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修与安住修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所谓修法,就是指导用心的方法。人们通常把“见”和“修”分开,实际上当用“见”来观察自心、对心行进行取舍时,见和修就是密不可分的了。 在这里,肯定和否定的界限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我们观察心中的诸法──可以有各种分类,如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当然,应该知道这些作用的内涵)。然后观察哪些心行是“分别心”所摄,哪些心行为“假名安立”所摄;这些心行都是“正当”的,不应否定的。再观察哪些心行是在假名所表示的缘起法上产生的实执;这些心行是要坚决去除的。这就是“观察修”的用心方法。 在观察修的基础上,面对缘起法而心已不起执着时,心行便已契入了般若妙智。此时自然而然便可安住在般若智中,这就是“安住修”,但此时已是无修之修了。当然,这里的“无修”主要指智慧方面,在菩萨的行愿方面还要努力修行。
我们的问题出在五蕴中的行蕴中。受、想、识都属安立的范畴。五蕴中能产生“业”的只有行蕴,当然是在受、想、识的帮助下。而只有业才对因果起作用。无明属行蕴,智慧也属行蕴。从本质上说,行蕴就是取舍、决定、意愿。如果把我们的心比作一个司令部,受、想、识是分管信息的获取、识别、整理、归纳、方案的制订等,而行蕴则好比司令,对方案进行取舍、决定。对全局取决定作用的是司令而不是参谋。 无明是一种取舍──认为我和法都是实有的; 智慧也是一种取舍──认为我、法都是无自性的; 出离心是一种取舍──对出离轮回的决定; 菩提心是一种取舍──对成佛的选择; 信心也是一种取舍──认为某事为真。
从根本上说,心行之感果是依据见地的。无论你以什么方式获得见地──较理性的或较多信仰的,见地都对因果起到决定的作用。 以我们以前的见地──“我执”来说,现在看来完全没有道理。但对此完全没道理的“我”“信”以为真,其因果就是我们流落六道。 我们若能对“无我”“如来藏”信以为真,其结果会样? 所以重要的是无我、如来藏是否真正成为了的见地!!! 顶果仁波切说得好(大意):修就是熟悉见地,行就是不离并熟练使用见地。
实际上,“见”又何尝不是一种取舍和抉择呢──有我与无我的抉择、修生与本具的抉择!“见”也属行蕴。
编辑:小勇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