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溪禅师问答录(2)

问:法师言众生本来不是佛,究竟佛性先有?无明先有? 答:不能说佛性先有,亦不能说无明先有。佛性、无始无明、见闻觉知、一念妄想,无始以来本有。众生本来是众生,众生皆有佛性,我今说一譬喻,譬喻金矿内的金子

问:法师言众生本来不是佛,究竟佛性先有?无明先有?

答:不能说佛性先有,亦不能说无明先有。佛性、无始无明、见闻觉知、一念妄想,无始以来本有。众生本来是众生,众生皆有佛性,我今说一譬喻,譬喻金矿内的金子,金子不显露出来,便是为泥沙等杂质所遮藏故,此等杂质就好比无始无明一样,无始无明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要得金子就须把金矿来锻炼,要见佛性就须把无始无明打破,金矿销成金子之后,永久不会复变为矿,众生成了佛之后,永远不会变凡夫,我们的佛性是无始无终的,譬如金子在矿还未曾熔销的时候,就已然有了,熔炼了以后,永久不会变为矿。

问:一念未起以前不是佛性,是什么呢?

答:一念未起以前是无始无明,空空洞洞,一无所有,非是佛性。

问:父母未生前是佛性否?

答:父母未生前是中阴身,非佛性,乃假业缘投胎。

问: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分别如何?

答: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自无始以来就有的,不能见佛性即为无始无明所遮障,无始无明是空空洞洞、一无所有、无知无觉、不起念,禅宗所说的黑漆桶底、无明窠臼,把这个无明一打破,即见佛性,是无始而有终的;一念无明乃妄念之起,此妄念乃永久不能断的,是无始无终的,将来我们见佛性后,妄念皆变为佛性,古人云:“无明实性即佛性。”

问:无始无明可破,与一念无明不可断的道理?

答:无始无明譬如盗魁,一念无明譬如股匪,六根譬如贼匪所用的武器。欲为民除患,必须剿贼,但擒贼要擒王,所谓“歼厥渠魁,胁从罔治”,盗首巳除,股匪无主,则其受抚也必矣。若不擒魁首而擒附从,不特擒不胜擒,即一时股匪剿尽,而他时贼王仍再招新匪,贼患仍不可平。六根烦恼一念无明,皆从根本无明(即无始无明)而来,根本无明者,根本就不明亮,而迷昧本来妙明自性也。再设譬喻,譬如有留学生从外国回来,他的学问很好,本可在上级社会谋生,但接引无人,发展无路,因而赋闲,惟上有父母,下有妻子,仰事抚蓄,全无依靠,于是为环境所迫,挺而走险,斯文作贼,无奈为人所执,送诸有司,审问之下,得悉来由,苟有司善为之谋,则告诫一番,后当代觅一枝栖,以解决其生活问题,则他不但不再为盗,从此上进,造福社会;盖推其为盗之由,存于衣食无着,今得其所,已除为盗之因,则何来犯罪之果?若有司不揣其本,而齐其未,惟其犯罪之果是治,而不究其犯罪之因,将其监禁,殆至期满,释放出狱,岂知他从此胆气加壮,由小贼而变为大盗矣;此有司之不善处理也。是喻何解?留学生喻脑筋,境遇困窘喻根本无明,为盗披囚喻造业受苦,善处置之有司代寻职业喻大乘人断根本无明(即无始无明)。

问:佛性与见闻觉知如何分别?

答:佛性是如如不动的、无生无灭的、是无漏的,人人的是一样,本来不可以用名字代表,因教化众生,乃不得不强名之曰本来面目、一真法界、自性弥陀、常住真心、无余涅槃,不受薰染,本不动念,不被万物所支配,遍满虚空,充塞宇宙。见闻觉知之性,乃一念无明之所由起,分两方面,一面是净缘,一面是染缘,净缘乃见闻觉知心中起一清清净净思想,无烦恼、无是非觉悟的思想,染缘乃见闻觉知心中起善恶是非种种思想。佛性之觉乃大觉,见闻觉知乃识觉,大觉者本来之佛性也,识觉者无始以来迷昧,今日乃知有佛性,方始觉也。

间:照法师所讲,通已明白,与法师会面时少,请法师奠嫌麻烦,将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慈悲慢慢的说说。

答:照佛法说只有一乘,小乘中乘乃是方便引导的,经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小乘中乘是化城,大乘是宝所,佛说方便法门,以化城引入宝所。

小乘的修法,苦集灭道叫做四谛,是小乘佛教所修的法,修行的人叫声闻,苦是受报的苦,集是招果的因,灭是寂灭的乐,道是修持的法,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意思,谛是审实不错的意思,修的方法,将六根断倒,澄心静虑,清清静静的,静到只有一点净念,这就是小乘所达的境界,就是老子清净无为的道理,就是方才所问的如明镜现前无一点灰尘、以妄除妄、舍妄取真、历历孤明、非空非有、亦空亦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境界;中乘的修法,十二因缘就是中乘所修的修法,修行的人叫缘觉,修的方法,将一念无明断倒,连刚才所讲的那一点清净的思想都不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至到一点无所有、空空洞洞的地方,这就是前念巳灭,后念未起、空无所有、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先天道无极之说、惺惺寂寂、寂寂惺惺的境界,所谓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今一念不起,则十二缘当下已断也。小乘中乘皆是暂时权乘,方才所言,一念无明本不可断,言断,不过一时权巧方便之乘也。

大乘的修法,乃菩萨以菩提心为体而自度,以大悲心为用而度他。至于小乘与大乘用功的分别,小乘断六根,中乘断一念无明,大乘断无始无明,但六根及一念无明本为不可断的,故古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属假名,亦是中道义。”中道者,乃将一念断了,盖中因边有,因缘所生,故二乘之法乃为方便设,此乘为暂修之法;假如将一念妄念断了,更有何可修的?一念分为二种,用功修行是正念,不用功修行是不正念,正念不正念皆一念也;大乘的用功,用六根的随便的哪一根,但我们南赡部洲的人(即是这个地球)以眼耳意三根为敏利,如用眼根,眼就不向外看,而向内看,看到清清净净的,向见闻觉知里面来看,看来看去,看到山穷水尽时间,达到黑黑暗暗、一无所有的无明窠臼境界,这时不可停止,再向前看,看得多,—的一声,无明窠臼就会打破,无明一破,豁然贯通,柳暗花明又一村,彻天彻地的看见本来面目佛性了,古人云:佛性从内求,千万无从外求;或者我们没有时间来内照,眼由他看,耳由他听,意由他想,但是于其中要执持一个念头下疑情,我们的佛性究竟在什么地方?被无始无明遮障,向无始无明还本来佛性,不论何时何地,片刻不忘,好似失去宝珠,必定要将他获着一样,如是观照,机缘一到,—的一声,也可以见佛性;如能照此修行,豁然贯通,见本来佛性后,遇明眼人就将所证拿来印证,假如不遇明眼人,将指月录、五灯会元、传灯录随一部,皆可看看祖师公案亦可印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