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水乳和合共处 无漏善根在有漏的阿赖耶识暂时寄住 我们凡夫在「证得」无上「菩提」之前,就是在这个金刚道之前,这个时候,第八识异熟识都是存在的。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所积集的戒定慧的善根,都是依止在阿赖耶识当中。怎么依止呢?「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随在一种」,就是说随在一种三界的果报当中,阿赖耶识有不同的转生处所,你就住在这一期阿赖耶识的转生处所当中,跟阿赖耶识俱生俱灭同时地运转。比如说:你是一个人,你在人道的时候,栽培了听闻佛法、如理思惟的无漏善根,你来生生到天人,你这个时候是一个「所依转处」,你的阿赖耶识就变成一个天人的阿赖耶识,这个时候你虽然看起来外表是有漏的,但是你这个天人跟一般的天人不同。比如说:他是一贯道的信徒,他也修习善业到天人去了,他也现出天人;你是佛弟子,你修习戒定慧,但是你还没有成佛之前,你也做天人。你们二个是隔壁,看起来没什么差别,但是有差别!就是你这个有漏的天人果报当中,内心有无漏的善根,这一点是不共于一般的天人。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当中,也讲到一个情况:白鹤听法而转成一个禅师。说:诶,你看它是一只白鹤,是一个畜生道的五蕴身心,但是这只白鹤,它虽然过去生有一种罪业的力量起现行而变成白鹤,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它这个有漏的、带有罪业的身心当中,它有无漏的善根,它能够来到法师的说法处来听法。所以在《瑜伽师地论》上说: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栽培无漏的善根,即使堕落到恶趣,「若堕恶趣,终不久留」。就是说有善根的人,在苦恼当中,他很容易生起惭愧心,所以他的罪业会比一般人早一点结束。也就是说,当我们听闻佛法以后,这个善根,在成佛之前,生生世世随着我们某一期生命当中的转生处所,就寄在这一期的异熟识当中,跟异熟识和合俱生俱灭。讲一个譬喻:「犹如水乳」。这个「乳」指的是杂染性,「水」是清净的,水跟乳虽然体性不同,但是它们二个能够完全和合的混在一起;说水是清净的,乳是有杂质的,虽然体性不同,但是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和合相处。就好像这个善根是无漏的,阿赖耶识是有漏的,但是它也可以暂时的寄住在阿赖耶识,这是合理的。 觉悟的因缘带动善根 颠倒的因缘启动杂染 染净相依 染净不二 虽然这个无漏的善根,它是暂时寄住在杂染的阿赖耶识;但是它本身不会被「阿赖耶识」的杂染所同化,而且它会去消灭、去「对治」这个阿赖耶识的有漏「种子」,这个就是说明染净相依、染净不二。有时候我们也会觉得很奇怪,比如你在修行的时候,你说:我修行的这一念心,到底是杂染的?还是清净的?有时候你会觉得很奇怪:诶,有时候我的心生起戒定慧,我在佛堂做功课的时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但是有这个杂染的因缘来刺激我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出现贪欲、瞋恚、高慢、嫉妒的烦恼。如果我的心是清净的,那它就不应该起烦恼;如果我的心是绝对的杂染,它就不应该生起清净的戒定慧?其实我们的心是不决定的,染净相依的,它有杂染的功能,也有清净的功能,就是这么回事。就是说,善根是寄住在阿赖耶识,这个杂染法跟清净法是可以和合共住的:是觉悟的因缘来启动你的心,就带动了善根;是依止颠倒的因缘,就启动了杂染的力量。这一段是说明善根的依止处所。 无漏善根的三个品类 这个善根的种子,依止它势力的强弱有三品:刚开始叫「下品熏习」,这个「下品熏习」叫作「闻」所成慧。闻所成慧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去熏习善根的时候,是透过我们正确而不错谬的听闻;听闻了以后,我们内心当中产生一种正见;有这个正见的观照,产生一种惭愧心;有这个惭愧心来灭恶生善。但是这个时候的惭愧心是不坚固的,有时候信心具足,惭愧心很强;有时候信心羸弱,惭愧心就消失了。所以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善根,跟这个广大的烦恼罪业作战,我们有时候战胜,有时候失败。所以一个初学佛法的人,刚开始的情绪是变化很大,晴时多云偶阵雨,你看他昨天好像正念现前,今天却起烦恼。就是说他在跟烦恼对抗的时候,有时候是正念强,有时候正念薄弱,因为他的善根是薄弱的。所以他要面对无始的烦恼跟罪业,有时候就有很多的变化,这个我们都叫作闻所成慧。 第二个,当然我们可以再进步,仰仗我们不放弃的道心,慢慢地随着我们修行时间的增长,就到了「中品熏习」。这个「中品熏习」叫作「思」所成慧,就是我们经常在生命当中,利用这个空档的时间,在寂静的心中,思惟、消化这些语言文字的教法,把语言文字的教法,转成内心的智慧。这个语言文字是一个心外之法,但经过你的思惟以后,就变成你的心内之法,它就是有这种力量,这种对于佛法的善根,就叫作胜解,一种坚定而有力量的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对烦恼的调伏力量就增加了。这个思慧,一个人思慧产生以后的相貌,古人说这个人修行上路了,这个人上了高速公路了(哈──)。就是你刚出家的时候,在这个市区上到处转,今天用功、明天懈怠,烦恼情绪的变化很大,因为你还没有找到上高速公路的交流道。这个思慧不同,虽然他的内心当中,还有很多身口意的过失没有消除,也有很多诸佛菩萨的功德还没有生起;但是他内心当中不容易退转了,这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在他的生命当中,每一天都在增上当中,而他的情绪也稳定下来了。内心有再大的烦恼,对他来说都有办法去调伏它,虽然不可能说没有烦恼,但是他有抗拒烦恼、调伏烦恼的力量,这种人叫作修行上路了,就是这个人上了高速公路了,他到台北去,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这个叫作中品熏习。 当然我们不应该得少为足,「依中品熏习,成上品熏习」,不断地加强心中的禅定。这个「上品熏习」就是「修」所成慧,他能够依止一个专注的力量,以这个禅定力,在心中观察、思惟诸法实相,这个时候,就能够断惑证真,转凡成圣,所以这个上品熏习是能够转凡成圣、断除烦恼的。总而言之,「依闻、思、修多分修作得相应故」,所有的善根要能够进步,都是有闻、思、修的相续而不间断的修行,才能够成就的。这个地方是把这个无漏的善根,分成了三个品类。
转依的因相:出世善根渐增 杂染种子渐减 这个净法的「熏习」,它的体性是无漏的,所以它跟「阿赖耶识」是不同的,它有趋向于「法身」跟「解脱身」的功德。如果是大乘,是万德庄严的法身;如果是小乘,是偏空涅槃的解脱身。这种善根的熏习是「如如熏习」,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心中不断的思惟观察,使令我们的善根从「下品」而转成「中品」,由「中品」转成「上品」,这种出世的善根是「次第渐增」。这样增加的结果「如是如是,异熟果识,次第渐减,即转所依。」在我们「异熟果识」当中,出世的善根慢慢地增加,杂染的种子慢慢地减少,就能够产生一个「转依」,转有漏的阿赖耶识成无漏的清净识、无垢识。就是这个「转」,在因地是这样的做法。这个地方是讲熏习次第渐增。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