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溪禅师问答录(3)

本来面目 无始无终 无始无明 无知无觉 无始有终 可以打破 见闻觉知 净缘 染缘 无始无终 一念无明 无始无终 不可破 眼耳鼻舌身意 无始无终 用功——以眼耳鼻舌身意之随便一根打破无始无明 禅宗的宗旨,佛性如如不动

本来面目 无始无终 无始无明 无知无觉 无始有终 可以打破

见闻觉知 净缘 染缘 无始无终

一念无明 无始无终 不可破

眼耳鼻舌身意 无始无终

用功——以眼耳鼻舌身意之随便一根打破无始无明

禅宗的宗旨,佛性如如不动,遍满虚空,充塞宇宙,叫做常寂光净土,将来世界坏,佛性常寂光净土都不坏。最要紧的,佛性是离四句、绝百非,四句者,即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假如见佛性,佛性是如如不动,“有”是脑筋见闻觉知染缘,或者认无始无明空空洞洞是有,与佛性了不相干,头上不用再安头,“无”是净缘,或者认无始无明空空洞洞是无,与佛性了不相干,无又叫做空,佛性是如如不动,不是空的,“亦有亦无”是见闻觉知脑筋染缘净缘的作用,忽有忽无,佛性是常常如如不动,与忽有忽无了不相干,“非有非无”是无始无明空无所有的境界,佛性是永久无成坏,不受薰染,与非有非无了不相干;佛性要离开以上四句,才是佛性的本来面目;这四句是小乘二乘外道的境界,假如未见佛性的人,就是认此四句的,四句是从认见问觉知脑筋的“有”是佛性,或认见闻觉知脑筋的“无”是佛性,或认见闻觉知脑筋的“亦有亦无”是佛性,或认见闻觉知脑筋的“非有非无”是佛性,经云“佛性离见闻觉知”,若认见闻觉知是佛性,是大错的,是见闻觉知的脑筋,不是佛性,佛性离见闻觉知。(离四句绝百非的表列于上。)

问:常言离四句绝百非,且四句者何?

答:但举一对,或举一字,便成四句,且如有无一对,作四句者,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便是四句也,

问:如何是百非?

答:凡作四句,有本末三世已起未起,积成百句,皆非得真,故云百非也。请示法之答其真实理,若云有,是增益谤,若云无,是损减谤,若云亦有亦无,是相违谤,若云非有非无,是戏论谤,此是本四句也。复此四句,每句有四:且有中四句者,有有、有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无中四句者,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中四句者,亦有亦无有、亦有亦无无、亦有亦无亦有亦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非有非无中四句者,非有非无有、非有非无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非有非无。以上四句,每一句成四句,则成四四十六句也,三世皆有此十六句,成四十八,此四十八句,皆有已起未起成九十六句,搭上本四句,则成百句也。余法四句,皆仿此。

问:悟后的光景如何?

答:悟后无量的生死种子和盘托出,此时根尘识俱变为佛性,见性后在本体上看,是一律平等的,无所谓佛,无所谓众生,无所谓众生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菩提烦恼同是空花,未见性前,一假皆假,妄识所支配故,既见性后,一真皆真,真心所流露故,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那时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真如,大地山河皆为佛性,石头瓦块概属菩提,嬉笑言谈真心妙用,扬眉瞬目佛法宣流,盖即体起用,即用归体,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用不二故,所以左右逢源,无不自得,前时怎样也不得,现在怎样也得,佛性是定,起念是慧。

问:法师所讲大乘用功,与参话头有何差别?

答:本无差别,如参念佛是谁,就先明白,念佛的念是从见闻觉知起来的,假如不起念,亦是见闻觉知,非是佛性,识取自己本来面目本来不起念,如如不动,念佛不念佛与此人了不相干,二六时中,向身内识取本来佛性,识来识去,因缘时至,—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

如参本来面目在那里,宜先明白,起念是见闻觉知,不起念亦是见闻觉知,空无所有是无始无明,本来面目如如不动,向无始无明识取,识来识去,因缘时至,—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

如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宜先明白,所谓万念从见闻觉知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指见闻觉知,识指认识;本来面目如如不动,亦不起念;见闻觉知,将万念归一念,向无始无明识取本来面目,识来识去,时机一到,—的一声,豁然贯通。

如参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本来面目,宜先明白,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一念不觉入母胎,父母未生以前非佛性,明白中阴身受生死,因未见佛性故,如何能见佛性?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父母既生以后是见闻觉知的脑筋,明白本来面目,识取后,永久不入轮回胎胞;此人应被无始无明窠臼遮障,我们就从无始无明识取,因缘时至,—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本来面目即出现。

最上乘禅者,佛法在本来自性上说,本是无言无说、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证,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中,未曾说着一字,最上乘法是唯证与证乃能知之,是过来人的话,既证到后,宇宙山河、世间万物,都在佛性光明之下,说一譬喻,未见性前,上明下暗,本来佛性譬如太阳,无始无明譬如乌云,太阳本有光明不能发现,因被乌云遮障,我们用功打破无明窠臼,譬如大风吹散乌云,乌云一散,太阳光明遍满宇宙,充塞十方,太阳喻如佛性,宇宙万物在佛性中,故古人云:什么是佛?石头瓦块、露柱灯笼、翠竹黄花、青山绿水,无一不是佛性。故释迦牟尼佛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微笑,佛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最上乘法,如两个同乡人见面时所说乡土风光,唯他二人如甜如蜜,旁人听之如聋如哑,最上乘法,唯过来人与过来人所讲乃知。

〖南京魏家骅〗

问:法师,如何是如来禅?如何是祖师禅?

答:如来禅是我们证道后,见着我们的佛性,是为如来禅;祖师禅是从世尊拈花,以至祖师喝棒责骂、扬眉瞬目、举首低头、嬉笑言谈、接引后人,皆祖师禅。古人有一事证明,香严和尚证道后,说一偈送沩山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侍,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后仰山勘过,更令说偈,偈曰:“去年贫未是贪,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师复有颂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乃报沩山曰:“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故如来禅是体,祖师禅是用,无祖师禅就不能接引众生。

问:念阿弥陀佛一声,念佛之念是正念是妄念?如我解释是妄念,一念一动皆是妄念,但妄念分为两种,即正念与不正念,正念也妄,不正念也妄,念佛之念是妄念的正念,参禅亦妄念之正念;若将一念无明断了,等于死人一样,根本就不能念佛,就不能参禅,因一念妄念一起,就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如念佛是舌根,参禅是意根,是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