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烈水:劝孝行善动人寰

孝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基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幸福家庭的道德基础,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元素。民间文艺家倪烈水50年来,一直把传播、践行孝道

孝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基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幸福家庭的道德基础,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元素。民间文艺家倪烈水50年来,一直把传播、践行孝道文化当作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教育下,很多不孝之子都悔过自新、改邪归正。他收养帮助教育了20多位贫困少儿,使他们大多都成了公务员和企业家。来深创业后,又把劝孝行善的美德带到深圳,倾尽其所有行善好施,帮助了家乡数百贫困乡民。
  为使中华孝文化发扬光大,广为流传,让更多的人受到孝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在倪烈水的影响与动员下,由一批有孝心、有爱心的企业家成立了“爱心中华行孝文化促进会”;他还利用两年多的时间撰写出版了《劝孝歌》一书,向社会捐赠1.5万册,众多的媒体争相报道,求购书者络绎不绝,教育感动了无数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已成为劝孝行善的楷模,很值得人们学习效仿……

  承继美德 惠及社会

  倪烈水于1946年生于广东省揭阳新亨镇硕和村。清朝末年,其祖辈几代曾遭战乱之苦。因战乱,小烈水母亲的祖父与父母等20多人离散。母亲两岁时,只好与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奶奶年逾古稀,已无法下地劳作,母亲便与奶奶靠邻居东家一点米,西家一碗菜,在邻居的照料下长大。母亲仅读过一年私塾,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心地善良,性格刚烈,对儿女要求极严。小烈水至今仍清晰记得,他小时与小朋友吵闹,不管是小朋友欺负他,还是因其他原因,母亲都带着他上小朋友家去赔礼。
  由于母亲从小在左邻右舍的救济下长大,她一心向善,做了很多好事,有着菩萨般心肠,她同情所有的贫苦人,对其从不吝啬。母亲从小就教导小烈水要有“忠孝之心”,“要知恩图报”,“要做善事,不能做坏事,我一生看到很多做坏事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母亲的言传身教,与行孝行善、乐于助人的美德让小烈水承继下来,让他受益一生。
  解放前,小烈水家里很穷,没有土地,父亲常年在外为人贩卖牛羊,家里全靠母亲与两个哥哥长年当富人家的长工。1952年,他7岁时上学,到1960年下半年,因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
  从小学到初二,小烈水学习成绩在全校都名列前茅。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经常帮助后进生学习,又尊重老师与校长,深受同学、老师与校长的喜爱。老师、校长像对待自已的孩子一样对待小烈水,家里交不起学费时,老师、校长就用自己的钱为他交上,这些善举让小烈水牢记于心,感激不尽。

  收养帮助20多位贫困少儿 劝孝行善撼人间

  倪烈水从小就喜欢画画,在他13岁上中学时,就拜揭阳第三中学美术教师——岭东著名画家王士龙老师为师,学习绘画。王士龙老师曾是我国著名画家刘海粟大师的高徒。他被打成右派下放到第三中学后备受凌辱,学校多次派他去清理厕所污秽,倪烈水不忍老师受辱,毅然代之。校领导斥责倪烈水立场不坚定,他以理相争,尊敬老师,为何不可?校领导哑口无言。 倪烈水从小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经常做好人好事,他还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 由于他悟性高,苦学不辍,又有名师指点,使其画艺大增。他还遍访当地名师,博采众长,几年后成为当地知名画师,开始了民间艺人生涯。而他不论走到哪里,其劝孝行善就做到那里。20多年来,他在潮汕地区7座祠堂和30多多座佛庙中画有“二十四孝图”,为弘扬孝道文化尽心尽力,甘于奉献,乐而不疲。
  颇有艺术天份的倪烈水,不仅善长书画,而且还善长油漆、灯谜、故事、诗词、楹联。20多年间,他到过100多个村做工艺,共培养了30多个学徒,还收养三位走失儿童并帮助其找到父母。他每到一个村做工时,他打听到那家有不孝之子时,都主动上门,与他(她)交朋友,循循劝导。例如:在一小村庄,有位村民儿子经常打骂父母。倪烈水得知后,不顾一天的劳累,吃完晚饭后主动上门劝导。他问那位青年:“你父母是不是你的亲人?你是不是他们的儿子?他们是不是你的亲生父母?”那位青年连声回答“是,是!”接着倪烈水为其讲解:“没有父母,还有你吗?虽然父母教育方法不当,但给了你生命,他们吃尽苦头把你养大,你应尽孝心报答呀!将来你也要结婚生子,你怎样对待父母,将来孩子就会怎么样对待你?你打骂父母,社会上还有人与你来往交朋友吗?邻居乡邻躲你、怕你、瞧不起你,在背后戳你脊梁骨,你遇到困难没有人来帮你,你将会被社会所抛弃。”他的一席话语,让那位不孝之子恍然大悟,流下了忏悔泪水,表示将来再也不打骂父母了。 20多年来,倪烈水以过人的爱心孝心耐心,劝导教育了几十多个村的众多的不孝之子改邪归正,使他们大部分都成为孝子。
  倪烈水博学多才,工艺接连不断,每天都忙到很晚,每年都忙到大年初一。凭其手艺与口碑,他本可以收取较高费用,很早就能致富,可他坚持收取微薄的费用,对一些好心的贫苦人,他有时还不收工钱。
  他曾收养三个走失儿童并为他们寻找到亲人。下面介绍两例:
  1979年冬的一个晚上,倪烈水妻子上山割草时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6岁姓林的哑巴男童不停地哇哇哭叫,便把他带回家来,吃住了10多天。后来方知那位男童家住玉湖镇新西河村,独自跑出来迷了路,走了一天走到了离家30多里远的地方,找不到家了,幸好被好心的倪烈水一家碰到,否则这么小的男童不知后果如何。

  1982年冬天一个晚上,倪烈水的妻子陈佩珍上山割完草回家,大约晚上9点多钟,她在村边公路雨亭里发现一个5岁的女孩在不停地哭喊。倪烈水听说后,急忙叫大儿子倪壁雄前去把她带回家来,壁雄因救人紧张,一时把左脚踩在单车的齿轮上,刺伤左脚筋,血流如注,他不顾伤痛,把这个走失迷了路的女孩载回家来。此后20多天,一家人给她吃好穿好。等到小女孩的父母打听到她下落来领她时,倪烈水一家人还送她50元钱和许多粮食衣物,让邻居和那位女孩的父母十分感动。
  倪烈水在老家从事工艺期间,共培养了30多位学徒,为其提供衣食住,不但教他们技术,还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教育他们尊贤敬老,对老人要有孝心,在社会上要行善,在倪烈水的教导下,他们大多都成才。在他收养帮助的20多位贫困少儿中,现介绍以下三人:
  一个14岁女孩,因父母双亡,无人照料,倪烈水看其十分可怜,就把她收养。倪烈水对她与自己亲生女儿一样,无微不至,一直培养到她成家立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