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五分律》:或作《弥沙塞律》,共三十卷。五分是:(1)比丘律,(2)尼律,(3)受戒等九法,(4)灭诤法与羯磨法,(5)破僧法等八法,又五百集法、七百集法。 6.《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共五十卷,是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广律。 (二)戒经 戒经即波罗提木叉经,是僧团中半月半月所诵的。汉译又称为“戒本”或“戒心”,是律藏的核心、根本。分为比丘戒本及比丘尼戒本。 1.比丘戒本:共六类十三部,铜鍱部《比丘波罗提木叉》、大众部《摩诃僧祇大比丘戒本》、化地部《弥沙塞五分戒本》、法藏部《四分戒本》、说一切有部戒本、饮光部《解脱戒经》。 2.比丘尼戒本:共五类八部,铜鍱部《比丘尼波罗提木叉》、大众部《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法藏部《四分比丘尼戒本》、化地部《五分比丘尼戒本》、说一切有部《比丘尼戒本》。 (三)律论 关于律的论书,有: 1.毗尼母论:共八卷,译者不详。是毗奈耶藏中本母(提纲挈领解释佛说宗趣)的论释。 2.摩得勒伽论:共十卷,刘宋僧伽跋摩译。是十诵律中优波离问及毗尼诵的异译。 3.善见论:共十八卷,萧齐僧伽跋陀罗译。是四分律的解释。 4.萨婆多论:共九卷,译者不详。是十诵律的解释。 5.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陈真谛译,依十八部中正量部的律,以二十二偈及注释而成的律论。 另外,还有《戒因缘经》、《优波离问佛经》、《舍利弗问经》、《佛说苾刍五 法经》。 三、杂藏 杂藏,就是铜鍱部所传的“小部”,小部本属于经藏,与四阿含合称五部或五阿含,因其性质和阿含不同,而被独立成杂藏。内容分为十五部:小诵、自说、天宫事、长老偈、长老尼偈、本生、义释、无碍解道、佛种姓、行藏、譬喻、饿鬼事、如是语、经集、法句等。 肆 部派佛教的论典 原始佛教所结集的经藏中,含有不少能归入论藏的经典。随著部派的分裂,对教理和戒律产生种种的异说和诤论,于是在二、三百年间,分初、中、后三期,另外完成了阿毗达磨论典七部。 1.巴利传的七论:有初期完成的《法集论》、《分别论》、《人施设论》;中期 完成的《论事》、《界说论》;后期完成的《双论》、《发趣论》。 2.说一切有部所传的“六足一身”七论:有初期完成的《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中期完成的《识身足论》、《界身足论》;后期完成的《品 类足论》、《发智论》。七论合称《六足发智论》。 西元纪年前后,部派佛教完成了论藏,三藏典籍至此完全成立。 伍 大乘佛教的圣典 一、经部 大乘经典依成立时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般若经系、华严经系、法华经系、净土系、密教系;第二期为涅槃经系、胜鬘经系、解深密经系;第三期为楞伽经系、密教系。 (一)第一期经系 1.般若经系:西元一、二世纪大乘思想兴起时,最早出现的大乘经,是般若一系的经典。 般若系依《大正藏》所收,共有四十二部、七百七十七卷。其中唐代玄奘大师所译的《大般若经》便有六百卷、十六会。 在中国佛教史上,传说般若部类的传译,是从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八部,到十六部,这表示《般若经》在不断的增多与不断的发展中。《般若经》最早传译过来的,是汉灵帝光和二年(西元一七九年)译出的《道行般若经》,十卷,三十品,又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到了晋元康五年(西元二九五年)竺叔兰译出了《放光般若经》,此经与《道行般若经》相对,古人就称之为《大品》与《小品》。《大品》与《小品》,也就是《般若经》的广本与略本。 另外,《维摩经》的成立可能次于《小品般若》,这是一部以维摩诘居士为中心人物,透过其与文殊菩萨等共论佛法的方式,来宣扬般若空理的经典。 接著译出的是《濡首般若》(即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第八会──那伽室利分)、《金刚般若》(即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第九会──能断金刚分)、《文殊般若》(即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第七会──曼殊室利分)、《胜天王般若》(即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第六会──最胜天王分),《理趣般若》等至唐代以后才译出。 《般若经》是初期大乘的重要经典。在佛法中,般若是共三乘的,如《般若经》说:“欲学声闻乘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学缘觉乘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学菩萨乘者,当学般若波罗蜜。”经中成立了种种的空,“空”,是《般若经》的心要。此经所说的空,与无生、真如、法界、涅槃等同一内容。“般若”之所以特别阐扬空义,是说修行当重在离妄执,不落名相的体悟,和圣者心境的了无住著、了无挂碍。空即般若,般若即空。“空”与“般若”,也就是世间法与佛法的差别所在。 2.华严经系:《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在中国的汉译经典中,是一部大经,被称为大乘经典──“五大部之一”。此经的全部编集完成,比《般若经》要迟一些。 华严部的集成,不是一次集出的。有些部类,早已存在流行,在现存《华严经》的内容,如〈入法界品〉,《大智度论》中称为《不可思议解脱经》,或称《不思议经》。四十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其实就是《不可思议解脱经》──〈普贤行愿品〉。《十地经》、《渐备一切智德经》,是《华严经》的〈十地品〉。《兜沙经》是《八十华严》的〈如来名号品〉第七的略译,及〈光明觉品〉第九的序起部分。这几部,不但各有法门的名称,而且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齐备,具足了一部经的组织形式,都是在大部《华严经》以前就已有的经典,之后才综合编集到大部《华严经》中的。古人称此为“随类收经”──就是把相关的编集起来。因此,依近代学者所作的推论,现在所流通的大部《华严经》,大约是在西元三世纪中所集成的。 中土的《华严》有三种译本: (1)《六十华严》:六十卷三十四品,晋佛陀跋陀罗译,世称旧译华严。 (2)《八十华严》:八十卷四十一品,唐实叉难陀译,世称新译华严。 (3)《四十华严》:四十卷一品,唐般若译,世称后译华严,即《不可思议解脱经》,是〈普贤行愿品〉(即〈入法界品〉)的单行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