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璐:动静皆修,释儒圆融(2)

第二点,中国佛教从不排他。2000多年来,佛教与儒家和道家曾经有过理论上的冲突、争辩,有的时候甚至相当的激烈,但是在中国国土上佛教与道教、儒家从未发生过武装冲突,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个奇迹。如果大家有时间


第二点,中国佛教从不排他。2000多年来,佛教与儒家和道家曾经有过理论上的冲突、争辩,有的时候甚至相当的激烈,但是在中国国土上佛教与道教、儒家从未发生过武装冲突,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个奇迹。如果大家有时间,翻一翻欧洲史,直到今天,整个一部欧洲史都是一部血腥史,战争从未长时间休息过,发动战争的原因,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因为宗教所导致。十字军东征十一次,从法国、意大利一直打到耶路撒冷,打到后就是屠城啊!近代两次世界大战,死了上亿人啊!其中都有宗教的主导或重要的因素。中世纪在欧洲,天主教一统天下,异教徒这个词就意味着死刑,而且是用火活活烧死。虽然也经过法庭审判,但法庭就是天主教的僧侣。我们佛教从自身来说演变到唐代形成了八宗,不同意见另立一宗。佛教和儒家、佛教与道教从来没有发生过哪怕是动一根刀、一根枪的冲突,这归功于佛教没有排他性,也归功于儒家没有排他性。三武灭佛可以说是一瞬间的事情,那是朝廷的行为,灭佛有时就是一年的时间,第二年很快又恢复了。

争辩,激烈的争辩,争辩有好处啊!用宋明理学家话说,“辩则进”。佛教徒对儒家的学说提出质疑,提出批评,儒家要想回答必须反思自己,改进自己。儒学批评佛教,佛教也会反思,必须与时俱进。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共存共生,儒和佛各自保持自己的个性,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共同地不断升华。我举一个人所尽知的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的大文人——韩愈,他对皇帝迎佛骨坚决反对,写了一个《谏迎佛骨表》,因此被贬到现在的潮州。在韩愈的许多文章中,看起来他是反佛教的,但《韩昌黎文集》中有许多和寺庙及高僧大德酣畅淋漓的唱和诗篇,他有很多高僧大德朋友。《谏迎佛骨表》是个政治层面的问题。他与僧人私下交往,是个人的情感和学术的问题,这大概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种奇特的现象。

第三点,中国的佛教发扬了佛陀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精神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还可以举出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理由,但举出三条就够了。中国佛教是高尚信仰中的杰出者。历史证明国运兴则佛教兴,个人信仰纯则人品高,这就是师父常说的正气。这个问题的大题目是“为什么要修学”,我的思考是人需要信仰,佛教是好信仰,要想信仰就需要不断的修学,这就是所谓的“学无止境”。我们的信仰追求的最终目标——成佛,成佛是需要永远追求的目标。大家所崇拜的文殊菩萨,经过千百亿劫,至今仍然是菩萨。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目标,在我们有限的一生达不到,我们就放弃这种信仰,而这正是佛教高尚之处。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世上等待我们去度的人太多太多了,而难度又是极大,因此说,佛教及其信仰者任重道远。

4,历史证明:国运兴则佛教兴;信仰纯(正信)则人品高。

我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曾经遇到有人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儒家引导人“仁、义、礼、智”,佛教自度度人,怎么社会上从来就是乱糟糟,什么时候也没出现过儒家想象的那种大同世界、太平世界,也没出现佛家理想的莲花铺地,处处祥和?我的回答是,正是因为有了佛、儒的理想和信仰,有一批献身于佛教事业的僧侣和不断追求的善知识,也是因为有了一批以圣贤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人格的学者,所以社会才是平衡的。如同天平,一边承载着正义、善良,一边承载着邪恶、龌龊,不同时候天平可能像某一方向倾斜,但总不会让龌龊和非正义统治一切,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坚持自己信仰的人,社会不堪设想,这是其一。其二,正是因为儒家的先圣贤者,也因为佛教、佛陀的教法和众多菩萨的榜样,他们的预想,我相信人类社会总是向上的,只不过这种走势是缓慢的。66亿人排成队伍可以绕地球几圈啊!我们人生短促,可能感受不到,但放眼历史的话,历史是在前进的,佛教伟大在这里,不一定自己看到啊,为的是众生啊!我们任重道远,要修学、要有信仰。

可是过去、现在,人们对佛教还有很多的误解。第一种误解,佛教是出世的。这种误解可以说是历史沉淀、延续下来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佛教是以出世的胸怀积极的入世,以积极的态度来入世。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大意是说,上天给一个人封号,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爵,人区别于动物是他有仁义之心,但是人间的爵位,就是卿大夫,做官的,古人不求人爵,他努力提高自己的品格、修养,结果获得了人爵,现在的人呢?也求天爵,目的是人爵,等拿到了人爵,当上了大官就把仁义给扔了。孟子都感慨,古今之易啊!

佛教使我体悟佛学的伟大,提高自己,为的什么?一句话,我们佛教徒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因为用出世的态度把“色空”的问题解决,一切都无自性啊!用我们平常话说,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唯有自己的品德可以传给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永远传下去,其结果呢?你可能获得了社会的承认,朋友的赞赏,儿女的孝顺,这就是回报,所以,佛教不是出世的。就拿龙泉寺来说,有这么多的居士,善男子、善女人到我们这里来,就是出世,也是出家人入世。我们做了那么多的社会救助工作,就是入世。我现在是“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学诚法师是基金会的理事,我们一起入世嘛。我们计划今年到明年要救助100万农村的孤寡老人。4月28号,我们要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举行一次“仁爱之夜”的募捐晚会。我们启动了一个救助项目,用于资助留守儿童。大家都关注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而农民工背后还有大批的留守儿童。我们用募捐款定个专列,这趟专列命名为“幸福列车”,把贵州到东莞、深圳一带打工的农民工子女集合起来,让他们上这趟专列,把这些孩子送到深圳和东莞与父母团聚,让他们看看大城市。这些孩子有的连镇都没去过,县城更没去过。也让他们看看他们父母工作的工厂、修建的立交桥、盖的大楼,告诉他们,这都是你们父母给国家做的贡献,劳动是光荣的。要开学了,我们再把这些孩子用“幸福列车”送回贵州。

第二个误解,“一切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的道理,却在某些人眼里被误解为一切都是空的。从宋到明,很多大学者在问:“你吃的饭是不是空的?你这个人是不是空的?”这是没有读懂才会这么说。何谓色?何谓空?“色不异空”是什么意思?“色即是空”又是什么意思?在佛教徒的眼里,一切都是虚妄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