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弘一大师晚晴集讲记(6)

28、纵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方便制抑,自劝自心。(妙禅师) 修行用功非常重要。过去生生世世所造恶业,累积到今生成为习气。习气若深厚,则障碍了清净心,障碍了智慧,障碍了德能,障碍了学习。参禅念佛最常见
28、纵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方便制抑,自劝自心。(妙禅师)

修行用功非常重要。过去生生世世所造恶业,累积到今生成为习气。习气若深厚,则障碍了清净心,障碍了智慧,障碍了德能,障碍了学习。参禅念佛最常见的习气是昏沉掉举。虽不易除,总要设法克服,提高警觉,遇到昏沉掉举即一心念佛。如无效,可改用读经或研究经典以克制之。

29、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莲池大师)

世间事不容易看破,但是看戏就容易体会是假的。人生又如梦境,梦醒之后,想想梦里的境界均非真实。佛在经中常劝我们不要造恶,他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明白这个道理,决定不造恶业。在世间吃亏上当,还是欢欢喜喜的接受,因为知道全是假的。如此行之,自然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净宗无比殊胜的特点是教我们抓著一个真实的法门,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超越三界,一生成就,为其他任何宗派所无。其他宗派要想一生圆满成就是不可能的。假如有可能的话,华严会上文殊普贤又何必求生净土。中国两千年来,历代祖师大德,禅宗大彻大悟,教下大开圆解,最后都念佛求生净土,此乃彻底觉悟之人。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念佛是真实的。

30、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兴味萧然矣。(莲池大师)

‘宿缘之自致’是了解三世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外面的境界全是空的。佛说人生为酬业而来,富贵是前生修福,贫穷是前生作不善业,聪明是前生修法布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了解此种事实,人生实在没有什么味道,完全被业力牵著鼻子走。一般人对于世间事兴趣很浓,仍然愿意在这个花花世界随波逐流,乐此不疲,也只好随他吧。

31、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莲池大师)

伊庵权禅师用功甚为精进,到了晚间,他流涕说:今天又空过,明天不晓得工夫怎么样。平常他与大众相处,一句话不说,这才是真正用功之人。从前在寺院一般清众见人都不理,一切接待事务有知客僧负责。因为修行人没有时间同人闲谈,今天时代不同,如修行人不理人,人家会说他架子大。

32、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

天冷的时候,总想夏天好过。天热的时后,又想冬天多么好,总没有舒服的日子。如舍掉妄想,心就安定,心安理得是真工夫。民国四十三年间台湾第一次印《大藏经》,佛教会发起组团到各处推销,环岛宣传,由章嘉大师领队。参加人员有道源、东初、煮云诸位法师。当时是夏天,很热。章嘉大师穿著西藏式服装,很厚。有人问大师,你穿这么厚衣服不热吗?大师说:心静自然凉。草食是吃粗粮食,饮食不好,总比没有强。住茅草房子总比树下露宿好。人能知足,一切随缘是真快乐。我们作佛教事业,有缘就作,无缘不作,不要化缘,更不要化小缘。若先拟一个计画,打算要作什么,办不到,自讨苦吃。我在台北第一次印经是在民国六十年,最初只印一本《了凡四训》,以后供养多了就多印。决定不化缘,我们的道场有佛菩萨护持,听其自然。若靠信徒维护道场太苦了,宁可不当和尚

33、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袁了凡)

过恶,过是罪过,恶是恶习气,即前面所说的宿业。其征兆是神志不清,容易忘事,无事时自生烦恼。或看到有道德有学问的正人君子,即觉得自己卑不足道。或听到正法时听不进去。或送礼与他人,反而受人奚落,或糊梦颠倒,语无伦次。都是过去的孽障所致。如有任何一项,即应改过自新,不要自误。

34、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西方确指)

西方确指这本书是根据扶乩写的。宋朝时有十二人同修念佛,其中一人生西后名觉明妙行菩萨。西方确指一书就是觉明菩萨在乩坛上的开示。本来扶乩为佛家所禁,惟此书内容,纯属正见,经印光大师审定,故亦视同正论。‘强顺人情,勉就世故。’这八个字害人不浅。念佛人随缘绝不攀缘。光阴非常快,往生西方有无把握,自己知道。如无把握,人情俗事必须摆脱。所以菩萨劝我们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