、培养子女的服务精神:今天的社会,不是讲究你个人有多少才能,有多高学历,最主要的是要社会大众能肯定你,能接受你。子女如果有服务牺牲的精神,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就会受到大家的肯定欢迎,才会成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15、如何面对婚姻暴力?

答:发生婚姻暴力的原因,跟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可能有关,从因果讲,每一个人从过去很多世以来,在人与人之间都是有恩,也有怨的;没有恩没有怨的话,不容易在一起成为夫妻。
凡夫每个人都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折磨自己,折磨对方和家人。
也许,他们并没有想到要折磨人,只是因为自己心理上有矛盾、或身体上有困扰,遇到适应上的问题就会对身边的人发泄,或有意无意地伤害他们。做了夫妻,一边互相报恩、还债,一方面又在互相伤害,举债。所谓“欠”,就是彼此之间恩怨不清;认识清楚这道理以后,我们就应该朝“冤家宜解不宜结”的方向努力。
如果夫妻间,彼此觉得不合适,不能够互相体谅,互相忍让,互相尊敬,那么就要反省,应该及时警惕,回头是岸。既然做了夫妻,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小的地方开始反省,不要为了鸡毛蒜皮的事,老是彼此计较、争吵,否则会愈演愈烈,最后就可能演变成暴力事件。
我们做为一个人,任何事情都应该三思而后行,不要盲闯,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骂人是不应该的行为,打人、暴力、虐待人更加不应该,不仅要负刑事责任,更要负因果责任。
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如果这一生我用暴力对付你,或者你用暴力对我,下一世还是会碰到一起,相互残害、冤冤相报。婚姻暴力的根本原因,是三世因果的循环,唯有及时煞车,把心结打开,才能彻底防止夫妻间婚姻暴力事件的发生。
女性往往是婚姻暴力的受害者,如果相互交流沟通无效,则做好自我保护,以及借助外力的介入:如妇女组织、宗教社团或司法帮助等。

【修行篇】

1、学佛为什么要皈依?皈依三宝的有什么好处?

答:(1)、学佛如果不经过皈依佛、法、僧三宝的仪式,当然也可以学佛;但是未经皈依三宝仪式的人,在心理上,必定有所推托、踌躇、迟疑,遇到紧要关头,他们会说:“我还不是佛教徒,我还不需要遵照佛教的戒律来做。”比如:懈怠、放逸、邪淫、妄语、顺手牵羊等恶业和恶习,他们会原谅自己,更不会防范于未然。如果皈依三宝后,自己会做自我的约束、警惕和警策,也会受到师长和同修等善知识的鼓励,因为有督促与规劝,所以在人格的升华,道心的增长,修持的努力等各方面,都会进入正轨和常轨。
(2)、皈依三宝的好处,可说实在太多了。简言之: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得后世乐,更可以由此而得到究竟乐(涅槃寂静)。
综合起来,约有八种:一、成为佛的弟子;二、是受戒的基础;三、减轻业障;四、能积广大的福德;五、不堕恶趣;六、人与非人(鬼神)均不能扰乱;七、一切好事都会成功;八、能成佛道。
如《优婆塞戒经》说:人皈依三宝的话,将来所得的福报之大,大得不可穷尽。譬如有一个宝藏,全国人民,搬运七年,搬之不尽,皈依功德,比这还要大到千千万倍。

2、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有何差别?

答: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差别如下:
出家以出离心为本,割爱辞亲,一心慕道,有了淡泊的出世性格,再入世作利益众生的事业;在家以增上心(增益福慧二资粮)为本,从家庭爱染中,渐渐培养出离心。
出家修行重于福慧双修,且依闻思修入禅定得;在家修行以修福为主,以慧为辅,依喜、舍结缘,培植福德。出家以寺庙僧团安居、共住清净为主;在家则依家庭眷属、五欲和乐为要。
出家以弘法利生、自觉觉他为主;在家则以喜舍布施、护世护教为主。

3、已婚的居士想出家,该怎么办?

答:出家是信佛者选择的一种修行方式,无论未婚、已婚,均可出家,
按照佛教传统及现行国家政策,准备出家者,应妥善处理家庭、经济、工作等有关事宜,如:办妥离婚手续、工作上无遗留经济问题等,随后即可向寺庙申请出家,并在寺庙接受考查,期满一年,后方充许剃度出家。
已婚的居士出家,必须慎重抉择,不可轻率行事。从实践经验看,许多已婚的居士要出家,大都是因为家庭、婚姻矛盾或工作挫折,一时冲动而非冷静的理性选择。因此,出家后并不适宜寺庙生活,个别人最后还是以还俗告终。
故想出家的已婚居士,应冷静一段时间,观察自己内心是为信仰出家,还是负气之举。另外,如果对寺庙生活陌生者,更应循序渐进地了解、实践以后,再做决定。

4、如何佛化家庭?

答:所谓佛化家庭,即已皈依佛教的居士,以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全体家庭成员学佛,从而使佛教理念,成为全家的行动指南和准则,这就是佛化家庭。建立佛化家庭,能提升人的品质,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其积极意义在于“以智慧照顾自己,以慈悲关怀别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