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净土法门修学的原则,是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就是一个方向、一心的意思。什么是菩提心?除了自己绝对求往生的心之外,还得念念以一切善巧方便,把念佛法门介绍给别人,这就是菩提心。因为我们明白,唯有这个法门能断烦恼、出三界,能不退成佛。
所以修学净土的人,一生当中的大事,就是自己求生净土,把念佛法门介绍给别人,自行化他。除此之外别无二念,这就叫‘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样的愿心、行持必定往生。烦恼、妄想虽然不刻意去断,自然就少了,智慧自然天天增长。
修行的原则 (950201早餐)
修行最重要的是要抓住纲领、守住原则,功夫就容易得力了。纲领原则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句话的道理、意义一定要透彻的理解,要遵照《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去实行—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必须要应用在生活上,这就是自行化他。
《沙弥律仪要略》的节录,就是前面五个科目的举要,所以《修行守则》是属于行经。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行经’是要我们真正做到的。我们真能用‘真诚、恭敬’的心来修学、为众生服务,一定会得法喜充满,会得清净心。能以真诚、恭敬心为一切众生服务,就是修学大乘。
在大乘法里面,最圆满、最究竟的就是‘普贤菩萨行’。普贤菩萨行是什么?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这些都在日常生活里。礼敬,必含真诚恭敬;称赞,定有法喜充满;广修供养,就是服务一切众生。所以普贤行包括的范围是非常的深广,决不是拿一点钱,包个红包就是供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菩萨道、大乘佛法的精神,就是广修供养、广度众生。《金刚经》讲:‘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句经文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结果,自然是离苦得乐。‘迷,要帮助他破尽;悟,要帮助他圆满’,这就是成佛,就是‘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若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此方世界,或在十方诸佛刹土里修行,都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圆满。如有人问,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我们可以告诉他:就是怕轮回、怕生死、怕折磨、怕障碍,且为了自利利他达到圆满,所以才决定求生净土。
生西方净土之后,就如经上所讲:‘一切苦难都离开了’。而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圆满成就佛果。圆满的智慧德能现前,然后再回到九法界来广修供养,为众生服务就没有障碍,这就是佛家常说的‘乘愿再来’。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950202早餐)
念佛人至少要把‘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搞清楚。这八个字要是不清楚,你是无法把佛号念好的,功夫也无法得力。不但不能转境界,依旧被境界所转;被境界转,就是继续六道轮回。若能转境界就决定往生,所以这八个字非常重要。
什么叫菩提心?怎样去发?《金刚经》说:‘生心’。生心就是发心,生是生起,意思与发起相同。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说,‘生’比‘发’的意思更深、更圆满。
一向专念,‘一向’有狭义、有广义。狭义的说,就是念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方向,向西方净土,这样能往生,这是属于事,能得事一心。广义来讲,‘一’是一真法界、趋向一真法界。凡夫、二乘、权教菩萨不懂一真法界,不入一真法界,所以妄想、执著、障碍重重。
一真法界在哪里?其实是无处不是、无时不是。现代人喜欢讲突破,一真就突破得干干净净。世间的科学家、哲学家们,他们思惟、想像、体会的时空,特别是多次元的时空,所谓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一直到无限度的空间,实际上就是佛法讲的法界。‘法界’大分是十法界,细分则是无量无边,与多次元的时空说法很接近、类似。这些现象都是从无明、不觉而发生的,若能重重突破,就能见到一真法界;能见到一真法界,就成佛了,就是禅家讲的‘见性成佛’。一真就是真性、真心。佛说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多次元的时空)是唯识所变。能朝这个方向一心专念,会得理一心不乱,这叫会念佛,功夫容易得力。
功夫得力的现象,就是妄想、烦恼、分别、执著会一天天减少,智慧也会随之增长,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自自然然能放下。他能慈悲,他肯念佛,这都是功夫得力的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现象不能现前,就是还有很深重的迷惑、颠倒,因此功夫会不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