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十如是臆释(2)

佛有三世,前面已述及,这也表明因果关系。佛的三世,即过去世、现世,未来世。过去世为因,现世为明,未来世为果。据佛家言,佛生前有许多世,谓之“本生”,“本生”即是因,如言须达那太子肯施舍,萨捶那太子甚

佛有三世,前面已述及,这也表明因果关系。佛的三世,即过去世、现世,未来世。过去世为因,现世为明,未来世为果。据佛家言,佛生前有许多世,谓之“本生”,“本生”即是因,如言须达那太子肯施舍,萨捶那太子甚至能舍身救虎,因为中下善因,后采得善果。

因果之事,成佛为此,世上做人,做学问,学艺术皆为此。如大画家黄宾虹,早学晚熟。若无早学和勤学之因,何来晚熟之果。黄宾虹晚熟,并非一般的熟,却是非凡之热,这是由于:一、早学;二、平日锲而不舍;三、享大年,这都是因。

世上事,无绝对。平常说,有因必有果,但在大干世界中,天、地、人、物、五日不在运动变化。所以有些事,虽有因,照理应得某种果,可是在时空突变中受阻而不得其果。所以在获得成果的中间,还需要作一定的人为努力。是故世上做学问的成果,绝大多数是足踏实地争取而来的。设或种了一次善因,从此躺在懒椅上等善果,这就未必如愿了。佛家提出“百劫”、“万劫”,这是使当事者能经得起多次考验。你在海边造高层建筑,十二级台风来了,高楼巍然无恙,这就经得起大风考验。地震发生,高楼仍然无恙,这说明,建筑这座高楼,种下善因,才得善果。如果是一项“豆腐渣工程”,而且又有行贿、受贿的丑事,所种非善因,自然不得善果。

八、如果缘

缘,带有偶然性,但又是一种必然性,只要不把它看作绝对就错不了。

佛家重因缘。就有不少专论因缘的著作。

关于“缘”,我曾经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专论过。我也谈到过“琴缘”,“书画缘”等等,这里不作一一,有些论述,见如下的“如是报”一节。

九、如是报

报是“因果报应”,如某村某恶少,作恶多端,一日,天雨雷雹大作,恶少在大树下,遭雷击而死。衬里人议论,认为“恶有恶报”。事属偶然,但是这种看法却取得了众人心态的平衡。有些报应,佛经说得很多,有些大法师讲经,有时就讲因果报应。所以“如是报”,似与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因缘经》载因缘菩萨故事,不妨一谈。故事的大略是这样的:

沼南国员外忱仁高,娶妻竺氏,四十余无子女,沈员外征得竺氏同意,娶妾张氏,翌年,张氏生一子,白白胖胖,合家欢喜得不得了。竺氏妒嫉,生恶念,将张氏毒死,当张氏去世时,竺氏装作伤心不已,恸哭三日夜,沈员外不知情,反而好言相劝。此时,张妾所生之子,即由竺氏抚养,未值周岁,竺氏以为这个小子,终非自己所出,愈看愈不顾眼,于是暗中将一枚小针插入娃娃肚脐中,张氏娃娃日夜啼哭,请医生诊治无效,过一二月死去。此时沈员外似有所觉,盘问竺氏,竺氏曰:“我若有不良行为,来世我生的儿子,必遭水湮或狼食。”又曰:“我若有不良行为,来世父母惨死,丈夫雷轰,我也不得好死。”沈员外见竺氏如此赌咒,也就不再迫问。如此过数十年,沈员外与竺氏白头到老而双双病故,这且不表。再说,竺氏死后,过十八载,投胎朱姓员外家为朱小姐,自来小姐出生,朱员外家道衰落,所以朱小姐也不能过舒适生活,及长,朱员外给找到前村张郎,嫁与他为妻,夫妻美满,生得二子。一日,朱妇带二子从父母家回家,过一溪,溪涨大水,朱妇先抱幼子过溪,再回来牵大儿子,刚到溪中央,水暴涨,朱妇一失手,大儿子掉入水中,立即溺死,此时又听到岸上幼子哭声,抬头一看,有黄狼正扑向幼子,及朱妇上岸,幼子已被狼所食。朱妇坐于溪边,伤心到了极顶,这时村中一老人过来,见朱妇恸哭,告诉她,哭已无益,又对她说,家中火烧,张郎已葬身于大火中,说她家中己无一人一物,不如速回父母家。没几天,父母知女儿遭如此不幸,伤心过度双双同时亡故。此时张妇年轻,经人说媒,转嫁邻村赵郎,赵郎凶酒好贿,归家见张妇稍不合眼,不是打便是骂,一日赌穷输光,将张妇作抵押,转让给一个汉子李郎,李郎对他倒是不薄,似乎有情有义,夫妻还算恩爱。可是李郎不务正业,干的是盗坟生活,把从坟墓中盗得的衣物珠宝,都交张妇收管,一日案发,李郎入狱,家中被抄,张妇因匿藏赃物,也入狱。无久,李郎判死刑,张妇陪斩后释放,在街头流浪求乞。约半年,遇同乡,怜其孤寂,给介绍一盲人为妻,生一子,未过周岁,盲人打翻油灯,火烧床帐,及至火灭,子巳烧死,盲人痛不欲生,也投河自尽。张妇家中一无所有,又沦为乞丐。 自思这几年速遭灾祸,自问命运何以苦至如此,沉思而不得解。一日,投入山中向山家求乞,在半路上,拾得黄金若干锭,喜出望外。入夜月出,月下反思,我连连得祸,刻又得财,这财该不该得,我要考虑了。刚想到这里,忽闻哭声自远处来,哭声云“我命何苦?我的金子何处去耶?”张妇一听,便毅然起身,带着拾来的黄金,朝着哭声处走去,走到天亮,只听哭声而不见其人,于是继续又走,此时已入深山,山中无人,却有豺狼,张妇心想,我这人,命已苦极,狼若吃了我,我有何足惜,只可惜这黄金失主得不到失物太伤心了,但愿我把黄金送到,任豺狼来吃了我,因而鼓足勇气,又朝哭声方向走去,走了足足三日三夜,见一白衣妇人坐在岩上哭泣,张妇上前,问她何以要哭,她说失落黄金,张妇解囊,将黄金随数交出,此时,白衣妇女突然不见。原来白衣妇人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无非来试张妇之心,那时,张妇但见前边一庵堂,庵中传出钟磬声,张妇前往,心愿落发为尼,苦修不辍,一心行善,终由凡人而成菩萨。《因缘经》如寓言那样,用来说明一个道理。这个道理便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而且善恶往往在一念之差,张妇拾金,如果不改性,其祸则更多,其命必更苦。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皆相通,且又相互转化。

经或寓言,讲的是道理。相信此事是这个道理,不信此事,但味所论道理,个中善恶道理仍然在。敦煌莫高窟296北周窟壁画《微妙比丘尼》,画的就是这个内容,画的很动人,这种劝人为善,去恶从善的故事与图画,虽有宗教色彩,但具善意,在封建社会,或在道德观念淡薄的社会,多少起良好的作用,所以“如足缘”,虽谈缘,却在谈做人须行善的道理。

十、如是本末究竟

三祖意思提出的“十如是”,实则是九“如是”。因为第十个如足“本末究竟”,足总结以上九如是,是对前九如是的总结。

本末,即开始至结束;即根本与支梢;即因果、因缘、因报;亦即里表等等。凡人凡事,只要有运动,有变化,便有本末。本末、因果,要经过时、空检验,不是一下子明了。有的事,如在云雾中,隐隐约约,不是一览无余,因此令人发生疑问,耍问个究竟。经查究才得明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