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佛说,对付问题有四种方式: 1.当问题比较直接、明显,而且避免了形而上学的问题时,这些问题必须直截了当地答复。例如苦之因是什么? 2.某些问题必须以分析的方法解答,例如佛教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3.另有一些问题必须以反问为答复。 4.有一类问题必须以缄默不语为答复。例如当有人向佛陀寻问有关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时,佛陀常常是保持沉默。 所以,当婆蹉种问佛陀有无神我时,佛陀总是保持沉默。佛陀的缄默对婆蹉种的影响胜过任何雄辩。悲智双全的佛陀曾为这位困惑的求法人煞费苦心,并对他表示深切的关怀。 也许有人会问,佛陀到底是否能回答以上十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我们姑且先不作任何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佛陀所知的法一定比他所说的法要多得多。 有一次,佛陀在憍欣赏弥(今印度阿拉哈巴特附近)一座尸舍婆林中经过时,他取了几片叶子放在手里,问他的弟子们道:“比丘们啊!你们意下如何?我手中的几片叶子多呢,还是此间林中的叶子多?”“世尊,你手中只有很少几片叶子,但此间尸舍婆林中的叶子却多得不可胜数。” “同样,我所知的法如同尸合婆林中的叶子,而我已经告诉你们的如同我手中的叶子,只有一点点,我所未说的法还有很多呢!而我为什么不为你们说那些法呢?因为他们没有用处,不能引导人证得涅槃。这就是我没有说那些法的原因。” 因此,斯里兰卡著名的佛教学者jayatilleak:“并不是因为某些事佛陀不知道,而是因为语言的限制,佛陀无法将那超越感官的境界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佛教反对热衷于讨论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而提倡求实的精神。可目前有少数自以为高明的佛教学者,不顾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高谈阔论,讲起佛法来玄而又玄,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当然,对于佛教中那些抽象而又深奥的理论,我们不是不可以研究,但过分纠缠于此则有失偏颇。所以,在宏扬佛法的方法上,我们也应向佛陀学习,结合当今现实社会的需要,多讲些通俗易懂、对日常生活又有指导作用的佛法,少讲些空洞的玄妙的大话。(信息来源:摘自《法音》)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