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探究与抉择(上)——理净法师笔谈录之一(3)

天台宗所谓的判教是天台家人自己对佛陀一代时教的判分,而非佛法有五时八教之分。吉藏大师在破慧观“五时”教时就已经破斥“此乃回文就义,出自人情,非文所以也”,而天台家不但不闻不知反而自以为是。五时判教最

  天台宗所谓的判教是天台家人自己对佛陀一代时教的判分,而非佛法有五时八教之分。吉藏大师在破慧观“五时”教时就已经破斥“此乃回文就义,出自人情,非文所以也”,而天台家不但不闻不知反而自以为是。五时判教最早出自于慧观依“涅槃五味”而判五时教,后来被天台宗所引用。所以天台化法四教是为了压抑别宗抬高自己,而判“法华”为圆教,其它为别教和通教,小乘为三藏教。其实在三论宗看来佛说一切法“一味平等”,无有高下、深浅、别圆之分,佛说法只是因机施教无有定性。
  如《三论玄义》云:“夫适化无方,陶诱非一。考圣心以息患为主,统教意以通理为宗。”这就是说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佛教化的方式也不一样。但从佛陀本身而言是为了止息众生的病患为中心,佛说的教意也是为了通达数理为目的。因此,天台所谓的“圆”只建立在自己的思想认识上,而并不符合于大乘佛教“诸法平等”的思想理论,而般若共法是指诸法平等的“实相般若”。
  般若有三种:即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文字般若是言教属于般若方便,观照般若是菩萨之大慧属于般若别相,只有实相般若是诸法之共相属于般若共法。而天台判分“般若”为通教,怎能说“圆教”与“般若共法”相契合呢?所以天台之“圆教”只是对佛陀教法的分别执而不是般若法门,于不舍不著的“不但中”思想根本不相契合,也不能说具足于一切法。所以也就更谈不上对后来的禅宗有直接影响。要说对后来禅宗有直接影响的还要属于三论宗,因为禅宗的“不立文字,明心见性”,实际上就是三论宗的“破执遗相,缘起性空”思想。再说三论宗的“破而不立”与禅宗的“棒呵”,可以说是师出一门。而天台所谓的“不舍不著”是舍二谛著三谛、舍二边著中道,岂能与禅宗的不立文字相契合?
  问:中观学派揭现“非有非无”的中道观,所体会的固然是“空”与“有”的内涵。瑜伽行派的见解;,认为彰显“有”是含具指涉的作用,以“有”说“空”或者是“空”、“有”统一,皆有它的关涉意义。依如实观的理解,这是否揭现了相互贯通的意思呢?“圆成实自性l中的义蕴与如实观的指涉内涵,你认为是否有确切的意思吗?这里,请就中观学派与瑜伽学理陈述一下。
  答:中观学和唯识学是佛教思想理论的两大哲学体系,二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对立和对立的统一两重含义。如果从对立角度而言,中观讲“空”唯识讲“有”,空、有二者之间是根本对立的,是代表事物两个不同方面的极端:如果从统一的角度而言,中观所说的“非有非无”的中道观与唯识所说的三性三无性是一致的。再说中观、唯识皆是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佛说法是对执空者说有,对著有者说空,空与有皆是佛所说岂有不同之理。因此,非有非无是空、有矛盾的统一。在唯识学上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皆是由众生“心识”分别变现而假有,只有“心识”才是真实有外境皆是虚假,所以唯识言二二界唯心,万法唯识”。而在中观学上认为外境和心识皆是方便施设,没有真实性是虚妄分别,主张内外俱寂、空有并泯。
  如果就第一义而言,中观主张空有俱寂,唯识主张以有说空、空有统一是有相互贯通的意义,这是从证人第一义谛境界上而说的,如果在众生位上而言二者是不能够相互贯通的。在唯识学上认为遍计所执性与依他起性是言教,是属于世俗谛范畴。只有圆成实性才是真实真理,是属于真谛范畴。所以唯识宗把“圆成实性”看成是真实有不可更变的法体。而中观则认为凡是有所说皆是言教,真俗二谛皆是如来的方便言教,第一义谛非言语文字所能表达。所以在中观学的观点而言,唯识宗的三性三无性皆是言教。离言绝相、心行处灭才是真如不二之法门。唯识虽然破了众生之“有”,却未能破众生之“空见一。如此唯识宗不仪执外界是空而且执真如是有,仍然是空有二见并存,非佛法之“缘起性空”之理。因此,唯宗也属于三论宗所破的对象之一。其实佛说法是一味平等并无高下深浅之分,对有说空、对空说有皆是方便假设。而学教之人却不是执有便是执空,成为空有二种执见非佛说教之本意。
  摘自《海潮音》总第82卷7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