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漫漫人生路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释迦牟尼佛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终于在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正觉。

佛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字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谛”第一谛就是“苦谛”,也就是关于苦的真理。

人因为有身,便有痛苦。人身是苦的聚合之所。

虽然人生是苦,人身又是苦之聚合所,但在这世界上要修人身也颇不易,需要多种善因的。可谓人身难得!

人生是那样的苦,又何以要修得人身,还要感叹人身难得呢?

释迦牟尼是在人道成佛的,只有修得人身才能成佛。饿鬼、畜生太苦,没有条件修行,天道太舒服,也无心修行。只有人道有苦也能离苦,有条件修成正果。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意谓“堪忍”,或称“有缺陷”。“娑婆世界”就是一片“忍土”,是一个“有缺陷的世界”。不像“极乐世界”那样是一片“净土”。

人们说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正是娑婆世界的特点,不过这个世界的苦与不如意是“堪忍”的。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反映了~般人对娑婆世界的看法。人生是苦,但只要这苦尚堪忍,苦中还有乐的希望,人们便贪恋这并不如意的人生。

苦与乐都是人的感受。西方有一种说法: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面对的现实是一样的,其区别只在于前者看见喝去了一半的酒瓶,高兴地说:“哈!还有半瓶哪!”而后者看着酒瓶,愁闷地说:“唉!只剩下半瓶了!”

以佛陀的教义来说,任何人都会遇到苦与乐。一般人遇到痛苦的事,往往为苦所压倒,越想越苦。事情过去了,阴影仍在心里,总也摆脱不掉。遇到快乐的事便欣喜若狂,乐而忘返。结果往往是乐极生悲,或者乐尽之后,想到快乐已是一去不复回,心中又产生无限悲苦!

觉悟的人遇有痛苦之事,明白这是业力所致,泰然受之,痛苦自然缓解。逢有喜乐之事,也不极尽其乐,明白世事无常,不会因欢乐逝去而痛苦,反而常有欢乐的回忆。

这就说明生活在娑婆世界的人确实是苦。但只要明白“四谛”之含意,认真修行是可以离苦得乐的。

弘一法师常常书写《华严经》中“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之句。这是他行菩萨道的心愿。

众生之苦是“娑婆世界”的客观事实。菩萨见众生苦便生大悲愿,慈悲是根本。悲心出智慧。悲心坚定,能消业障,增福慧。这是困苦而生的,而悲愿是聚合了诸苦的人身才能得到的。

只有充满苦的人生,才能使行菩萨道的人修行得道。

我有位朋友毕生坎坷,因人生途中留下了种种印记,尽管颇有能力,终无法挑大梁!一日,有人感叹地对他说:“假若你没有这些坎坷经历,便可以为社会挑起你该挑的担子了。”他笑道:“如果我无此坎坷,此生不过碌碌,挑担恐也无力。”这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认识。人身之所以难得,正因为人生是苦,人身能聚苦,受苦,为此,才能离苦。

不少学佛的朋友都因不满而学佛,因痛苦而学佛,因寻求解脱而学佛。等到这些朋友真能受苦而知其苦,不为受苦而苦恼,不以行乐来消苦时,他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那是“悲欣交集”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的苦是“乐苦”。

认清人生苦这个现实,明白苦的原因在有人身,用这知苦的人身去修善,去除恶。我们会更加珍惜这难得的人身!(信息来源:摘自《佛教文化》)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