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前世今生

苏东坡,前世今生

苏东坡的前世今生

 


  一提到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我们不得不想到苏轼。他学识渊博,才情卓绝,在二十二岁时已中进士,在政治上虽浮沉多变,但他要求改革弊政,并留意兴修水利、赈灾等工作,都可看出他在政治上的抱负。尤其他在诗文革新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文章汪洋奔肆,如行云流水般得畅达明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当他亲历了人生的契阔死生,对生命本质与所依方向有更深的领悟后,他习佛之心则更加得坚定笃厚。随着他游历的丰富,他的僧友可谓是满天下,尤其是与数位名僧的往来,不但增添其生命色彩,更对其思想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就佛家而言,这一切都是“缘”,是一段前世今生的因缘。  
  一、前世因缘――曾出家为僧  
  苏轼曾经提到自己前世曾出家为僧,有关这一段因缘,钱塘西湖寿星寺有一位老僧人法名则廉,曾经提到:  
  先生(指苏轼)在做郡倅(郡守的副贰之职,亦是通判的别称)的时候,曾经与道潜禅师(号参寥子)一起来到寺院拜访住持,看看四周若有所悟地对参寥说:“我生平并未到过这里,但这里的一切景物好像很熟悉,就好像曾经在这里住过一样。从这里走到‘忏堂’,应该有九十二个台阶。”于是就派人去数,果然正如他所说的。  
  于是又对参寥说:“我前生曾经是这里的僧人,现在的这些僧人,都是我过去的师兄弟。”从此之后每次到寺院来,就宽解衣服而静坐,总要待上一段时间才会离开。我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和尚,奉方丈之命陪侍在先生旁边。每当炎暑的时候,先生就在竹林阴凉的地方,袒胸露体。我仔细看先生的背面有很多的黑子,排列的形状就像是星斗的样子,这是一般人所难以见到的。(事见《春渚纪闻》记载) 
  有关苏轼前世曾出家为僧的故事,还有一段记载:  
  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被贬谪到高安的时候,有一位云庵僧人居住在洞山(在高安境内),与苏辙常有来往。另有一位聪禅师,居住在圣寿寺,与苏辙、云庵时有论禅之谊。  
  有一天夜里,云庵梦见与子由一同去迎接五祖戒禅师,醒来之后,觉得非常得奇怪,就将此事告诉聪禅师,聪禅师说:“我也梦到一同去迎接戒禅师。”子由听到后鼓掌大笑说:“真是奇怪啊!竟然会出现相同的梦境。”隔了不久,东坡捎来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我已经到了奉新,不久就可以见面了。”于是子由在约定的时间,与云庵、聪禅师一同在城南的建山寺等候东坡。  
  东坡到达之后,彼此寒暄并坐定,子由就将两位禅师的梦境告诉东坡,东坡就说:“我在八九岁时,就常常梦见自己是僧人,且常在陕右一带往来;而我的母亲在临盆快生下我的前夕,梦见一个瘦小又瞎了一眼的出家僧人来托宿。”云庵听后非常得惊讶说:“戒禅师就是陕右人,瞎了一眼,晚年的时候曾来到高安这一带。”照时间算起来,应该有五十年了,而东坡当时正好四十九岁。(事见《冷斋夜话》记载)  
  之后,东坡在给云庵的一封信中提到:“戒和尚不怕人嫌,又再强颜复出,实在很可笑。如果真是‘法器’的话,就应该要痛加磨砺,使他恢复原本的真面目。”自此之后,东坡就常常穿着僧人的衣裳。有一次,宋哲宗就问宦官陈衍说:“苏轼上朝时都穿什么衣服?”陈衍回答说:“是道衣。”哲宗听后笑了一笑。之后,当东坡被贬谪到英州的时候,佛印与云庵都写信给东坡,东坡都没有回复,只拿起纸来写下:“戒和尚又凿脱了。”  
  七年之后,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做了主管玉局(道观)的官职,于是写了一首诗偈给南华长老:“恶业相缠五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今着衲衣归玉局,可怜化作五通仙。”(苏轼《南华老师示四韵,事忙,姑以一偈答之》诗)东坡写给南华长老的诗偈,主要在说明自己这一生已心烦苦恼过了五十年,在经过一连串的历练之后,现在竟然负责道观的事情,但自己的心志是要修炼成佛,以证得六通而达无死无生的境地,并非只是要修炼成神仙而证得五通而已。  
  二、参禅悟道  
  由于东坡的宿慧,再加上众僧友的启发,使他在佛理的体悟上能再上一层楼,而他们所留下来的妙事妙理,更成为千古的佳话。  
  有一次,东坡问佛印禅师:“在地狱图画中,为什么没有和尚呢?”佛印说:“人世间的人都怕阎罗王,而阎罗王害怕和尚。”东坡再问:“阎罗王怕你什么呢?”佛印答:“假如阎罗王犯错,也要向和尚忏悔啊!”东坡听后大笑说:“好说!好说!”(事见《画品》记载)这虽然是一段戏言,却蕴涵很深的道理在里面。这意味着,任何人犯错都要受果报,都要诚心地忏悔,就是阎罗王也不例外。
  
  有一次东坡正在惠州,苏州定慧长老守钦写一封信给东坡:  
  我曾经读到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的这篇文章,内容提到李愿没有遇到明主,但还能整日静坐在茂林中。而您是中进士第,且在国家的殿堂上参与朝政,才华卓绝、身分殊荣,而如今却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而朝中握有大权的那些臣子,都嫉妒您并害怕您有朝一日当上宰相。  
  您何不想一想,人的一生不过是数十寒暑而已,转眼之间一生就结束了。费尽心血所争来的二三十年的功名富贵转眼即成空,何不将功名富贵一笔勾断,自参自悟自己的本来面目呢?这样才能寻得到真我,而永不堕落于生死轮回中。纵然没有参悟到来往自如的“如来”境地,也可以证悟到罗汉永断生死的境界。您又何必固守短暂的功名富贵不放,且因追求功名富贵而造下恶业而轮转于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中。  
  从前有人问一位法师说:“佛法究竟在什么地方?”师答:“就在行住坐卧、穿衣吃饭、痾屎撒尿、没理没会、死活不得等的地方中,通通都有佛法。”如今您可谓是读万卷书,为文诗词有如神笔挥洒,意境空灵不惹世俗尘埃,然而却不知真正性命之所在,一生的聪明又有何用呢?想想,过往所见性证悟的那些诸佛,都是胸怀道义的血性汉子。您若能立下志向,把功名富贵抛开,努力往自家本来面目参寻,自能有所证悟。(事见《宋稗类抄》记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