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南宋新喻籍高僧佛照德光禅师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佛照德光禅师,俗姓彭,名德光,自号拙庵,赐号佛照,宋代临江军新喻县人。德光为佛教禅宗“南岳下十六世”临济宗扬岐派六世。德光为大慧宗杲禅师的得意弟子,也是历代新喻籍僧人中最出色的一位,为临济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法嗣遍布海内,甚至远播东瀛。他名满当时,广结善缘,与范成大、陆游、周必大等文人雅士有着广泛的交往,甚至与孝宗皇帝以禅相会,并留下了一些佳话。德光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佛教思想家和实践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一、幼慕佛法,少壮出家 

德光的家庭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佛化家庭。曾祖父彭崇善、祖父彭尧训、父亲彭术皆崇信佛教,乐善好施。曾按乡里贫户的人数逐一进行施钱救济。北宋宣和三年(1121)德光母亲袁氏梦见异僧入室,惊醒后遂感而有孕,生下了一个男孩。由于这个男孩长得广颡丰颐,骨相奇庞,他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比的欢乐。祖父彭尧训说:我家世代积德才得此麟儿,他将来一定会光耀我家的门楣!于是为这个可爱的孩子取了一个非常好听而又大气的名字——“德光”。

德光九岁那年,由于躲避贼寇之乱,他们一家来到了袁州木平寺,有妙应大师伯华擅长看相、识人,他看了德光后大为赞叹:“是子伏犀贯顶,出家必作法门栋梁”。德光天姿聪颖,“初入小学,读书十行俱下”。然而天妒智童,十岁那年,父母猝然相继辞世,使得德光深切地感受了人世的无常!此后,德光在伯父彭循夫妇的抚养、教育下成长起来。一天,家中请僧人做法事超度亡灵,德光与佛书有了第一次的接触,竟然感到非常亲切,好象平时经常熟读的书籍一样。苏东坡曾说:“书到今生读已迟”。如果有前生后世,也许德光前世已遍阅佛书,所以对佛书才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是德光有了思想触动和转折的一年。这年有两件事对他影响最大。一次,是大慧宗杲禅师南下经过县城,二十一岁的德光首次目睹了大慧宗杲这一代宗师的风采,不由感叹万分,说这就是古佛啊,我如何才能亲近并侍奉他啊!于是思想上萌发了出尘之意。还有一次,他听人诵读《金刚经》,竟然同六祖慧能出家前听人诵读《金刚经》一样,忽然觉得有一种通达解脱的快感。回来后他跟伯母说起了他的感受:“适闻诵经,身心欢喜,世间万事,真如梦幻。”并由此下定了出家的决心。经过二年的准备,到了二年后的绍兴十三年(1143)德光散尽家财,除了添置度牒、僧具的花费外,其余财产悉数散发给族人,来到新喻县光化禅院(又说为东山光华寺或拾光禅院),足庵普吉住持为其落发。从此以后,他不再是彭德光,而是释德光,成为了一位为法忘身的释家弟子。

二、苦参深究,彻悟本心

德光出家以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佛法的学习和体验之中。经过足庵普吉禅师的指导,参学有所进步。有一天,他入方丈室,普吉有意接引、帮助他参悟佛法,于是问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此时,德光功夫尚浅,不知所对,遂发起疑情,苦苦参究这个话头,竟通霄不寐。次日,他向普吉请教:“昨日蒙法师垂问,既不是心,又不是佛,又不是物,毕竟是甚么?望法师慈悲指示。”没想到普吉却震威大喝一声:“这沙弥更要我与你下注脚在,拈棒劈脊打出。”当时,德光是顺着学佛的理路来的,并依据佛的经教穷究苦习,普吉这么一声大喝,剿绝了他学禅中头脑里产生的种种情识和见解,于是他有所省悟,对佛法有了深一层的理解。不久,普吉禅师带领德光来到福建,普吉寓居福州西禅寺,语重心长地告诉德光:这次福建之行,是为你选择良师。福州东禅寺月庵善果禅师“具衲僧眼,子依之,时复省吾足矣。”于是德光转投月庵禅师,为之服勤三年。当他首次与月庵面对面时,月庵毫不客气,机锋直入地考验他:“不落有无中,如何露消息?”德光毫不示弱地回应道:“不落有无中,分明露消息。”月庵步步紧逼:“是什么消息?”德光便发声一喝。月庵说“未在更道。”德光应曰:“我留口吃饭在。”月庵即令参堂。

当时福建卧虎藏龙,有许多高僧大德分布各处,德光皆一一拜谒。当他听说江西百丈道震禅风严冷、宝峰择明道行峭拔,就毅然追随这两位大师参研佛法。接着他又参拜饶州天台寺的应庵昙华禅师,然后又跟随月庵善果禅师修行。月庵圆寂后,德光又回到江西,“谒典牛天游于云严,见万庵道颜于圆遍。会昙华,移庐山之东林,婺之双林。”在这段行脚江湖、云游天下的求法生涯中,德光效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典故,相继参谒了五十余位高僧大德。然而此时的他,虽然偶而灵光一现,但仍然停留在接触文字等外境的解悟阶段,尚未完全开悟。

绍兴二十六年(1156)。德光听说自己崇拜的偶像大慧宗杲禅师住持明州(州治在今宁波)阿育王寺,高兴地说:“缘法在兹矣!”立即投到大慧的门下。由于大慧宗杲的影响,阿育王寺僧侣如云,英才麟集。大家在这里参禅修法,都希望得到师傅的指导、接引,直至开悟。但禅师接引弟子开悟必须条件成熟了才行,这就象母鸡孵小鸡,孵到一定时候,蛋中已成熟的小鸡在蛋壳内啐,母鸡在蛋壳外面啄,力求打通蛋壳,啐啄必须同时同步才能成功。母鸡如果啄早了,蛋壳内的小鸡没成熟也不行。所以德光既与其他僧人打成一片,又格外用功,不断提升修炼的境界。不久德光生命历程中的转折点到了,经过长期参学,大慧觉得德光的修行火候差不多了,于是就拿竹篦为道具,也就是以一种齿很密的竹质梳子为参照物,对德光施展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手段。大慧首先发问:“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以上话头暗藏以下机锋:“唤作竹篦则触”——既是竹篦,我还问你干么?”“不唤作竹篦则背”——明明是竹篦嘛,不能叫成其他东西,但是不得说出来,也不能不说出来——也不得答应、表白,一切总不得,是什么?

德光正想开口回答,没想到大慧举起棍棒就打过来了。这就是“当头棒”!这是临济宗那种英雄侠士、独来独往的猛烈手段——以“置之死地而后生”来斩断一切分别和思维的路子,对精神强行过滤和净化,逼其不自觉地进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境界。德光遇到棒子打来,既非武士侠客,当然化解无方,但装满脑子的那种种知识、见解、疑问,在当头一棒之下,种种精神的、心理的、思维的东西都被驱得烟消云散!此时的德光,火候和机缘已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忽然铁树开花,一个真正的“我”才跳出来了,顿时便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从前所得,瓦解冰消,从此德光如凤凰涅盘地换了一个人,进入了觉者的行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