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禅房清音(2)

井底虾蟆吞却月 出自《五灯会元》第八卷。 有僧人问禅师:“如何是清净法身(即佛的真身)?”禅师回答说:“井底虾蟆吞却月。”禅师的回答旨在棒打念头,消除学人的妄见,使其开悟。 枯木里龙吟 出自《曹山录》。

井底虾蟆吞却月

出自《五灯会元》第八卷。

有僧人问禅师:“如何是清净法身(即佛的真身)?”禅师回答说:“井底虾蟆吞却月。”禅师的回答旨在棒打念头,消除学人的妄见,使其开悟。

枯木里龙吟

出自《曹山录》。

原文如下:灭绝一切妄念妄想,到大死一番处,恢复自性妙用,而得大自在。

《碧岩录》二则颂评: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严云:“枯木里龙吟。”禅宗临济宗有枯木禅,后人也将僧人打坐参神之屋称为“枯木堂”。

着衣吃饭 困来即眠

出自《古尊宿语录》第五卷,

《景德传灯录》第二十八卷。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经常讲“求佛求法,看经看教,皆是造业。”又说“无佛可求,无法可得。”他认为“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眠。”体现出禅法的自然方便。

在家如何修行

出自《坛经》。

使君问:“僧人!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指授。”大师言:“善知识!惠能与道俗作《无相颂》,尽诵取,依此修行,常与惠能一处无别。”颂曰:   

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   

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   

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有罪,我非自有罪,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   

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在这里,三障:佛家语,指烦恼障、业障、报障,又称“三毒”,认为尘俗诸多烦恼都来源于此。慧能大师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禅宗在家修行的实质性内容和方法。

一灯能除千年暗

出自《坛经》。

原文如下: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自化。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富生,慈悲化为菩萨,知惠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自不知见。一念善,知惠即生。一灯能除干年暗,一知惠能灭万年愚。“知惠”即“智慧”。智慧之灯,足以消除干年的黑暗。

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

出自《五灯会元》第二卷。

原文如下:问:“达摩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师曰:“未来且置,即今事作么生?”曰:“某甲不会,乞师指示。”师回:“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僧无语。师复曰:“理会么?”曰:“不会。”师曰:“自己分上作么生,干他达摩来与未来作么?他家来,大似卖卜汉。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尽在汝分上,一切自看。”

这里体现出禅宗重视自修自渡,并不特别看重外在力量的特色。这则公案讲的是崇慧禅师故事。崇慧(?~779),俗姓陈,唐四川彭州人,住安徽天柱山二十二年,是牛头宗五世智威禅师的弟子。“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长空万古存在,风月每日不同,隐指佛法长存,而禅语是每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悟在目前。

太守危险尤甚

出自《五灯会元》第二卷。

原文如下: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兹郡,因入山谒师。问曰:“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白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

这则公案讲的是道林禅师故事。道林(741-824),俗姓潘,富阳(今浙江省内)人,是牛头宗道钦禅师的弟子。这则小故事,看似简单,其实道理非常深刻。世界上的事物往往是“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说总比行容易一些。能够说到的,却不一定能够做到。

若能心不妄

出自《五灯会元》第二卷。

原文如下: 唐相国杜鸿渐出抚坤维,闻师名,思一瞻礼,遣使到山延请。时节度使崔宁亦命诸寺僧徒远出,迎引至空慧寺。时杜公与戎帅召三学硕德俱会寺中。致礼讫,公问曰:”弟子闻金僧人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是否?”师曰:“然。”公曰:”此三句是一是三?”师曰:“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为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公曰:“后句‘妄’字莫是从心之‘忘’乎?”曰:“从‘女’者是也。”公曰:“有据否?”师曰:“《法句经》云:若无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公闻疑情荡然。

佛教讲的界、定、慧三学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虽然在语言表述上有差别。坤维,指西南,《易·坤卦》为西南之卦,这里指四川。这则公案讲的是无住禅师故事。无住(717-774),俗姓李,凤翔嵋县(今陕西眉县)人,属五祖弘忍下三世。文中的金僧人,是无住禅师的老师元相禅师之号。佛法大意

《景德传灯录》第七卷。

原文如下: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蒲华柳絮,竹针麻线。”大意是僧人问:“什么是佛法大意?”法常禅师回答:“佛法像蒲花柳絮、竹针麻线一般平常。” 这则公案讲的是法常禅师的故事。法常(752-839),俗姓郑,襄阳人,少时即出家。后居浙江大梅山,故又号称大梅。在禅宗看来,佛法不外平常,平常心即是道。

汝等心本来是佛

出自《宛陵录》。

原文如下:问:“何者是佛?”师云:“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云:“若自心是佛,祖师西来如何传授?”师云:“祖师西来唯传心佛、直指汝等心本来是佛,心心不异,故名为祖。若直下见此意,即顿超三乘一切诸位,本来是佛,不假修成。”

这则公案讲的是希运禅师故事。禅宗讲即心是佛,于是很自然的就有疑问:既然如此,那么祖师来此又为了什么呢?希运禅师讲,他来就是为了使人明白心佛不异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懂得了佛法大意。

佛今何在

出自《临济语录》。

本篇是唐代著名禅师义玄的语录,义玄(787-867),俗姓邢,曹州(今山东曹县一带)人,少年出家,壮游四方,参黄蘖希运禅师而得法,后住真定(今河北正定)临济院,是中国禅宗五大宗派中最著名的临济宗的创始人。原文如下:

三乘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佛是幻化身,祖是老比丘。尔还是娘生已否?尔若求佛,即被佛魔摄;尔若求祖,即被祖魔摄。尔若有求皆苦,不如无事。有一般秃比丘向学人道:佛是究竟,于三大阿僧祗劫,修行果满方始成道。道流!尔若道佛是究竟,缘什么八十年后向拘尸罗城双林树间侧卧而死去?佛今何在?明知与我生死不别。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