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之法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之法 ◎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如何修行?尔时贝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当于何住?应云何住?」 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 一、当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之法

◎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如何修行?尔时贝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当于何住?应云何住?」 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
一、当于一切有情住平等心,不应住不平等心;当于一切有情起平等心,不应起不平等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平等心与语,不应以不平等心与语。
二、当于一切有情起大慈心,不应起瞋恚心; 当于一切有情以大慈心与语,不应以瞋恚心与语。
三、当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不应起恼害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大悲心与语,不应以恼害心与语。
四、当于一切有情起大喜心,不应起嫉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大喜心与语, 不应以嫉心与语。
五、当于一切有情起大舍心,不应起偏党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大舍心与语,不应以偏党心与语。
六、当于一切有情起恭敬心,不应起憍慢心;当于一切有情以恭敬心与语,不应以憍慢心与语。
七、当于一切有情起质直心,不应起谄诈心;当于一切有情以质直心与语,不应以谄诈心与语。
八、当于一切有情起调柔心,不应起刚强心;当于一切有情以调柔心与语,不应以刚强心与语。
九、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心,不应起不利益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利益心与语,不应以不利益心与语。
十、当于一切有情起安乐心,不应起不安乐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安乐心与语,不应以不安乐心与语。
十一、当于一切有情起无碍心,不应起有碍心;当于一切有情以无碍心与语,不应以有碍心与语。
十二、当于一切有情起如父母、如兄弟、如姊妹、如男女、如亲族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三、当于一切有情起朋友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四、当于一切有情起如亲教师、如轨范师、如弟子、如同学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五、当于一切有情起如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当于一切有情起如独觉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当于一切有情起如菩萨摩诃萨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当于一切有情起如如来、应、正等觉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六、当于一切有情起应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七、当于一切有情起应救济、怜愍、覆护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八、当于一切有情起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九、当于一切有情起空、无相、无愿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当于此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以下节录一段《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舍利子说的话。

◎舍利子言:如有二人作大方便,入深山窟求无价宝。彼入未久便见两边。有诸少价金银等宝,俱见不取渐次前行;复见两边有多价宝,一见贪着荷负而还,一见不取更复前进,至极胜处获无价宝,恣意持还多所饶益。

◎如是菩萨作大方便,求证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趣入佛法略有二种:
一、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虽闻世间种种善法心不贪染,而闻二乘所有功德心便爱味,由爱味故精勤摄受,远离所求一切智智,退失无上正等觉心;如彼初人见少价宝虽不贪着,而见多价贪着持还失无价宝。
二、有菩萨有方便善巧故,初闻世间种种善法心不贪染,次闻二乘所有功德亦不爱味,由不爱味便不思惟,由不思惟便不修习,既不修习方便厌舍。

◎所以者何? 此诸菩萨知世善法多诸过患,不能究竟自利利他,障碍所求一切智智;声闻、独觉功德善根,虽出世间而但自利,不能普利一切有情,亦障所求一切智智,故不爱味亦不思惟,于彼善根不乐修习。

◎由斯超越彼二乘地,勤求无上正等菩提,渐次证得一切智智;如彼后人见少价宝及多价宝俱不贪着,渐次深入至极胜处,获无价宝恣意持还,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如是菩萨方便善巧,既不贪染世间善法,于二乘法亦不爱味,由斯渐次趣大菩提,修多百千难行苦行,供养恭敬无量如来,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至极圆满得一切智,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如无价宝,多所饶益。

◎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虽闻二乘种种功德,而能了达皆非究竟,虽能取证而深厌舍,虽深厌舍而能巧说,方便饶益彼类有情,令善修行,证涅槃乐。

◎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能不摄受二乘功德,精进修行诸菩萨行,趣证无上正等菩提,作诸有情利益安乐。──《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声闻、缘觉诸阿罗汉,闻菩萨教,深入岩窟以衣覆头而趣涅槃。岂同大乘修菩萨行,自利利他无不蒙益。以是因缘转加精进,宁于三涂受无量苦,终不自利而取涅槃。──《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菩萨摩诃萨尽未来际常无休息,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若但自利而行布施,如空片云,风吹即散,岂能利益一切众生!──《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诸法无有根本实事,但有名相。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能具足禅那波罗蜜,无相故;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无相故。

◎譬如有人先未曾有末尼宝珠,后时遇得欢喜自庆,遇缘还失生大忧恼,常怀叹惜未离念,思当何计还得此珠。彼人由是相应作意,缘此宝珠无时暂舍。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应常安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若不安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则为丧失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言:若诸法根本定有,非但名相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能自利益,亦不能利益他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具足四禅波罗蜜,四无量心波罗蜜,四无色定波罗蜜,无相故。具足四念处波罗蜜,无相故;乃至具足八圣道分波罗蜜,无相故。‧‧‧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波罗蜜,无相故。是菩萨无相故,自具足是诸善法,亦教他人令具足善法,无相故。

◎若诸法相当实有如毫厘许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能知诸法无相、无忆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教众生令得无漏法。何以故?一切无漏法无相、无忆念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漏法利益众生。

◎菩萨摩诃萨法,常应勤求自利、厌患世间,心常远离三界,于是人当起慈悲喜舍心:「我行菩萨道,不应生如是罪过。若生,当疾灭!」

◎菩萨应作是言: 「诸善男子!汝等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耳!何以故?无有定法众生所著处,但颠倒故,众生着处。是故汝等自离生死,亦当教他离生死;汝等当发心,能自利益,亦当得利益他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