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一)
一、示修持方法 二、论死生事大 三、勉诚敬人生 四、劝深信因果 五、明佛陀教育 六、标应读典籍 七、答学佛疑问 精要十念法
此为 净空法师于华藏图书馆之早餐开示,尚未经 净空法师鉴定,仅为弟子悟有摘要记录,顺文整理,草成此篇,供养读者。
一、示修持方法
修福与修慧 (950102早餐)
‘修福与修慧’,福、慧是修学佛法所要求的两大目标。我们在传授三皈时,所念的誓词:‘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与慧,‘足’就是满足、圆满。由此可知,成佛就是福与慧的修学圆满,所以得为世、出世间之所尊敬。
世间人,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求福慧,其实福慧是众生本具的,自性中原本就具足,而且是圆满具足。现在众生福慧为什么没有了?佛告诉我们,是有两种障碍把它障住,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福德,所知障智慧。有烦恼障的人,福德就没有了;有所知障的人,智慧就没有了,所以只要能除二障,福慧就现前。
二障要怎样除?这就要靠修德。福慧原本是性德,如果没有修德,自性的福慧就不能现前,所以要修行。修要怎么修法呢?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教人要先修学三福。我们真正能相信,真正能明白这个道理,肯发心去修学,这个知见就是真实的智慧;肯认真去做,此人就有福。
‘三福’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认识不够,认识不够就是没有智慧。我们有一分的认识,就认真做到一分;有二分认识,自然做到二分;完全不肯做的人,就是没有福慧。由此可知,在修德上来说,修福跟修慧是相辅相成的。
佛在经典里常说:‘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些皆是教人真正修行。特别是‘为人演说’,‘演’是表演,是教我们要做出来给别人看;‘说’是为人讲解、劝人学佛,所以‘演’是身教,‘说’是言教。
定慧的重要 (950103早餐)
学佛的枢纽在定慧,《金刚经》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定就是如如不动,慧就是不取于相。佛在《金刚经》里教须菩提,最要紧的就是这两句话,我们也可以用这两句话来反省、检点自己有没有智慧,有没有功夫。
学佛不能成就,原因就是没有定、没有慧。换句话说,就是迷惑颠倒。这是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因为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妄想;与人相处时,还有贪、嗔、痴、慢,还有嫉妒,造的是三恶道的因。这样的行为,不论是参禅、学教或者是念佛,皆是无法脱离轮回的。
世间人不清楚,但修行人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真修行,确实要记住惠能大师的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要见自己的过,不见世间过,这是惠能大师教给后人的两句真实话。若不在这上面真正下功夫,此生就与过去生一样,注定是要空过的。为什么空过?因为忍不过。没有忍,哪来的定?六波罗蜜就像是上六层大楼一样,第三层如果上不去,就没有办法进到第四层,充其量也只有布施、持戒,忍就没有了,修学怎能成功?所以六度修学的次第,有了忍辱、精进,才得禅定,有了定慧才管用。有定慧的人,心量就大,就能与自性相应。
念佛往生亦复如是,达不到第六层,念佛是不能往生的。念佛往生最低条件是功夫成片,没有定慧,功夫怎能成片。成片是什么样子?六祖说得好:‘不见世间过。’这就是功夫成片的样子。还见世间过,断定功夫没成片,因为你心里头还有分别、执著,还有障碍。
在念佛堂,主七师常讲:‘放下身心世界。’你没放下,心就得不到清净。要是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观察,如果人人都能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世人就能和平共处,世界哪里还会有斗争!社会一定祥和,世界一定大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