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忘怀虚朗,消息冲融。 552 .观心得悟,一切俱了。 553 . 境无自性,由见而有,不见即无。见无自性,由心有动,不动即无。动无自性,独由不觉,觉则不动。 554 .若能观心,知心无起,即得随顺入真如门。 555 .摄心一处,便是功德业林,散虑片刻,即名烦恼罗刹。 556 .佛心岂有他,正觉觉众生。 557 .好恶是非,一时都放,则心无住处。心无住处,则无有心,即无有心,亦无无心,有无总无,身心具尽。身心尽故,泯齐万境。万境无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无不寂。以寂为体,体无不虚,虚寂无穷,通同法界。法界缘起,无不自然,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558 .由心净故得身净,非身净故得心净。 559 .不起罪业,不起福业,不起无动业,是名供养佛。 560 .菩提心转胜坚固,成无上道,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 561 .莫把庭花类此身,庭花落后尤逢春,此身一失知何处,三界茫茫愁煞人。 562 .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563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564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565 .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工夫。 566 .凡安心之法,一切不安,名真安心,顿止诸缘 , 妄想永息。 567 .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 568 .是非生灭,一由自心,若能无心,于法即无碍、无缚、无解,自体无缚名为解脱。 569 .内视不己见,返听不我闻,乃知一切诸法灭,非智缘灭。 570 .如风无形,动则即知,心亦无形,缘物即知,摄心无缘,即名为定。 571 .心体即定即圣,即真即正。非业非忄 與 (烦恼),非邪非恶,即断三障,即成三学。 572 .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名为无相行。 573 .无相行者,即是安乐行。 574 .重昏巨散,翳动定明,不可随,不可畏,随之将人向恶,畏之妨修正法。 575 .当以观观昏,即昏而朗,以止止散,即散而寂。 576 .大道不在言也,非言无以显道,佛法不在学也,非学无以明法。 577 .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 578 .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纵有能人,不历执事,何以陶 錬 德器,博综智能。 579 .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罗嗦。 580 .自性本来清静,烦恼菩提,生死涅 槃 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 581 .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 582 .通身放下,如同死人,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 583 .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万缘放下。 584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585 .境来便扫,扫即放过,善恶之心,随心转变。 586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 587 .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曰悟。 588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 589 .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590 .下手时,须至苦至毒,方始不虚付授也。 591 .心不厌细,功不厌繁,事不厌周,法不厌备。 592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593 .凡圣情尽,体露真常。 594 .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595 .事理即融,断灭亦空,佛自现前,如日之中。 596 .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597 .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 没 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598 .摩诃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会,风寒雪下。 599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600 .百丈禅师:「夫读经看教,皆须宛转归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 601 .古灵神赞禅师:「世界如许大不肯出,钻他故纸做什么。」 又作偈:「空门不肯出,投窗亦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602 .文殊大士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603 .古德云:「谈玄说妙隔天渊。」 604 .端然静虑,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时放却。 605 .观自在者:于法无取无舍,于根尘境识无障无碍,得大自在。 606 .五蕴皆属空寂,与佛性本体无异。 607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界,皆在三世中,三世诸众生,悉住无蕴业为本,诸业心为本。」 608 .荷泽:「真如之体不可得,名为空,能见不可得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故不言“空”。」 609 .华严经云:「云何说诸蕴,诸蕴何有性,蕴性不可灭,是故说无生,分别此诸蕴,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灭,此是无生义。众生即如是,诸佛亦复然,佛与诸佛法,自性无所有,能知此诸法,真如不颠倒。」 610 .荷泽:心起「即色」,不可得,故「即空」,法性妙有,故「即色」,色妙无,故「即空」。又曰:「为未见性,是以说空,若见本性,空亦不有。」 611 .大珠和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 612 .志公和尚:「内外追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 613 .本性:于中一法不立,故名「空相」。于一法不实,故名「实相」。空实一如,是为妙明真心。 614 .司空本净:「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若会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 615 .荷泽显宗记:「是知即定无定,即慧无慧,即行无行,性等虚空,体同法界。」 616 .无:体性空寂也,而本智妙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