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之施与不施 菩萨不行施之因缘与布施的态度 ◎菩萨若知缘以身施,令众生受苦,妨行善法,及非法求,亦不应施。 ◎菩萨摩诃萨若见百千万亿众生非法因缘,求不得故,丧失身命终不为此而行惠施。 ◎非法求者,所谓若杀、若诳、若偷、若害,是名不施。 ◎复有不施者,菩萨摩诃萨若知身自能多利益无量众生,有来求者则不应施,是亦名施。何以故?有净心故。 ◎若知如是魔及魔眷属则不应施。若有为魔所迷乱者,来求索时亦不应施。 ◎若有狂痴及欲恼乱,如是乞者,亦不应施,是名内不施。 ◎外不施者,火、毒、刀、酒,能为众生作恶因缘,菩萨终不以此施人。 ◎若作利益则以布施,菩萨摩诃萨终不为他作恶业使。 ◎若知受者受施之后必行恶业,亦不施之,是亦名施。何以故?以净心故。手虽不施,其心已舍。所以者何?菩萨定知受施之人受已,必作无量恶业,堕三恶道,是故不施。 ◎菩萨虽知受者得物其心欢喜,然知不免三恶道苦,是故不施。 ◎菩萨摩诃萨终不教人张弶捕猎,亦不教人事婆薮天,自不杀羊,祀祠天神,亦不教他杀羊祠天,不以罗网施来求者。 ◎一切怨恶、打骂、系缚,悉不施人。 ◎若有困厄、贫穷、愁恼,欲自刑戮,或求刀槊,亦不施之。亦不教人自坠高岩,投渊赴火,以丧身命。 ◎若有病人所须之物,是医禁者悉不施之。 ◎贪食之人食饱已不施,是名不施。 ◎菩萨摩诃萨不以父母、师长布施。 ◎若为国主不应自在取他妻息以施于人,唯除城邑、聚落、国土。 ◎若自妻息及以僮仆、眷属、宗族,先以软语慰喻,其心若不肯者则不应施;设其肯者终不施与怨家、恶人、罗剎、恶鬼、旃陀罗种。 ◎虽以城邑、国土、聚落惠施于他,终不施与暴恶之人,亦不私以父母、师长、兄弟、妻子、僮仆、奴婢所有财物布施于人。 ◎菩萨不以非法求财而行布施。 ◎行施之时于己眷属,不瞋、不打、不骂、不呵,善言教导,令其欢喜:「如是福报汝亦有分!」 ◎菩萨施时其心平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不观怨亲、种姓、尊卑。 ◎已许之物,终不生悔;多许之物,终不少与;不先许好,后以恶施。唯许恶与好,许少施多。 ◎菩萨施时无不喜心、瞋心、乱心。施已,终不于受者所计于恩报。 ◎行施之时不以受者是尊贵故,恭敬手奉;受者卑贱,撩掷而与。 ◎若其受者打骂、劫夺,菩萨于是终不生瞋,但责烦恼,不诃其人。 于是人所深生怜愍,终不念言: 『因是施故,我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施亦能庄严菩提,不为求果故而行于施。 ◎一切所施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他教故行于布施,不以闻有施果报故而行于施。 ◎如经中说,施食得力,施衣得色,施乘者得乐,施灯得好眼,施房舍者得随意物。 ◎终不悕得如是等果而行布施,唯以怜愍而行于施,为破贫穷故而行于施,为调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行于施,不施非施。 ◎非施的物品——不净之物不以布施 ◎悭有三种:谓下、中、上。菩萨摩诃萨先坏下悭,以坏下悭则能破坏中、上二悭。既自破悭,复为众生说破悭法。以说法故,利益众生。 ◎菩萨布施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