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禅修的要领》(2)

四、只管打坐、默照禅 只管打坐是全心专注于身体在坐,坐的姿势,坐的感觉,心中不作其他的妄想杂念,只晓得是在端坐。若发现妄念时,赶快把念头回到坐,慢慢地妄念便越来越少,乃至不再出现,身体的感觉也渐渐地消

四、只管打坐、默照禅

只管打坐是全心专注于身体在“坐”,坐的姿势,坐的感觉,心中不作其他的妄想杂念,只晓得是在端坐。若发现妄念时,赶快把念头回到“坐”,慢慢地妄念便越来越少,乃至不再出现,身体的感觉也渐渐地消失;但是,心中明明朗朗的知道还在打坐。这时候,开始产生默照的工夫,“默”是心绪不动,“照”是非常清楚;清楚什么?清楚心中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时间久了,跟开悟是一样的,妄念从此不起,而只是“默照”和“寂照”了。

练习只管打坐的方法时,要不断地注意自己的姿势,因为是在用功,不是坐着休息,除了知道正在打坐外,不应有其他的念头,不能懈怠放逸,必须勇猛精进。

以上的方法对治诸位都非常有用,不要想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我的建议是:正适合你用的,就是最好的。不可经常改用方法,这样,每一种方法都没用熟,结果每一种方法对你都没有大用。能够一门深入是最好的,如果同一种方法已经用厌,或者怎么用都不舒服,则可以试着换一个方法,不要这炷香念佛,下炷香数息,再下炷香参话头或只管打坐,不可以整天在那里像小孩子玩玩具一样,这个玩厌了再换一个,经常换方法的本身,就是从劳无功的妄想杂念。

念念是新的

生命无常,时间却是延续不断的。我们每天做晚课时,都会唱诵无常警众偈:“是自己已过,命亦随减。”可见众生的符合,是多么的有限。

这七天中,诸位不去享受旅游度假,而是到这里接近禅修的训练,一定有其道理,旅游度假,是希望能把劳累紧张的身心放松,变更一下生活的环境,呼吸一些户外的新鲜空气,禅七的修行,每一天的经验,也不是停留在同一位置、同一状况;我们的每一秒、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念头,都是新鲜的,身心都在不断地享受新的变化。若能时时保持新鲜的感觉,你的禅修经验就非常丰富了。

最近一次的禅七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女菩萨,到第三天时就对我说:“师父,都是用同样的数息法,坐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忍受腿痛、背痛,反覆都是相同的,实有无聊,我不想再坐下去了!”

因为她是我们农禅寺的一位厨艺相当出色的义工,我便反问她:“你每次在厨房拣菜、切菜、配菜、煮菜,是否做同样的菜呢?不可能,每片菜叶都是新的,每一块豆腐都是新的,每一卷寿司都是新的,做出来的每一道菜也是新的,不可能有一样是旧的,即使是剩菜重煮,也是重新加热过了的。”

她听了后,想想这个有意思。对啊!每次做菜时,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新鲜的,每一刀切下去,每一铲子铲下锅底,每一盘菜端上桌来,都是新的。于是,当她重新入坐用功时,感到很高兴:啊!又是一次新的呼吸、又是一个新的数目,乃至新的腿痛、新的背痛,都是活在新鲜的感觉里。因此,她坐得一炷好香。

请诸位选择最适合你的方法,然后享受新鲜的感觉,不断地告诉你自己: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禅修必有用

禅修的目的是开悟,开悟的功能是消除自己的烦恼,救济众生的苦难。如果有人自以为开悟,或者被认为开悟,而其开悟的功能不彰,即表示假悟,而非真悟。

禅宗讲顿悟,以致被许我人误认为开悟很容易,所有的问题只要一悟都可以解决。事实上,许多人禅修几十年,甚至禅修一辈子,都不能开悟。不开悟并不等于没有用,只是在禅修过程中,能用正确的方法及正确的观念,随时都可减少无奈、烦躁、恐惧、郁闷、不平衡等的苦恼。

开悟的力量,有大有小,开悟的程度有深有浅,开悟的境界有圣有凡,开悟的功效有彻有不彻。

我有位学生,参加我主持的禅七已经十多次了,每次都有新的体验。过去不清楚的,现在清楚了,每参加一次禅七,对他自己的问题及修行方法的了解,都更清楚了些。他并没有见性开悟,但他对开悟的信念一次次地加深加强了。

禅悟的修证

“空”、“有”、“即空即有”是三个观念,也是修行的经验。

执“有”是烦恼,执“空”也是烦恼。有心可用是我执,无心可用也未离我执。

超越于“空”及“有”的二种执著,那就是“即空即有”、“空有不二”的解脱自在;超越于有心无心的二种我执,便是《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般若智慧。悟见万法自性本来空寂,便是亲见我无相的真如佛性。

一般的普通人,是以幻有为我;一般的修行人,是以虚空为我,这都不是正确的佛法。有的哲学家及宗教家,把宇宙的原理、万物的主宰、至高无上的唯一神、或是泛宇宙的统一神,当成最初最终的大我,也都不是佛法,仍是有我的执著,未得解脱,如何超越空有而实证无我?则靠禅悟,禅悟的修证,有顿有渐;顿悟法门,亦不离渐修;渐修可分为悟前与悟后,悟前为加行,悟后为保任,悟前的基本方法是集中散乱的心,随时能指挥自己的心,然后,继续用方法,达到心的统一。统一又细分为三种:

一、身心的统一

这是禅定的基本经验,此时已没有感觉到身心的对立,也不会有身心的负担。

二、内外的统一

这是将内在身心和外在的环境,合而为一,也就是合身心的小我进入宇宙的大我。体验到了统一的、唯一的、宇宙全体的神我,这时候,有人把它当作是“空”,其实是“有”,有个全体的神、全体的我在那里,已经是神我合一而消失了与任何现象对立的心念。

三、前念与后念的统一

此时已没有前后头交错、交接的现象;粗浅的心念统一,是一个念头又一个念头地前后交接,例如念佛,一念一念都在连续着同一个佛字,而形成一群统一的念头;细深的心念统一,则是念头唯在一个佛字上,不再转念,定于一点,继续下去,这已是融入时空无限的禅定境界,但是尚有我在,尚未开悟,也未见到佛性。

四、超越空有

这是悟后所见,不执著以上三种层次的经验。远离《圆觉经》所示“作任止灭”的四种禅病。在日常生活中,心不妄动;面对现实环境时,不起妄执;待人接物时,常生慈心;处理事务时,条理分明。我常鼓励大家学着说:“你家有事,他家有事,大家有事,我家没事;无事可做的人,必须帮助有事尚未做完的人。”这就是悟后保任,继续修行的菩萨,也是初发心的菩萨们应当学习的心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