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佛缘在寸心

林夕,佛缘在寸心

林夕:佛缘在寸心

 

  林夕是华语音乐圈大师级的著名词人。他原名梁伟文,在第一次发表作品时,案头上刚好有一本《红楼梦》,他见“梦”字而想到夕阳入林之诗情画意,故取名“林夕”。从1986年至今,林夕已入行23年,创作歌词达3000多首,《似是故人来》、《红豆》、《K歌之王》、《至少还有你》、《北京欢迎你》等脍炙人口的歌词皆出自他的手笔。宋朝诗人柳永被誉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今人借用来赞誉林夕:“凡有KTV处,皆有林夕词。”他历年获奖无数,20093月,更毫无争议地获得了歌词创作的最高奖项“金针奖”。

 

  在掌声与荣耀背后,40多岁的林夕只是一个瘦弱、善感、勤奋的大男孩。他曾因父亲的粗暴童年抑郁,因感情失败痛苦不堪,因工作压力过大而患严重的焦虑症。他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把这一切不如意都变成了华章丽句,字字珠玑被现代人当做“疗伤圣药”,一如端坐于莲花之上的佛陀,林夕慈悲地看待红尘世界的纷纷扰扰,他劝诫执迷的人:“得失只一念,风景不转心境转(《常言道》)。”安慰失恋的人:“多少失恋者,仍然健在,证实要放弃过去至找到未来;一生本应该,活在现在,挂念会美化了错爱,永远受害(《理智与感情》)。”怜悯为名利奔忙的人:“无形无相,不过一回头,水中境,梦里酒,还有没有?谁如惊弓,已紧得不会松?(《一叶舟》)。”

 

  昔悉达多王子见凡人不免于生老病死的人间痛苦,禅悟于菩提之下,终于功德圆满。林夕与佛学的结缘,也是因苦得乐。1998年林夕处于个人情感生活的低潮,在创作王菲《只爱陌生人》专辑时,他试图为自己的痛苦提供一个解脱的途径,他意识到不妄求将个人意愿强加于人,才能纾缓亲密关系带来的压力:“给我一双手对你依赖,给我一双眼看你离开,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在时空的恒河里,每个人的苦乐哀荣都是与生命同样短促的存在,故而“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没甚麽执着,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百年孤寂》)”,在悲悯的情怀里内省,林夕无意间发现自己的一些想法与佛学无常无我、业力轮回的基本思想很接近,于是如饥似渴地参阅佛学经典,从思想上来说,佛学浩如星海,深不可测,历代高僧更有真知卓见;从生活上讲,佛学倡导和平,容忍,为善,有益于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宽容慈悲的佛学,在林夕残垣断壁的思想废墟上,重建起了圣寺精舍。一次偶然机会,林夕去听一位台湾教授的讲座,教授说人与人之间不是生离就是死别,生离是感情已经结束了可是很侥幸还有路可以走下去,死别就是即使幸福也终归是有人要先走一步。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与佛学将今生视为苦海,修行乃是舟楫,涅槃方为彼岸的思想暗合,坚定了林夕的向佛之心。

 

  藏传佛教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有诗云:“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凡人迷恋躯壳的享乐与身外之物,堪破生死迷阵的佛教徒却能洒脱放下。人生观念的改变,给林夕的词风注入了新的血液。过去,林夕喜欢抒发个人体验与成长感悟,擅长心理刻画和细节描写,字里行间带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心弦颤动,悲情挥之不去;现在,林夕更多地把歌词作为传道工具,把哲理禅思渗透在流行音乐带来的轻松愉悦中,文字愈发简约,思想更加通透,为华语音乐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不断精研佛理的林夕,解决了多年心灵的烦恼困苦,终于发现“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没发觉(《再见二丁目》)”。他更有意识地去创作一些佛学意味浓厚的作品,如由刘德华演唱的《观世音》:“涌涌声浪撞睡莲,瞬间生灭如一念。闭起眼观照,尘世上音波的曲线,法界看尽众声,喧哗闪似电,像贪瞋痴交响盛宴,攻讦对拆论辩胡言倾心细诉立誓甜言,争吵哄骗大闹谣言也更可是非点烽烟抗议怒骂谗言悲哭控诉道别留言,招呼耳语问候微言说教劝交吹牛敷衍……释迦说法赠下遗言,拈花带笑静默无言,超生破障寂灭忘言,你会否静一点?”世人的喧哗,无非是贪得执迷,追名逐利,林夕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类可悲的欲望、渺小的愿景。无论走在何处,林夕总是颈腕间挂一串佛珠,面对新闻媒体也从不讳言自己对佛的信念。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