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人,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呢?无非是麻痹自己。所谓麻痹,就是不承认有灵性的存在,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物质的,只是一堆原子的排列组合,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用什么方法来麻痹自己呢?首先,拿一套理论、说词把自己蒙蔽掉;其次呢,追逐种种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物质享受;第三,用小说、电视、电影、唱歌、跳舞等声光色来陶醉自己;再下面,就是用种种迷幻的工具了,抽烟、喝酒、吸毒等,高度地麻醉自己。轻一点的就吃安眠药,吃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吃多了也就吃死了。现在吃安眠药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要麻醉自己呀!工作、生活的压力太大了,需要短时的麻痹、麻醉,不然就支撑不下去。这种糊里糊涂过一生的状况,只要稍微清醒地认识一下,就会觉得非常可笑———我们整天拼命地工作,到头来为了什么?为了去吃安眠药? 这种物质文明的过度发展,不仅对个人的身心造成了摧残,而且对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比如我们现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就造成了对土壤的破坏和水资源的污染;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极地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种种对地球、对生态、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而且非常严重,如果不加以节制,地球很快就会被人类自己永不满足的欲望所摧毁。四、无限人生有宗旨,为利有情愿成佛 既然物质文明的误区这么大,那什么才是人生真正应该追求的?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呢?前面已经谈到了人生是无常的,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死亡的结局,那人死了以后会去哪里呢?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既然终归要死,那活着的时候所作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值得每个人去认真思考的问题。佛教,或者说所有的宗教,就是要说明和解决生前死后的问题。生从何来?死归何去?人生何去何从?一般来讲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生命是自然的。也就是认为我们人,生也好,老也好,病也好,死也好,就这样来到世间,就这样一天一天过日子,死了以后也不知道会去什么地方?反正顺其自然。这是比较多人的一种认识。 第二种说法:生命是靠非自然力而存在的。也就是认为我们生命的来源,是靠神创造的,死后的归宿也是神来给我们安排的。 第三种说法: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主体,它的来去靠一种力量来推动,用佛教的观点来讲是“业”。我们常常讲:业感缘起。生命的推动力量就是业力,业是我们自己造作的,我们无限生命一生一生相续的过程,都是业的力量在起作用。业的力量有世间业的力量,还有出世间业的力量。随顺世间轮转的业力,都是从无明出发,所有的造作都是生死轮回的推动力,我们就在无明长夜当中不断地轮回,流转不息。如《毗婆尸佛经》说:“如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集成一大苦蕴。”(卷上) 如果我们不想在世间当中轮回,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逆生死流。就是用智慧来观照我们的生命,指导我们的行为。智慧推动力所产生的结果跟无明推动力所产生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佛法讲“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通过戒定慧的修习,逐步净化我们的烦恼,最终破除无明,就可以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如《毗婆尸佛经》说:“如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一大苦蕴而自不生。”(卷上) 这是对生命的来源以及何去何从的三种说法。 知道了关于生命的三种说法以后,我们要从哪一种层次上认识自己的生命,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就是很重要的了。我们是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地生活,还是要为自己的生命,不仅是今生,而且是为无限生命负责任地生活?我们是仅仅为了自己的幸福快乐而生活,还是要为帮助更多的人离苦得乐而生活?在这方面,佛法可以给予我们很好的指导,因为释迦牟尼佛是觉悟了真理的圣者,他把宇宙人生的真理告诉了大家:我们的生命既不是无因而生,也不是由超自然的力量支配的,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我们有信心,照着佛法去实践,每个人都能够走向觉悟,得到生命的解脱。 过去很多人认为佛教讲因果是宿命论,让人听天由命、逆来顺受、不思进取,是消极的,这是在因果、业力的概念上产生了错解。佛教讲因果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帮助改善我们的生命。如果学习了业果,认为自己今天的生命呈现这样一种状态,是业果决定的,没办法改变,那反而被束缚住了。因为你不知道因果的话还会拼命去努力,了解业果反而认命了,这是对因果一种消极的误读。真正学好了业果就会知道一切都是业感缘起的,就会不断去调整人生的目标,去追求人生的觉悟。 其实人类本来就有觉悟的能力,不能觉悟的原因,就是被无明所迷惑。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时的第一句话就讲:“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们内在本来就有佛性,就有灵性,它需要慢慢地来启发。 如《注华严法界观门序》说:“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从本已来,灵明廓彻,广大虚寂,唯一真之境而已。无有形貌而森罗大千,无有边际而含容万有,昭昭于心目之间,而相不可睹;晃晃于色尘之内,而理不可分。非彻法之慧目,离念之明智,不能见自心如此之灵通也。甚矣!众生之迷也,身反在于心中,若大海之一沤尔,而不自知;有广大之威神,而不能用;觳觫而自投于笼槛,而不自悲也。故世尊初成正觉,叹曰:奇哉!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于是称法界性,说《华严经》,令一切众生,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而证法界也。” 当我们自身的灵性得到完全解放时,就能摆脱烦恼和业力的束缚,超越生死的苦海。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发心去修行,不仅今生要修,而且下一生、再下一生……生生世世都要去不断修行,直至到达解脱的彼岸。 修行所要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无限生命的宗旨,大小乘佛法有不同之处。小乘的声闻乘、缘觉乘,修到阿罗汉、辟支佛这个程度就好了,只管自己解脱生死轮回,不管其他的众生。大乘的菩萨就不一样了,他在世间修行,累劫修六度万行,做了无量无边的善事、功德去利益众生,最后福慧圆满成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是由于人的根基和认识的差异造成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