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概论 第九章 我们的世间(2)

天魔梵与三界 再扩大来说:经中每说到天、魔、梵。「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魔天、兜率天、他化天、他化自在天──六欲「天」。这虽有地居、空居的差别,但都有彼此共同的器世界,有王臣父子社会形态。他化自在天

 天魔梵与三界

  再扩大来说:经中每说到天、魔、梵。「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魔天、兜率天、他化天、他化自在天──六欲「天」。这虽有地居、空居的差别,但都有彼此共同的器世界,有王臣父子社会形态。他化自在天有「魔[P128]」宫;以上即到达色界的「梵」天。这大体是印度旧有的传说:欲天是不离欲,不脱生死苦的,没有超出魔的统辖。如能破魔得解脱,即还归于梵,到达不死的地方。神格的大梵天,即称为一切世界主。天、魔、梵的层次,契合于传统婆罗门教的解说。佛法虽引用传说,但不以婆罗门教所说的复归于梵为究竟的,认为还在生死中。所以依于四禅定果的次第,分梵天为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三天,又外道的无想天,以及佛教圣者所住的五不还天。这十八天为色界,最高者名为色究竟天。初禅三天以上,都是个人的世界,所住的器界,随有情的出生而现起,随有情的灭亡而毁灭。四禅为佛陀时代常修的禅定,所以禅定的种种功德,都在第四禅中。又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即是先观物境空,名空无边处;次观但唯有识,名识无边处;再观识也不可得,名无所有处。这三者,类似唯识学的相似证得三性。进一步,无所有性也遣离了,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可说是绝对主观的体证,类似证唯识性。这无色界,不但是个人的,而且有的说是没有物质的。这种由欲而色而无色,由社会而个人而精神,为印度当[P129]时一般修禅定者──瑜伽者所大体公认的。佛法却不承认这是可以解脱的,否认他能得真理,能得自由,所以人间成佛,开示有情世间的真义。

  从四洲到梵天,名为一小世界。这样的一千小世界,上有二禅天统摄,名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中千世界,上有三禅天统摄。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大千世界,上有四禅天统摄。这一层层组合的三千大千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即我们这个世界系的全貌。类似这样的世界,无量无边。

第二节人类世界的过去与未来

 世界的成立

  『中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经』,大同小异的说到世界的起源与演进。这里面,包括两部分:一是世界生成史,一是社会演进史。虽表现于传说的形式中,为佛法对于世界人类演进的根本看法,值得我们研究!

  世界的开始凝成时,先于「空轮」中发生「风轮」,由「风轮」而发生「水轮」,末了结成「金轮」。空、风、水、金都称为轮,说明这世界的成立,取着[P130]圆形而旋转的运动。空轮,即特定的空间,充满构成世界的物质因素──四大,但还没有形成。从空轮起风轮,即物质与空间相对分化,即在特定的空间中,有速疾流动的物质形态出现。活动旋转于空间中的物质,是气体的,所以称为风轮,说风轮依空轮。风轮──气体的久久旋转,发现水轮,这即是气体的凝成液体,气体与液体分化。运动中的液体,在大气包围中,所以说水轮依风轮。液体的不断运动,渐凝为固体──经中说风吹水而结成沫,即金轮。那时,水气发散于金轮的四周,所以说金轮依水轮。由于运动,地面有凹凸而成为海洋,雨水淹没了大地的大部分。『起世经』(卷九)说,「阿那毗罗大风吹掘大地,渐次深入,乃于其中置大水聚,湛然经积,以此因缘于世间中复有大海」。可见海在地面,所说的金轮依水轮,不能解说为大地在海中的。这一世界──地球的成立过程,由气体而液体,由液体而固体;以及现在的大地四周有水──水汽,水的四周有风──没有水汽的空气,风的四周有空,一圈圈的轮形世界,与近代人的解说,并没什么严重的矛盾。[P131]

 人类社会的演进

  这一世界的人类,传说从光音天下来,象征他们的喜乐与光明。那时,人类像儿童一样,都充满喜乐和光明的憧憬,无忧无虑,不识不知,既不知什么是经济问题,也无所谓家庭男女。社会学者所说,古代蒙昧的原始社会,一切是平等的,与佛经所说的最初人间,恰好相合。那时人类所吃的称为地肥。因吃随地所产的食物,逐渐发现了肤色的不同。这时,体力光彩出众的,开始骄傲起来,印度人对于种族的分别,起初即在于肤色。直到现在,白种人还以为有色人种不及他们优秀呢!由于肤色不同,自然觉得彼此不同,人类就一族一族的分化起来。各处各的环境,不再随便吃地面的东西了,知道吃自然粳米----野生稻。那时渐发现男女的不同;异性相逐,感到有点不大雅。为了掩蔽两性的媾合,缔结两性的密切关系,开始有家庭的组合,建造起粗陃的房舍。这样,夫妇、父子、兄弟等亲族的关系,都在家庭基础上建立起来。起初,吃的间题还容易解决,自然梗米到处都是。但有了家庭,人口渐多,私心也旺盛起来。大家对于天生的稻谷,争夺而蓄积起来。这样,自然梗米没有了,不得不耕耘而食,[P132]这即是从采集经济而进入农业社会的开始。接着经济问题严重起来,有的辛苦耕作而反得不到收获;有的游手好闲,到处饱食无忧。大家觉到公共没有法纪,不能安定,于是就公推田主──梵语剎帝利,即是国王来分配,这近于中国古代的均田传说。有了国家组织,制裁权力,多少减少些纷争。国主是大众公举的,称为「众许平等王」。但从国家制──初期还是部落制建立起,人类社会即分为上下,上层即王族──剎帝利族,下层即庶民,庶民有纳税的义务,也就是有了治者与被治者。各成各的家,各作各的事,虽有国家权力,世间还不能太平。做工的能生存,但由于天时人事,收获不一定可靠;积蓄了,也有失亡的危险,人类的私欲,有增无已,有些人作出越轨的行为──盗、杀、淫、妄,罪恶蔓延。有些人感觉痛苦与失望,厌世的思想流行,出家去修行。由此政治组织不良,人类自私的罪恶,特殊的宗教阶级产生了。但这种厌世者,感到出家的寂寞,又回家娶妻生子,即是婆罗门族的来源。这是神教的职业宗教者,不是出家者,也不是正常的在家者,专门执掌祭祀,替人作祈祷,靠此生活。佛教虽认为世间是苦,[P133]容许厌苦的出家生活,但对于营为世俗生活的婆罗门,根本反对。此时因社会工作繁多,职业分化,专门务农经商的自由民,成为吠奢族。没有土地,作工巧等活命的(主要是被征服者),成为首陀族。这些种族,佛法以为只有古代同一人类的职业分化。到此,即说到释迦族及释尊的出世。

 未来的世界

  我们这个世界,一般称之为南阎浮提,是五浊恶世,苦难太多了。北拘罗洲的平等与自由,类似这个世界起初的人类社会。北拘罗的特色,没有家庭──没有男女间的相互占有,没有经济上的私有。衣服、饮食、住处、舟车、浴池、庄严具,一切是公有的。大家过着「无我我所,无守护者」的生活。拘罗洲的经济情况,男女关系,家庭本位的学者,会大声疾呼,斥为道德沦亡,类于无父无母的禽兽。然在佛法说,这是「无我我所」的实践者,是「能行十善业」者,是能做到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者。拘罗洲的人,没有肤色──种族优劣的差别。没有夭寿的,等到寿终而死(生天),也没有忧悲啼哭;近于「千岁厌世,去而上仙」的传说。这该是极福乐的,然在佛法中,看作八难之一[P134]。因为这是纯物欲的享受,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反不如我们,苦难多而能学佛法。物质生活的贫乏与不平,也是不理想的。要在社会和平,物产繁荣为基础上,加上智慧与慈悲,真理与自由,仁政与佛法同行,才是佛教徒仰望的净土。据经上说:这个五浊恶世,经过多少次灾乱,弥勒佛降生时,才实现人间净土。弥勒佛时代的净土,即是这个世界的将来,也就是我们仰望中的乐土。所以大家应发愿亲近弥勒,希望能躬逢当来的龙华三会![P135]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