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第一卷)(3)

贡生比廪生又要高一等,都还是秀才。秀才里头分很多等级,以贡生为最高,廪生为其次。 【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 你当了贡生之后,某年,贡生就有资格入太学去读书。所以那个时候入太学,太学就是国家办的大学。

贡生比廪生又要高一等,都还是秀才。秀才里头分很多等级,以贡生为最高,廪生为其次。

【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

你当了贡生之后,某年,贡生就有资格入太学去读书。所以那个时候入太学,太学就是国家办的大学。古时候只有一个,叫国子监。太学都是设在首都,设在京城。明朝时候有两个国子监,这什么原因?明太祖建国的时候定都在南京,所以南京有国子监。以后到成祖,成祖迁都到北京,所以北京也有个国子监。明朝国家办的大学就变成两个,这个常识我们要懂。贡生以上,才有资格到国子监去读书。这是贡后某一年,你会当选四川一位县长,“大尹”是县长。

【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

你在任三年半,你就要告老还乡。为什么?

【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

算得这么准确。

【当终于正寝】

你寿终正寝,你的寿命到了。

【惜无子】

你命里头没有儿子。

【余备录而谨记之】

“备录”,一桩一桩的,他所讲的统统把它记起来。这是他一生的流年。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

“悬”就是他算定的。以后每一年读书考试,名次全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丝毫不差。这里面有个插曲。

【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

就是他当廪生,他领的国家给他的米粮,配给他的米粮,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公费生。他要领多少米粮?要领九十一石五斗,他就出贡。换句话说,他从廪生就升到贡生。

【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算命是给他算,九十一石五斗他才能出贡,但是他领廪米七十多石的时候,这个时候屠宗师,“宗师”就是当时的提学,管一省教育,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教育厅长,他就批准补贡生。补贡生,那就是出贡。他心里就疑惑,为什么这个不对?这个算的就不对。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

屠宗师批准补贡,文件上去了,被署印,“署印”是代理,代理的这位杨先生把它驳回来,不准他补贡。

【直至丁卯年】

丁卯年是明穆宗隆庆元年,了凡先生三十三岁。诸位想想,他十六岁考取秀才,到三十三岁才当上贡生。十几年,这么长的时间。直到丁卯年。

【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

这个时候督学,就是主持教学的长官殷秋溟先生。他在闲暇之中,把从前这些秀才,他们那些考试卷,没有考中的这些考试卷,重新拿来看看。突然之间,看到了凡先生他的考卷写得非常好,所以就感叹说:这五篇,他做的这五篇文章,就等于五篇奏议。他的见解、文字都好,可以比得上大臣对于皇帝的奏议。

【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