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不应该贪美女之色(3)

譬如说,以前有一对婆罗门夫妇,开始时感情很不错,周围一些男人故意去找婆罗门妻子调笑时,她立即回到丈夫身边,说自己很讨厌那些人,以后他们再来闹的时候,自己会立刻喊叫,让丈夫听到后迅速来解围。但日子稍久


譬如说,以前有一对婆罗门夫妇,开始时感情很不错,周围一些男人故意去找婆罗门妻子调笑时,她立即回到丈夫身边,说自己很讨厌那些人,以后他们再来闹的时候,自己会立刻喊叫,让丈夫听到后迅速来解围。但日子稍久,她与那些男人却勾搭上了,受到了与他人作不净行的乐受。自此以后,她经常花言巧语地欺骗丈夫,偷偷地跑出去与其他男人鬼混。后来她丈夫知道了这些消息,又想起她以前所说的话,内心因此明白了女人所谓的爱著感情,其实是极不可靠,极易受到他缘而改变,由此而生起极大厌离心。还有在藏地一个譬喻说,以前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丈夫突然患急症死了,那位女人当时非常悲痛,想自杀随丈夫而去,周围的人百般劝慰,日夜守护着她。到她家念经超度仪轨的小僧人也想:"这个女人恐怕会伤心坏的!"可是,四十九天的度亡经还没念完时,那位女人已与一个男人好上了,天天有说有笑,满面春风,伤心的表情丝毫都没有了,那位小僧人不由得想:"噢,这就是世人所谓的恩爱感情,多么无常!"认为有女人深爱着自己,而对女人生贪爱者,当知这只是一时的迷乱情感,一切都是无常的,当生厌离啊!

辛五、(世规典藉中须依女人之说是颠倒的):
问曰:有些典藉中说,在年轻时依女人享受欲乐,这样做极为合理,也是有功德的,难道这些说法不应理吗?
壮年自所作,老时不乐彼,
如何解脱者,于彼不忧恼。

世人在壮年时自己所作的贪爱行为,到了老年时也不会再乐于这些恶行,而那些解脱者,又如何不对这些贪欲恶行生起忧恼呵斥呢?

世俗中那些外道典章所言须依女人之说,唯是堕于断见常见之中的颠倒邪说,稍加观察,就会勘破其迷乱颠倒。如果依女人的欲乐享受,是真正值得追逐拥有的安乐,那么人们应时时贪求不舍,从小到老都不会厌舍。可是现实中,人们在年轻时为了满足贪欲而追求女人,到了晚年时,也会觉得这些行为十分愚痴,极不应该。虽然到了晚年时,自己并没有断除贪习,但是再也不会乐于这方面的恶行,而且回忆起壮年时的疯狂行为,也会了知追逐贪欲既不如法,又为自己的人生带来了不少危害,因此而往往生起悔恼。月称菩萨说:自己在年轻时被贪欲所颠倒迷惑的恶行,到了晚年时也会生后悔。一个有人生经验的老人,都会不乐于贪爱恶行,那么对那些已彻断贪欲烦恼,得到了解脱的阿罗汉圣者,又怎么不会对贪欲生起忧恼呵斥呢?在解脱者看来,贪欲无异于毒蛇、火坑一般,是极应呵斥厌离的对境。由此观察那些须依女人的言语,无疑是极不应理极为邪恶的说教。俄智仁波切以另一种方式解释说:老年人并没有断除贪欲,但他们也不会再对贪爱女人感兴趣;那么已断贪欲恶习的解脱者,也就更不会为贪欲而忧恼。凡夫人常常为贪爱异性的欲望烦恼所控制,内心常为贪欲扰乱而忧伤苦恼,但是解脱者已断尽贪欲,所以再也不会有贪欲的忧伤苦恼。由此而观,世俗典章中那些须依女人的观点,极不应理,这些典章的作者已被无明贪欲毒酒所醉,才写出了这些疯狂颠倒的邪说。

譬如说,以前有一户人家,家中年轻的妇人听到外面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戏会,她急急忙忙地想去看热闹,但是家中的小牛跟着跑了出来。于是她风急火燎地拿起绳子,也没观察就将小牛拴在一处,结果拴错了地方,她的公公问:"你干什么,把小牛拴在我腰上?"那位妇人听到后,头脑清醒过来,知道了自己的错误,羞愧地想:"我到底在干什么,怎么让喜欢看热闹的念头将自己弄糊涂了呢?"同样,世人在年轻时,往往会被贪欲冲昏头脑,做事不知观察取舍,到了晚年清醒过来后,自己也会为这些恶行而羞愧后悔。故有智者,当了知贪欲的过患,及世俗言教中的颠倒,为了今生及后世的安乐,应断除贪欲。

辛六、(明不应对女人生贪爱的其他理由)分五:一、与女人相会的欲乐并非胜乐;二、贪爱女人不能随自主宰;三、若贪为乐即不应依女人;四、与女人相合之乐因非唯女人;五、明贪欲之过失。

壬一、(与女人相会的欲乐并非胜乐):
问曰:对欲界的众生而言,依异性所生之乐是最大的快乐,为了这种快乐贪著女人又有何不应理呢?
不贪者无乐,非愚亦无贪,
若意常外驰,彼乐为何等。

不贪女色者则缘女人不生安乐,不是愚者也无有贪爱。如果心意因贪求女人而经常向外散乱躁动,那么这种安乐算是什么样的安乐呢?

与女人相会所生的乐受,并非真正的胜乐,也不值得贪求。如果这种欲乐是真实的安乐,那么任何人与异性相会时,都应生起乐受。可是实际上,那些不贪女色者,对接触女人并无乐感;而且贪爱女人者,也唯是那些愚痴无智慧的人,以迷乱颠倒分别念,虚妄地执着有乐受。不贪者指那些具足智慧的人,他们已现见贪欲烦恼的过失,并依修持断除了贪心,对他们来说,即使与女人相会也不会生起有漏的安乐。还有一些凡夫,依福德善习,于接触女人也不会有乐受,如后世当生欲界乐变化天的人,按《楞严经》所述:"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腊,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他们对女人也无乐受,所以贪爱女人,只是那些愚痴少福众生的恶习,他们以迷乱的心思执着依女人的乐受是最大快乐。有些男人甚至认为,如果为了得到女人,应该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如果得不到女人,生活就没有价值等等,有各种各样的邪执。而依理观察,这些愚人为了贪求女人,心思恒时向外散乱躁动,时刻为得到女人而焦虑不安,魂不守舍,这种所谓的快乐,又是什么样的快乐呢?其实是以苦为乐的颠倒妄念。甲操杰大师解释此颂后两句为:贪着女人者,他的心往外散乱,始终不能悟入真实义,云何说彼是殊胜乐?其他注疏中释为:贪着女人者,心思恒常往外散乱,怎么会有快乐呢?

譬如说,曾经有一青年,对国王的公主生起了贪爱,他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最后买通了公主的一名侍女,通过她向公主表达了他的钟情。那位公主居然动了心,虽然她身边时常都有很多侍卫,但仍然想与那名青年约会,并让侍女告诉他等待。那位喜出望外的男子将房间打扫干净,准备了许多鲜花、花鬘、妙香等,然后一直在盼望与焦虑中等待。等到差不多过了一年的时候,有一天那位青年男子的主人家里丢失了牛,让他出去寻找,那时公主刚好找到了机会,悄悄地让侍女带她到了那位青年的房间里,可是等了一会,不见他的人影,只得扫兴地回宫。那位青年回来后,得知这个消息,想到自己受了长时的相思痛苦,最终却无法满足欲愿,不由伤心欲绝。同样,世人为贪求女人要经受长时的痛苦煎熬,而其结果,却如贪爱公主的青年一样,只有痛苦加痛苦,整个过程无有丝毫安乐而言。在五浊恶世时期,众生的这种迷乱颠倒更为严重,因贪爱异性,许多人断送了自己今生与后世的安乐,陷入了彻底的疯狂之中。月称菩萨讲过一个公案,说有一名织布的年轻人,贪爱国王的公主,最后因无法满愿而精神错乱。类似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更为普遍了,年轻人之中因情自杀的现象也相当普遍。作为欲界众生,贪爱异性虽然是难免的烦恼,然而有头脑者,应当想想:难道生活的快乐,其唯一来源就是男女的相会,难道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必须依靠获得异性欲乐;这种欲乐到底有什么价值……。无论出家在家者,若恒持颠倒的贪爱,今生的安乐事业无法成就,而后世的处境,唯有痛苦。沉迷于颠倒贪执的世人,应当详察此中过患,断除痛苦因的贪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