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何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孙悟空 有无,释迦牟尼
作者:夫子山闲人

孙悟空为何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孙悟空本领再高强,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什么道理?是说无论是谁,都不要忘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个极其浅显的道理。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之“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思想。这石猴搞到人神共愤的地步就是爱出风头、骄傲自满作孽太多造成的。八八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百无禁忌,大吉大利,余皆吉凶参半。凡是和“谦”字相关联的词都是好词,如谦恭、谦卑、谦虚等等。这石猴全然不懂这些,凡事由着性子,没有半点教化,是该给他点教训,给他点亏吃。请记住:无论是谁,无论身居何地,是何时间,也别忘了自己姓什么,不知天高地厚不吃亏才怪哩。

  巴掌大的地方,这孙大圣竟跳它不出,说明这猴头境界还是小了,如来佛祖的境界无边无际如广袤的宇宙,在这种境界下如何不渺小?假若再糊涂不知进退,如何不吃亏?

  无论是天庭还是朝廷,对付革命者无外乎两条路,一条是剿灭,一条是招安。十万天兵,八方神圣奈何不得的这个猴头,一个小小“弼马瘟”的官衔,一个看守潘桃园的职位就弄得这齐天大圣没了脾气,看这些小小官职也足见天庭还是小瞧了这石猴,最后恼羞成怒再反天庭。然后天庭再次剿灭,请来如来佛祖。

  佛祖如来把这猴头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一是为了惩戒,维护天庭的威严,二是为了磨练这猴子的禀性,这猴子本领虽强,但全无中华民族如“孔方兄”外圆内方的优良品质,所以磨磨性子,对其将来大有好处。如果如来对付不了这猴子,也会有叫如去的来降伏他。

  唐僧师徒三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成正果,为什么不是八十难、八十二难,而或凑一个整数,一百难。什么原因,有何玄机。其实这和佛祖释迦牟尼有关,释迦牟尼在世共八十一年,九九之数极阳,极大,成正果故取此数。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其实并不奇怪,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是在变化之中。我们每天吃的饭就是化腐朽为神奇,这也是变化。至于是七十二个,而不是其他,可能这个有关系,我们民间一年有四季,十二月,二十四个节气,每五天为一侯,每三候为一气,每六候为一节,一年中正好有七十二个候,此“候”不只是否与那“猴”有关联,但它确实是我们地球的最大变化。整部《西游记》是道士们讥讽、谩骂和尚,历经劫难,取到的却是无字天书,取真经却要给管经的和尚弄点“人事”,送礼收受贿赂这事,佛祖一句真经不可轻取就遮掩过去了。

  师徒三人惟有唐僧最为柔弱,动辄遭擒,每每险入妖口,然则他却为尊,为师何也?我们不妨把他们三人看作一个整体,一个人。唐和尚代表信念,理智;孙悟空代表本领,意气;猪八戒代表惰性,贪婪;沙和尚代表忍耐,担当。这从他们手中之物——兵器,也多少看出些端倪,唐僧的禅杖,是为依仗,是人都应依仗理智,信念,所以应为师尊。大圣的如意金箍棒最妙,其实每个男人都有这物件,能大能小,能刚能柔,且能变成绣花针放进耳朵,耳通肾海,不知是否巧合。八戒的九齿钉耙,不仅仅用来说明他在高老庄干过农民,喜好耕地,侍弄庄稼,还和他个性的贪婪有关,喜欢“搂”嘛。沙僧的那把铁铲,对付妖怪时是兵器,行路时是副担子,不是又担当是什么?如意金箍棒、金箍咒,都有“金箍”二字,什么道理?是说无论是谁,都要有约束,有约束才能飞的更高如风筝一般。

  师徒三人也各有自己的缺点。唐玄奘过于仁慈,甚至到了不明是非,好坏不分的地步。孙悟空本领虽高,忠心可嘉,奈何遇事爱猴急,易冲动。猪八戒是取经路上是最易动摇分子,虽然好吃懒做,贪财好色,但言语乖巧,有亲和力,能哄领导开心,极易成为后备干部,受到重用。沙和尚吃苦耐劳,如果老猪不和他争的话,年年都能评为劳动模范。

  仙、佛、人、妖有甚区别?先不论前世出身,唐僧取经前是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是妖,因为一心向善,为救芸芸众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最终修成正果,成仙成佛。这是一个艰难的修行过程。仙道佛缘讲究普度众生,为人无我。凡是和“欲”字相连的就没一句好词,什么兽欲、物欲、贪欲等等。妖孽追求的是膨胀的私欲,不外乎食欲、色欲、贪欲。因为食欲,所以唐僧动辄就有被蒸煮成为美味佳肴的危险。因为色欲,唐僧动辄就有和妖精成就新鸳鸯蝴蝶梦的危险。因为贪欲,虽然师徒四人身无长物,所以袈裟、兵器就成了妖精们垂涎之物,因此产生事端。人界于仙佛、妖孽之间,亦可成仙,也可成妖,全在一念之间,不仅如此,就是仙佛动错念头,也就成了凡间的妖怪了,你没见他们师徒四人遇见的妖怪有的出身就很好哩。懂得谦卑、存有善念、慈悲为怀、博爱众生,这就是妖猴成为斗战胜佛的关键所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呢?星云大师和刘长乐所著的《包容的智慧》中有一段话,似可解释这个话题,“有”是有穷有尽,有量有边的,有了之后就没有了。“无”就是无穷无尽,无量无边。无自然胜过有。虚空包容万有,孙悟空是“有”,如来佛是“无”,所以那猴头皈依佛门后就叫“悟空”,妙哉,《西游记》,妙哉,吴承恩。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