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民国六十四年九月 地点: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 对象:中国佛教研究院学生(弟子依空记) 一.我们求法的精神──八千里路云和月 二.我们求法的任务──万方多难此登临 三.我们求法的愿心──春蚕到死丝方尽 四.我们求法的功用──万里无云万里天 五.我们求法的耐力──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我们求法的悲心──一夜乡心五处同 七.我们求法的方法──心有灵犀一点通 八.我们求法的目标──留取丹心照汗青 各位同学: 今天是中国佛教研究院开学后的第一次周会,我非常高兴来和大家见面讲话。 在今天物欲横流,青年们纷纷向物质世界追求享乐的时候,而你们不同于一般人,都能够舍弃社会上的种种享受与诱惑,到本院来读书求道,实在是非常难得。 《维摩诘经》中记载舍利弗尊者向维摩诘菩萨问法的故事,菩萨问智能第一的舍利弗说:‘仁者为法来耶?为床座来耶?’尊者回答说:‘我为法来,非为床座。’大家今天舍弃社会声色欲乐来山探究佛法,就好像舍利弗尊者一样,是为了求证宇宙人生的真理而来。古人有“立志苦不早”的慨歎,大家这么年轻就能发心求法向道,实在值得嘉许。但是凡事总要认识清楚,讲求方法,意志才能坚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就针对“求法应有的认识”这个问题,并且借用古代文人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来和大家谈一谈我们求法应该具备一些什么认识? 一.我们求法的精神──八千里路云和月 宋朝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满江红>词中,有两句话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为了保护国家,不怕风尘仆仆,踏遍万里云山与明月,远征沙场,我们求法也要有“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精神。 什么叫做“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精神呢?就是说我们追求真理要有不怕困难,不怕路途遥远的精神;也就是要有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翻开佛教历史,古来有许多高僧大德,往往为了求得佛法,千里跋涉,到处参访,甚至只要能够听到真理而牺牲了生命,也在所不惜。譬如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有一天遇到一位面貌凶恶的罗刹正在喃喃说到:“诸法无常,是生灭法。”佛陀听了非常高兴,这正是他长久以来所要参究的道理,于是上前请罗刹继续将真理加以说明,罗刹说:‘我肚子饿了,你肯做我的食物,我才将其中的道理告诉你。’佛陀为了求得半句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因此成了罗刹的腹中物。我们也要有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 唐朝玄奘大师到印度去留学,历经风险。有一次途经八百里流沙,烈日当空,大师途中断绝了饮水,眼看生命危在旦夕,但是玄奘大师却发下坚宏的誓愿:“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我们求法也要有大师这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现代的青年缺少大德们这种恢宏的气度,缺少为求真理而不畏艰辛,不计利养的决心。目前佛教青年往往以常住事务繁忙,人手不够为理由,耽逸在寺庙里,不能迈开脚步来追求真理。或者以研究一经一论为满足,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离不开寺院,舍不得师父,宗派的观念,人我的是非,阻碍外出参学的勇气,好比养在温室里的花朵,承受不起冰雪的洗礼,永远不能成为挺拔的栋梁,如何担负得起济众利生的大业? 我们再来看看八十多岁的赵州禅师,有一次徒弟向老禅师问了一个问题:‘劫火洞然,这个坏也不坏?’禅师答:‘坏!’又问:‘恁么则随他去也?’老禅师漫不经心的又回答说:‘随他去!’事后觉得不太妥当,于是赵州禅师为了求得心中的落实,以八十高龄,仍然脚踏一双芒鞋,踩遍大地山川,目的在印证自己是否已经参悟佛法?而留下了“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美谈。善财童子以垂髫稚龄,历经无数国土,遍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我们佛教青年也要有这种为求佛法不怕路途迢远,只要是佛法所在的地方,即使是海底龙宫,那怕是山关阻隔,我们也不能退缩。从古至今有不少的佛教青年,为了求佛法,飘泊他乡异国,忍受千古的寂寞和孤独,我们也要有这种走出象牙之塔小圈圈的勇气,投向无边佛法的精神。顺治皇帝在<赞僧诗>中说:“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我们要以十方丛林为我们的常住,要以佛法大众为我们的师父,不要自己束缚了脚步,做一个鄙陋无知的愚人,所以我们求法首先要有“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精神。 二.我们求法的任务──万方多难此登临 我们求法有什么任务呢?佛教中常说:“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大家今天很幸运能够来山学习弘法利生的智能与方便,但是不幸的是今日举世滔滔,一片混浊,唐朝大诗人杜甫在<登楼诗>中描写他遭逢乱世的心情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各位上山来研求佛法的决心,这两句诗,不也正是你们的写照吗?今天是全世界大乘佛教命脉危在旦夕的时代,要发这种万方多难我登临的慈心悲愿,要以“复兴佛教,舍我其谁”的毅力,把振兴佛法的任务挑在我们的肩头。东晋时代的道安大师,生在兵荒马乱的时代,经过多次的播迁与逃难,虽然环境恶劣,仍然聚徒讲经、译经,延续佛法的慧命。真谛三藏远渡重洋,到中国来传法,不巧遇到烽火迭起的乱世,几经坎坷,甚至常有丧命的危险,仍然苦心译经,为东土播下佛法的种子。我们生在一个赤流弥漫、佛法倍受摧残的末法时期,也要有历代大德们这种以弘扬佛法为己任的认识与勇气。 那么,我们怎样求法,怎样去弘法利生呢?一般人学习世间的知识是为了谋得一技之长,将来可以糊口维生,解决个人的温饱。而我们学佛法是为了解决众生的温饱,使他们知道怎样过佛化的生活,进而还要解决他们的痛苦,使他们了解人生的意义,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 古人说:“任重而道远。”我们佛弟子,只要一天身披袈裟,就要努力于佛法的弘扬光大。在风雨飘摇的清晨,报晓的公鸡,仍然不停的叫苦,在众生沉沦,佛法待兴的今日,我们每一个佛教青年,做一个报晓的雄鸡,叫醒沉迷在梦中的大众,进一步各位更要负起中流砥柱的使命,力挽狂澜于既倒,人人担负起“万方多难此登临”的任务,弘法利生,才不枉费各位上山求法的初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