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慈悲(2)

当学生一个个毕业踏出佛学院以后,我开始在各地建设别分院,让他们得以奉献所学,广播菩提种子。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把寺院道场建得那么多,那么大呢?世界上的苦难这么多,拿这笔建寺基金去济贫不是很好吗?

当学生一个个毕业踏出佛学院以后,我开始在各地建设别分院,让他们得以奉献所学,广播菩提种子。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把寺院道场建得那么多,那么大呢?世界上的苦难这么多,拿这笔建寺基金去济贫不是很好吗?」

这一番话听起来似乎言之有理,然而进一步探究,并非真实,因为布施再多的金银财宝,兴建再多的慈善事业,也只能拯救肉身性命,济人燃眉之急,但是无法消灭贪瞋愚痴,拔除众生根本业障。而佛法的布施,真理的指引,则更能净化心灵,拯救法身慧命,使人断除烦恼,了生脱死,其影响及于生生世世。所以,建造多功能的佛寺,度化万千种众生,才是最彻底的慈悲啊!

建寺度众生本来是一件神圣的使命,可惜的是教界一些人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建造寺宇,不知培养僧才,到头来不但无法发挥度众功能,犹有甚者,落入神棍手中,反而形成变相的敛财工具,诚为悲矣!

因此,慈悲如果运用不当,也会沦为罪恶。纵观社会现象,其它的例子还有:纵容子女,造成社会问题;姑息恶作,导致社会失序;滥施金钱,助长贪婪心态;滥行放生,反而伤生害命……。凡此种种都是源于没有正确的知见,缺乏道德的勇气,所以,真正的慈悲必须以智能为前导,否则弄巧成拙,反失善心美意。真正的慈悲也不一定是和颜悦色的赞美鼓励,有的时候用金刚之力来降魔伏恶,更是难行能行的大慈大悲。

发展事业最为重要的条件,是人;成立事业最花费心力的资源,也是人。二十八年来,在佛光山服务的员工良莠不齐,我也一再劝慰主管们要以慈悲摄受部属。结果,一些原本贡高我慢的员工,在佛法的薰习下,渐有成长;另一些实在与本山道风不能相应者,我也不予留难,总是给他们一条路走。我只是营造一个圆满的结局,才能令双方皆大欢喜。多年来的处世经验,使我深深感到:唯有慈悲,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消怨怼于无形;唯有慈悲,才能广结善缘,成就事业。

天下之事不能尽如人意,以慈悲行事也有吃亏的时候。有一些人在我承诺替他清偿债务以后,就忘了他自己的责任所在,像曾经编辑报刊的某人,多年来我每个月得为他偿付五万元的债务。另有些人利用我的慈悲敲诈钱财,如西来寺的工程,延宕多日,原先负责建筑的公司以为佛教人士善良好欺,数度索钱要胁。类似这种事,在我一生当中,不知发生过多少回,但我从来未曾灰心气馁,因为我宁可因慈悲而自己吃亏,也不愿任意舍弃一个众生。

或许就是因为对于众生有这股与生俱来的深切感情,我从小对于动物,也是爱护有加。凡是家里养的鸡鸭狗畜,我都不准别人鞭打贩卖,或杀煮烹食。记得过去乡人都说狗只能吃一餐,但是我将心比心,不忍其饥,所以常常在吃饭时,借故端著碗,踱到院子里,与狗儿同享饭菜。即使遇上兵祸荒年,我也宁可自己枵腹,而不让狗子饿著。有时被家人发现,难免一顿责备,他们常说:「人都没得吃了,还要给狗吃。」我倒觉得:人不一定要吃,但狗还是要喂的,因为狗子不会说话叫饿啊!因此,我每天还是偷偷喂狗,至今想到狗儿欢喜摇尾的样子,依然觉得乐在其中。

九岁那年,我亲自饲养的小白鸽飞失,好几天都不见它回来。我挂念鸽子乏人照顾,捱饿受苦,竟至伤心欲绝,投河自没。不知是自己命不该亡,还是从小泳艺超群,竟然顺著水势,一路浮到彼岸。我悻悻然回到家里,终日忧心如焚,食不下咽,达数天之久。

一九五六年,我在宜兰开设慈爱幼稚园时,为了培养小朋友的爱心,我养了猴子、鸟儿。畜园的老板一再劝我不能给猴子喝水,否则会很快长大,就不好玩了。但是我想到口渴的难过,于心不忍,还是每天喂它喝水。不多久,猴子长得竟然比半个人还要高大。等到养得再大一点的时候,我见它终日关在笼子里,心生悲悯,于是放它回归山林。望着它在树上攀爬跳跃,高兴无比的样子,一股生命的喜悦在心中油然而生,冲淡了原本的依依不舍。

多年前,佛光山曾经养过一只狗,叫作「来发」,徒众见我视动物如己命,自然也对它百般疼惜。有一次,客人送了一盒饼,杨慈满师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对著我说:「来发!给你吃!」我即刻伸手过去,说:「来,给我,来发欢喜吃。」在旁的人说:「弟子见了师父,怎么可以叫狗的名字?」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其实我常常也忘了自己是谁,也许正因为拥有这般物我两忘、自他一如的性格,我的心中无时无刻都充满著慈悲的欢喜。

我回想刚来台湾时,过著四处流浪的日子,虽然无钱无缘,但是心中却不以为苦,因为只要我以慈悲待物,爱护珍惜,花草树木会酬我以繁茂青翠,昆虫飞鸟也迎我以悦耳鸣唱;只要我以慈悲应世,不冀回报,荣辱得失都是我的增上因缘,天下众生也成为我的法侣道亲。

所以,惜福是慈悲,结缘是慈悲,尊重是慈悲,包容是慈悲。如果我们能用慈悲的心灵体贴关怀,用慈悲的眼神看待万物,用慈悲的口舌随喜赞歎,用慈悲的双手常作佛事,那么我们无论走到那里,即使是一无所有,都足以安身立命。

慈悲不仅于己有利,慈悲更是家庭幸福的动力,是社会安和乐利的基石,是国家繁荣进步的要素,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泉源。因此身为一个人,无论处在任何一个时空里,都不能没有慈悲。今天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暴戾之气甚嚣尘上,就是因为缺乏慈悲,所以我们更应该提倡慈悲的胸襟、慈悲的道德、慈悲的勇气、慈悲的行为。让我们以慈悲的法水抚慰受伤的心灵,以慈悲的良药对治瞋恨愚痴,使我们的国土成为慈悲的国土,使我们的世界成为慈悲的世界。

我们宁可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慈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