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众因缘”,是各因众缘的省略。因是指主要条件,缘是指次要条件。“所生法”指宇宙万有。宇宙万有都是由各因众缘交会生起,所以说“众因缘生法”,正确的说应如吉藏疏说的“因缘所生法”,宇宙万有旣然是待各因众缘会聚所生,所以断言“我说即是空”。“空”不是作空无解释,而是作“无自性”解释。正如“十二门论”说的: 因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 要明白“无自性”,必须先明确“自性”这个槪念的含义。关于自性的含义,龙树在“中覌论覌有无品”讲的最透辟: 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 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 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 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这个颂明显地指出“自性”的定义,是自有的(不从缘生)、独立的、永恒的。无自性用现代汉语译之,就是没有不从缘生独立永恒的实体。可见龙树是主张宇宙万有都在相依相待的条件下而存在,“自性”与“缘起”是不容并存的槪念。借逻辑术语来说:是“反对关系”,即有自性…就不是缘起的,缘起的就不容许有自性,二者是绝对相反的。所以,凡是缘起的即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即名之为“空”。宇宙万有是相依相待,不是孤立,不是永恒,是龙树辩证法最基本最首要的特征之一。 二、中道说。反对偏执一边的看法而和现象的相对性相应。依龙树的看法,执诸法“实有”又是一边,执“空无”又是一边。破有就是不偏向有的一边,又说空是假名,就是不偏向无的一边,远离有空二边,所以说中道。中道的“中”,含有“如实”、“正确”的意义;所以僧睿释“中论”义是: 以“中”为名者,照其实也;以“论”为称者,尽其言也。 僧肇称“中覌论”为“正覌论”。中覌论所举的“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也都是依于缘起而显示不落二边的中道。青目注释中覌论所引用的一段、“无畏论”文,是引用世间经验的事实来说明“八不”,它是否符合龙树的原意,还值得商榷、但所举的例子是极易了解: 复次,万物“无生”。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初谷不生。何以故?离劫初谷今谷不可得。若离劫初谷有今谷者,则应有生,而实不尔,是故无生。 问曰:若不生则应灭?答曰:“不灭”。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劫初谷不灭。若灭,今不应有谷,而实有谷,是故不灭。 问曰:若不灭则应常?答曰:“不常”。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常。如谷芽时,种则变坏,是故不常。 问曰:若不常则应断?答曰:“不断”。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断。如从谷有芽,是故不断。若断,不应相续。 问曰:若尔者万物是一?答曰“不一”。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如谷不作芽,芽不作谷;若谷作芽芽作谷者,应是一;而实不尔,是故不一。 问曰:若不一,则应异?答曰:“不异”。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异。若异者,何故分别谷芽、谷茎、谷叶,不说树芽、树茎、树叶,是故不异。 问曰:若不异,应有来?答曰:“无来”。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来。如谷子中芽无所从来。若来者,芽应从余处来、如鸟栖树而实不尔,是故不来。 问曰:若不来,应有出?答曰:“不出”。世间现见故。世间现见万物不出。若有出,应见芽从谷出,如蛇从穴出而实不尔,是故不出。 青目用谷与芽的譬喻来说明龙树“八不中道”,从这里多少叫人了解到龙树的中道哲学思想。恩格斯在辩证法阐明否定的否定规律,虽然也用种和芽来做譬喻。他说: 举大麦粒为例来说,亿万粒的麦被磨碎、煮熟、做酒,以后被消耗掉,可是如果这样的麦粒得到它所需要的条件,如果它落到适宜的土壤里,那么在热和水分的影响之下,它就发生特有的变化:它发芽生长,而麦粒本身停止存在,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由它生长起来的植物,即麦粒的否定。这种植物的生命的正常进程是怎样的呢?它生长、开花、结实,最后又产生麦粒,麦粒一成熟,麦秆即形枯萎,它也被否定了。这里我们又有了原来的麦粒;它是这一否定的否定的结果。 但恩格斯说明否定的否定:“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因而也是非常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否定的否定规律反映和说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倾向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说明这一运动的复杂的‘螺旋’形式。”同龙树用“八不”来说明中道义毫无共同之处。因为我们从“大智度论”可以看出龙树的中道义,含有不落对待、不着名相的意义。 (一)龙树认为我们所认识所言说的,都是相对的;凡是相对的,即不契合于如实绝待的中道了。龙树说: 复次,常是一边,断灭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又复常无常、苦乐、空实、我无我等,亦如是。色法是一边,无色法是一边。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无对、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世间出世间等诸二法,亦如是。复次,无明是一边,无明尽是一边;乃至老死是边,老死尽是一边;诸法有是一边,诸法无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菩萨是一边,六波罗蜜是一边;佛是一边,菩提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略说内六情是一边,外六尘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名般若波罗蜜。此般若波罗蜜是一边,此非般若波罗蜜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名般若波罗蜜。如是等二门,广说无量般若波罗蜜相。” 可见中覌论八不中所说的生灭、常断、一异、来出,都是二边,要离是二边行中道,不落对待才是般若波罗蜜,才是不二法门。 (二)不著名相。凡作一种决定相的固执,在龙树的辩证法都是要破斥的。他说: 非有亦非无,亦无非有无, 此语亦不受,如是名中道。 龙树中道,不但是非有非无,更进一步地说:“此语亦不受”。从龙树辩证法看来,凡称之为有无,为非有非无,都是名言(槪念)边事。非有非无,仅仅表示着不落有无的戏论,如果以为真是非有非无,就不真合中道了。所以必须进一步把这“非非”的名相也破斥净尽。并针对执着一切“皆空”,龙树的辩证也予以破斥。如“中覌论覌行品”中说: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假使有人执有“无自性”,也要同样受到破斥。“中覌论覌有无品”说得最透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