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正觉与出离(2)

龙树学系说世间的实际即是涅槃,所以按照实际而行就和道理相应,成为瑜伽行。但从人生全体来看,这种践行虽趋向涅槃,却是不住着于世间,也不住着于涅槃的。全体人生有一部分未曾清净,就不算圆满,自然不容住着;

龙树学系说世间的实际即是涅槃,所以按照实际而行就和道理相应,成为瑜伽行。但从人生全体来看,这种践行虽趋向涅槃,却是不住着于世间,也不住着于涅槃的。全体人生有一部分未曾清净,就不算圆满,自然不容住着;同时,它既趋向涅槃,和世间流转相反,也是无由住着的。在这中间,会有逐渐转变,逐渐将世间染污改向清净,即是由驳杂而纯粹,由部分而全体等等意义。只是这些都还含蓄着未能发挥出来,后来到了无着——世亲一学系,方才特加阐扬,而另创一格。无着世亲并还运用了“阿毗达磨经”和“瑜伽师地论”的教典,这些都是“本母““对法”体裁,并且用批判的态度来解释佛说的。依据于此,他们便提出了好些新范畴来,像“瑜伽师地”的位次,“无住涅槃”的行,“转依”的果等等。其中尤以“转依”一个范畴,用作“解脱”的代替语,更能显出解脱的积极意义。由此,他们对于“正觉与出离”一问题的解答是采取“转世而出世”的说法的。但是,宇宙人生的范围极大,要说转依,又从何处下手?无著学系特别重视认识论,以为宇宙人生在践行中都是所知的并且是应知的对象,而藉以证知的方便则为种种名想——概念。一切名想都须经过长久的时间,应用于无数次的经验中,才会成功“世间极成”,即同一社会中人们的共同理解。这些不但是言传的,并还是意会的;也就是不但表现于语言文字之上,并还存在于心思分别之中,所以在不解语的婴儿哑子一样有名想的认识。这样推究到一切名想惯习究竟依存之处,他们便提出一种与生俱来而且相续不断的意识状态即“藏识”,称之为“所知依”。说转依,就在这上面着眼。这要由于人们认识的转变,影响到行为,改革了客观环境,而形成种种向上的、清净的名想惯习,在所知依的藏识里逐渐替代了陈腐的、染污的名想惯习。如此不绝地转换,到了整个的认识、行为、环境都变化了,也就是染尽而净满了,那才是转依的归宿。这样的转依,原是结合着内外、自他而成,在所知方面并不单限于物象,他人也概括于内的。另外,转依的学说与种姓思想也有密切关系。无著学系建立五种姓,以三乘差别为骨干。在声闻乘,向来有一种僻见,硬想排斥菩萨乘于佛家之外,所以时唱“大乘非佛说”的论调。菩萨乘却不然,他们取兼收并蓄的办法,以为三乘虽有优劣.但同出于佛说,本可用大涵小的(这种主张最具体地表现于“瑜伽论”十七地的组织)。由此推究建立种姓的用意,应该是侧重于后天的修养,即所渭“新熏”,要由以争取“不定姓”人们的从小入大,并非将一切种姓都看成固定不变的。在这上面并还有它社会的意义。菩萨乘流行的开头,便已打破了沙门出家生活的限制,而有种种职业者为其成员,这样组织了一类社会关系。从另一方面看,也可说他们是对于人生改革最负责任感的一类人。无着学系后来发展到极端,不免带了唯心的偏向,于是内部分化,一部分学者像陈那、法称等,摆脱了藏识的说法,要另从世间共认的意识现象上来解决认识的问题。但是“转世而出世”的主张未变,这是可以看成佛学上最后又最要的主张的。

从上面的叙述看来,佛家所提出的人生趋向问题,可说是全面的而且是接触到人生本质的。人们生活在社会里,应该最好的为自己、为他人而生,这就须明白人生的意义,并能自己掌握着未来的命运。但这在一般人很不易做到,而他们所得的只是种种纠纷,痛苦而已。症结究何所在?又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不拘时代,不拘地点,凡对人生有高度觉悟的人,随在都能提了出来并想到解决办法的。要是解决得合理,就会得着多数人的拥护、支持而畅行久远。但因为时节因缘,他们表现得不一律,当然也不能强求其同的。在佛家,最初提出来解决人生趋向的方式,当时也可算是很适宜的。后来它发展了而有种种分歧、转变,甚至于歪曲走样,但从它的本质上说,重要而有进步意义的成分一向都是保留着的。因此,我们对于这一点,要好好地把它从各样误解里区别出来。例如,有些人这样说:佛家所提到的人生问题只是种生死问题,着重在人们死后的解决,对于现实生活反而忽略了。此说实在是被惑于佛家后来夹杂了宗教成分(即相信灵魂不灭要求来世的慰籍等等)之谈,并不正确。实际上,佛家根本反对灵魂变相的“我”,而对于当时婆罗门、沙门等的遗弃现实、寄托未来也是破斥不遗余力的。又有些人说:佛家对人生问题的解答是否定人生价值的;人有生即有苦,要免苦除非不生,他们不是信奉“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以生灭故,彼寂为乐”这一个颂,以为金科玉律的么?这种说法只理会到声闻乘的见解,仍旧是不正确的。声闻乘拘牵于文句,以为无常和苦连带着,要消灭一切无常的有为法才达到涅槃的乐境,殊不知佛说那一个颂文,原意只离开生灭法中和能生种种惑业的“欲取”相联系的“诸行”,并非一切行;即从那一类生灭法的寂静来构成涅槃境界,也并非举一切生灭现象皆空之。由此佛家的解决人生问题不能看作否定人生,而是改革人生的。另外还有些人说:菩萨乘对于世间,表面上好像肯定它,但实际不外扩大追求解脱的范围,不为一己而为一切人类,所以最后仍旧归到否定上去的。这种看法,是认菩萨乘所说人生归宿的涅槃和声闻乘完全相同,却不知菩萨乘中涅槃的意义一开头便改变了。最显著之点,即在举出涅槃的成分为三德——般若、法身和解脱。他们为着涅槃所作的,所行的,不只是解除一切苦恼,并还要累积一切功德,这样来构成法身境界。这要打通了自他的界限而就整个的人类社会来说,功德的积集正是为着人类长期间的打算,最后化除私我为大我,乃构成涅槃的法身。也就由于这样的因缘,它会具足常乐我净的特征,符合于人生基本的要求。这岂是声闻乘拘拘于一己利害的所能理会,所能解说?又岂是究竟归于人生的否定?总之,我们要了解佛家如何解决人生归趋的问题,必须撇开以上各种不正确的说法,才能得着它的真意。还可以附带说几句:佛家在这一方面牵涉到世出世的问题,依着菩萨乘的践行,是要投身于世间,渗透于世间,而求世间本质上的变革,并无脱离世间生活的说法;前面所提到的“转世而出世”,正是这个意思。

编辑:心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