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许多植物有关,如树木、花草、香料植物、药用植物。 无忧树 无忧树,梵名asoka,音译为阿输柯树、阿叔迦树。为豆科植物。树干直立,其叶似槐,花红色,极鲜艳。相传释尊于此种树下诞生。 无忧树有光滑的灰褐树干,高六至十米,豆科小乔木。 无忧花盛开于三月。开花时不分树干或细枝上到处布满花,无忧树的花朵,看起来像四片花瓣,实际上是花萼,花瓣已经退化。树叶是三至六对的羽状复叶,各小叶的边缘呈波浪状,长十至十六厘米,宽三至四厘米。开花时新出来的树叶柔软下垂,呈现美丽的红色。 印度教也认为无忧树是圣树,如爱神卡玛手里拿的五支箭中,其中有一支就是无忧树做成,人们都相信这种树能消除悲伤,因此称之为“无忧树”。 此外,佛经中所说的甄叔迦树,也被认为是无忧树的异名。 《过去现在因果经》一中说:“夫人见彼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花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 吉祥草 吉祥草(梵名kusa),音译姑奢、矩尸、俱舒、固沙。意译为上茅、茅草、香茅、吉祥茅、牺牲草。生长于湿地,可栽培于水田中,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六十多厘米。吉祥草喜丛生,茎刚直平滑,叶子在茎的下方,形状细长,鞘口有毛。 在印度,举维达(圣典)仪式时,吉祥草是作为圣草铺在会场里。据说释尊在菩提树下开悟时,也铺吉祥草为座。 在印度吉祥草自古被看成是神圣的草,是宗教仪式中不可缺少之物。据说为在旅途中死亡的人或为失踪的人举行葬礼,就用吉祥草做成人形,当做尸体火葬。 吉祥草名称的由来,有的说是释尊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敷此草而坐;或说此草乃是吉祥童子为释尊所铺之座;也有说是有一位名为吉祥者的人,献上这种草给世尊。 在印度,自古视此草为神圣象征。每逢举行各种仪式,就编成草席,上面放置种种供物。而行者在空闲寂静处和清净房中,也经常以吉祥草为坐卧之具。 菩提树 生长在中印度、孟加拉。 菩提树(梵名bodhi druma)是指诸佛成道处的树木。又称觉树、道树、道场树、佛树、思维树。 由于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树木,有不同的说法,有说佛陀是在毕钵罗树下成佛,所以一般说菩提树都是指毕钵罗树,也有说是阿说他树。 此树不仅受到佛教徒的尊崇,印度自古以来即视其为神木,用来制造供具,或作为火供时的护摩木。 毕钵罗树(梵名pippala),产于中印度及孟加拉,桑科常绿乔木。外形类似无花果树。音译又作必钵罗树、痹钵罗树。《大唐西域记》卷八中记载,佛陀成道时金刚座上的菩提树:“金刚座上菩提树,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每至如来涅槃之日,叶皆凋落。顷之复故。” 佛陀在世时,这棵菩提树高数百尺,后来虽然屡次经过砍伐,还是高四五丈。其枝干黄白色,枝叶青翠,冬天、夏天都不会凋谢。颜色还是一样光鲜,只有逢到佛陀涅槃时,叶子才会全部凋落,不久又恢复。 现今一般所指的菩提树,就是指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毕钵罗树(Pippala)或阿说他树,是常绿乔木,枝叶繁茂,亭亭高耸,枝叶周围可达二十五尺;树皮稍平滑,呈灰色;叶互生有长柄,叶身长四寸乃至七寸,宽三寸乃至四寸余,尖端长而尖,叶子的表里皆无毛,上面特别平滑而有光泽,叶呈网状脉。花包容在小形壶状的花萼内。 阿育王初即位时,信奉外道,屡屡砍伐佛陀成道之地的菩提树,王女僧伽密多至佛陀成道之处,折下一枝菩提树枝,偷偷送到师子洲(斯里兰卡),移植到阿耨罗陀普罗城。这就是于现今斯里兰卡锡兰岛的古城阿耨 罗陀普罗所见到的世界古树之一,而且因为经典中有此记载而著名。 此外,另有一种菩提树,与前所说的菩提树不同,为落叶乔木,茎稍平滑,叶长一至二寸,叶缘呈锯齿状,上面平滑,下面呈白色,密生细毛;花有从叶掖持生的披针形总苞,上出花梗,花梗的前端多枝梗。七月开黄褐色的花,结圆形的果实,可以串成念珠。在《校量数珠功德经》中说:“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相传日僧荣西自宋移植此树回日本。(信息来源:摘自《台州佛教》)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