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溪禅师问答录(5)

三藏法师问:真如有变易否?师曰:有变易。三藏曰:禅师错也。师却问三藏:有真如否?曰:有。师曰:如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岂不闻善知识者,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

三藏法师问:真如有变易否?师曰:有变易。三藏曰:禅师错也。师却问三藏:有真如否?曰:有。师曰:如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岂不闻善知识者,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真如若无变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三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师曰:若执真如有变易,亦是外道。曰:禅师适来说真如有变易,如今又道不变易,如何即是得当?师曰:若了了见性者,如摩尼珠现色,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便作变解,闻说不变,便作不变解。三藏曰:故知南宗实不可测。

〖北京翟文选〗

问:我用功静坐,觉心中有点动,是什么道理?请法师指示修的法门。

答:佛性是如如不动的,动与不动是两头话,与佛性了不相干。我今将圆觉经所修的法门说一个教你,静坐一室中,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四大指身中之地水火风)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四缘指见闻觉知),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四大指心中之见闻觉知),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我们据经说,可见身心都是假的,身心都不要,往内观去,只有空空洞洞黑黑暗暗的,便是无始无明,我们的思想不必断,便用这个思想,从这个无始无明那里打破,无明一破,我们真的佛性就发现出来了;真心的佛性发现出来时,四缘六尘皆变为佛性,四大肉体皆为法身,故古人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到这个境界,人间天上,十方世界,起心动念,宇宙万物,皆是自性中之物,因自性遍满虚空,如太阳之光,充塞宇宙,到这个时候,遇明眼人,可以印可,如不遇明眼人,则可用传灯录、指月录等印证,可算是闲道人、无事人,无佛法可学、禅道可修、生死可了、涅槃可证,同为幻化空花、梦幻泡影,以后随拈一法,皆是佛法,活着也好,死却也好,与本来自性是了不相干的,因本来自性是无始无终的,自性是法身,见闻觉知是报身,六根是应身,一体三身。

〖西安朱庆澜〗问:法师手燃二指,胸燃四十八灯,多年讲经一法,很有苦行。

答:在自性本体上,燃指燃灯说法是两不相干的,古佛说:我四十九年未曾说着一字,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因随顺众生,建水月道场,作空花佛事,世相如是也。

〖上海王震〗

问:法师自幼出家,燃指燃灯,各省讲经,宏法多年,法师可算前生有夙根也。

答:在自性中觅过去现在未来了不可得,那里有夙根不夙根?因从前出家时发过三愿,一不求好穿好食,二遇逆境界顺境界不生退悔心,三参究佛法,有所研究,不好贪独得,以普利一切。究竟说来,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说法者,如戏幻中,幻人复对幻说,故古人云:“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贤圣如电拂。”当随顺世间,世相如是。

〖上海范古农〗

问:菩提涅槃之辨。

答:菩提翻为觉道,是觉悟本来自性,遍满虚空,充塞宇宙;涅槃翻为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即是。

〖南京梅光羲〗

问:根本无明与一念无明的分别?

答:根本无明即无始无明,是无善恶、是非、烦恼、爱欲、思想,是无知无觉的,即是宋儒所讲的喜怒哀乐未发,老子的清静无为,先天道的先天无极,哲学家的清净快乐,陆象山的吾心宇宙,儒家的天命之性,参禅的无明窠臼、百尺竿头,婆罗门的冥谛,六祖讲的无记忆性,二乘的空执,根本无明者,因为根本即不明,将此佛性遮障;一念无明者,非从根本无明而起,因根本无明是无知无觉无妄念,一念无明是从见闻觉知起的。佛性与根本无明、一念无明,乃从无始以来俱有的,佛性、一念无明俱是无始无终的,根本无明是无始有终的,用一念无明将根本无明来打破,就可以见自性。一念无明是不能破的,一念无明者,乃一念妄动,起一个思想等。

问:法师讲经,讲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佛性不受薰染,出何经典?

答: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出华严经第三十卷;佛性清净,无染无乱,无碍无厌,不受薰染,出华严经第七十三卷。

问: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出何经典?

答: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出大般涅槃经,经云:“婆伽婆,婆伽名破,婆名无明。”即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的意思。

问:佛性不起妄念,妄念从何而起?

答:妄念是从见闻觉知灵性起,佛性是如如不动的,假如佛性能起妄念,则妄念断为佛性,妄念起为众生,岂不是成佛亦有轮回乎?

〖西安华清法师〗

问:佛性与见闻觉知的分别?

答:佛性乃本来面目,是无生死,无来去,有知觉的(知觉者,即本来大觉之觉,非知觉之觉),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究竟快乐,是不受薰染,无漏的,人人是一样的,本来无名字,因说法乃随拈一名字,如真如实相、自心现量、如来藏心、无余涅槃等,都是一样的,佛性是如如不动的,本不起念;见闻觉知是会起念的,是分两方面:染缘、净缘,净缘者,心中清清净净,一念不起,起念者乃起觉悟之念,染缘者,乃起善恶、是非、爱欲、喜怒哀乐、烦恼、思想,种种俱全,是受薰染,有漏的,人人不是一样的。假如一念不起,亦是见闻觉知,非佛性也,我们未见性以前乃见闻觉知作主,见性以后乃佛性作主,佛性与见闻觉知中间有无始无明隔阂,上明下暗,上明者如太阳,下暗者如世界,太阳如佛性,世界如见闻觉知,不见太阳因被乌云遮障,乌云如无始无明也。

〖北平朱庆澜〗

问:佛法中有打战否?

答:舍卫国波斯匿王,皈依佛受戒,时有他国进兵来攻舍卫国,波斯匿王问佛言:若打则犯杀戒,若不打则亡国,如何处置?佛告王言:全国众生生命系于国王一人,如国王不打,则全国生命有损失,故主张打之,然后波斯匿王乃用兵克敌,此一段故事,出大般涅槃经。

〖北平全朗和尚〗

问:如何方知悟后的人?

答:悟道之事,惟悟与悟乃能知之,他人不知。从前佛在世,迦叶问佛:佛的佛性,缘何他人不知?佛答言:譬如两家穷人,其屋内埋藏多金,他人告以屋本有金藏,可急掘取,一家则果然照掘,成为富翁,一家则未掘,仍受穷苦;佛言:你不掘取而能得金,其理非是。此喻出大般涅槃经,金者喻如自性穷者喻如众生,富者喻如悟后的人。亦如两同乡人,他乡相遇,互话本地风光,如甜如蜜,他人未之省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