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之法(2)

◎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功德,自利、利人,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 「菩萨从初发意已来,檀那波罗蜜是善法因缘,是中无分别是布施者、是受者,性空故。用是檀那波罗蜜能自利益,亦能利益众生,从

◎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功德,自利、利人,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 「菩萨从初发意已来,檀那波罗蜜是善法因缘,是中无分别是布施者、是受者,性空故。用是檀那波罗蜜能自利益,亦能利益众生,从生死拔出,令得涅槃。是诸善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大菩萨藏正法经》辑要

◎菩萨修学八圣道之法:云何诸菩萨圣道善巧?此有八种。何等为八? 一者正见,二者正分别,三者正语,四者正业,五者正命,六者正勤,七者正念,八者正定。是名为八。
一、云何正见? 谓于是见超诸世间,不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之所发生,亦不从常见、断见、有见、无见、善、不善见乃至涅槃见之所发生。是名正见。
二、云何正分别? 谓分别贪、瞋、痴等及诸烦恼,令不发起,分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令得安住。是名正分别。
三、云何正语? 谓于自他善友,言无彼此,具足相应入平等道。是名正语。
四、云何正业? 谓于黑业报使无造作,令彼尽尽;于白业报自类和合,令善纯熟。是名正业。
五、云何正命? 谓圣族弟子荷负重担,为圣道故,增长圆满,资养身命,不以杂乱欺诳恶求多求,他所得利不生悔恼,于自利养,随其所得不生喜乐。是名正命。
六、云何正勤? 谓于邪行贪、瞋、痴等及随烦恼不起勤勇,入圣谛道,趣涅槃果,而能随顺起大勤勇。是名正勤。
七、云何正念? 谓于是念安住正道,离诸谄曲轮回过失,乃至见涅槃道,于如是念亦当远离,而于圣道无有迷乱。是名正念。
八、云何正定? 谓正达(正性)平等即诸法平等,安住等持(三摩地),于彼正达而能超越。 又复菩萨安住等持,能令解脱一切有情,于前正达亦能超越。是名正定。

◎诸声闻人所起慈心但唯自利;菩萨慈心而常利益一切众生。

◎初发心菩萨行众生缘慈,修行位菩萨行法缘慈,得忍菩萨行无缘慈。若诸菩萨住慈心者,即能为诸众生行广大慈。

◎若于欲乐不远离,损自利故及损他;于此应当悉弃舍,而求最上诸佛法。《般若经》之利益众生法语

◎佛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随所行处,所有一切波罗蜜多,及余一切菩提分法皆悉随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随所至处,所有一切波罗蜜多,及余一切菩提分法皆悉随至。

◎如转轮圣王有四支勇军,随彼轮王所行之处,是四勇军皆悉随从,随彼轮王所至之处,是四勇军皆悉随至。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随有所行及有所至,所有一切波罗蜜多,及余一切菩提分法皆悉随逐,究竟至于一切智智。

◎如善御者驾驷马车,令避险路行于正道,随本意欲能往所至。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善御一切波罗蜜多及余一切菩提分法,令避生死涅槃险路,行于自利利他正道,至本所求一切智智。」

◎时具寿善现白佛言: 「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为道?云何非道?」佛言:「善现!诸异生道非诸菩萨摩诃萨道,诸声闻道非诸菩萨摩诃萨道,诸独觉道非诸菩萨摩诃萨道。自利、利他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一切智智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不住生死及涅槃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道及非道。」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 「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能为大事,所谓示现诸菩萨摩诃萨道、非道相,令诸菩萨摩诃萨知是道、是非道,速能证得一切智智。」

◎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能为大事,所谓示现诸菩萨摩诃萨道、非道相,令诸菩萨摩诃萨知是道、是非道,速能证得一切智智。

◎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能为大事,所谓度脱无量无数无边有情,皆令获得利益安乐。」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观察身心与虚空等,令于境界无所分别,堪修安忍波罗蜜多,谓诸菩萨摩诃萨众方便善巧,观察身心无性、无碍与虚空等,堪受种种刀杖等触。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方便善巧,依止般若波罗蜜多,观察身心与虚空等,摄受安忍波罗蜜多,假使恒时地狱猛火、地狱刀杖及余苦具逼迫其身,亦能忍受,其心平等无动无变。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摄受般若波罗蜜多,观察身心与虚空等,堪受众苦无动无变,如是菩萨摩诃萨众堪受众苦无动无变,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重苦触时便作是念: 『我从无始生死已来,虽受身心猛利众苦,而由此苦尚不能得若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况由此苦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今我身心所受众苦,既为利乐诸有情故,定证无上正等菩提,是故我今应欢喜受!』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观此义故,虽受众苦而能发生增上猛利欢喜忍受。

◎譬如有人食百味食,身心适悦生胜欢喜。如是菩萨见乞者来或求资财、或求身分,或因舍施受种种苦,欢喜忍受身心适悦,过前适悦多百千倍。

◎如阿罗汉若见如来、应、正等觉,虽漏已尽而生殊胜信敬喜心。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见来求者或乞资财、或乞身分,心生殊胜信敬欢喜,能深忍受彼所加害、诃骂、毁谤种种重苦,随所发起安忍心时,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由随发起安忍心时,回向趣求一切智智,常不远离所修安忍波罗蜜多,与诸有情作大饶益恒无间断。

◎诸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于诸有情应修安忍,打不报打,骂不报骂,谤不报谤,瞋不报瞋,诃不报诃,忿不报忿,怒不报怒,害不报害,于诸恶事皆能忍受。

◎何以故?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众恒不舍离一切智心,于诸有情欲饶益故。若诸菩萨摩诃萨众恒不舍离一切智心,于诸有情欲作饶益,假使身受百千。而无一念报害之心,于彼常生净信安忍。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修行安忍波罗蜜多,于诸有情欲作饶益,定当获得真金色身,相好庄严,见者欢喜。

◎菩萨摩诃萨皆应精勤修安忍力,忍受一切加害等苦。若菩萨摩诃萨修安忍力忍受众苦,摄受安忍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远离生死近一切智,能与有情作大饶益。

◎若菩萨摩诃萨爱乐声闻或独觉地,是菩萨摩诃萨当知退失菩萨安忍波罗蜜多。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宁以自身具受生死无边大苦,而不爱着声闻、独觉自利众善。

◎若菩萨摩诃萨弃舍能引,一切智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学不能引一切智智随顺二乘诸余经典,弃舍根本而攀枝叶,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能生菩萨摩诃萨众世、出世间殊胜功德,由斯能引一切智智,有大势用,譬如树根。诸余经典无如是用,譬如枝叶无胜功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