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著与分不清的区别

不执著,无分别

不执著与分不清的区别

曾经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什么食物在佛祖口中都是美味无比的,那我们供佛的时候为什么还要供好吃的食物呢?我听到这个问题时大笑了一番,但若要回答却又说不清楚。所幸的是,上师的开示为我解除了疑惑。

也许有的人会想:“佛祖应该分不出好不好吃。因为佛祖已经断除了一切执著,自然就分不出来了。”其实不执著与分不清完全是两回事。就拿这个问题来说,佛祖并不是分不清哪个东西好吃,那个东西不好吃。恰恰相反,佛祖不但能分得清,还分得比谁都明白——哪怕是味道上的最微细的差别,佛祖都能分辨出来,并在世俗谛上如理如法地说明:哪一种要更好吃一些,哪一种要稍微差一些。如果佛祖连这些都分不清楚,那又怎么能为我们讲述,那些微细难辨的因果与缘起呢?如果分不清真地就是不执著,那刚生下来的婴儿岂不就成为证悟空性的圣者,而通达实相的圣者反倒成为糊里糊涂的愚者?如果连善恶都分不出才是不执著,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呢?

或许有的人要问:“难道斤斤计较这个该做、那个不该做,就不是执著吗?而我心中有佛,做什么都是佛法。这难道不是不执着吗?”对于这样的人,我只想说一点:如果地狱里的油锅出现在你的面前,而你即便掉进去被炸成灰烬也丝毫都不执著,那你就是真地不执著了。而如果你只是平时嘴上说说,但只要被火烧一下就疼痛难忍了,那你就是很执着!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不执著不是分不清善恶对错,而是没有我执和我所执,没有人我执和法我执,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那要怎样才能没有这些执著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证悟空性。除了已经见道的圣者们,有谁敢说自己已经证悟空性的?如果你不是圣者,那诸恶就是不能做,诸善就是要奉行。

有人或许要举出维摩诘的例子说:“酒肆妓院与道场本无差别,维摩诘菩萨就曾经在那里游戏人间。难道这不是不执著的表现吗?”我还是要说:维摩诘菩萨是已经见道的圣者。他出入酒肆妓院,可以渡化无量众生,而自身却不会起生起一丝贪嗔之心。但凡夫却不行。就像禅宗有人烧佛像取暖,却没有遭受报应。但凡夫若是胆敢毁坏佛像,便是预定了地狱的动车票。所谓酒肆妓院与道场无有差别之言,只是从胜义谛的空性角度说的。如果还没有证悟空性,就只能站在世俗谛上讲:酒肆妓院与道场有天壤之别!是否证悟了空性,才是是否不执著的真正标准。嘴上说着不执著,却是行放逸之实,那可就真地离地狱不远矣!

那真正的不执著有什么表现呢?我们还是以佛祖吃东西为例:佛祖知道自己吃的东西美味无比,但并不会因此而生起贪心;佛祖知道自己吃的东西腥臭无比,也不会因此而生起嗔心。总而言之,佛祖并不会因为东西的好吃与否而生起烦恼。不会生起烦恼、彻底断除了烦恼,就是不执著的真正表现。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证悟空性一条途径。

既然佛祖吃什么东西都是无上的美味,为什么又能分出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呢?这就是佛祖的境界。佛祖既能知道所吃的东西,在我们凡夫人眼中究竟是好吃还是不好吃;也能够由于过去世造集了无量福德之缘故,而享受无上的美味;同时也不会因为享受美味而生起烦恼,更不会因凡夫们认为好吃与否而生起烦恼。但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供更好的食物会有更好的缘起,何乐而不为呢?

放眼现在的很多佛教徒,动辄就说:此为执著,不必讲究;却不知已经造下了无穷的恶业。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不伤心。在此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