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三步一拜,一拜百里千里的藏人看上去那么脏、那么穷。殊不知他穷你富都是前世因后世果,你不修行,他来世一定胜于你。如果你今生福禄双全的话,很可能前世就是一位三步一拜的藏人。 为什么有人作恶没恶报呢?一是他前生培植的善根太深厚,善恶相较善有余;二是因果报应有的是现世,有的是后世,甚至累世,但一定会报。然而,若积极行善则能“重报轻受”。 无论去哪个寺庙,所有让你掏钱的事都不会理会。每拜一位佛或菩萨就用一支或三支普通的香足矣。佛经如烟海,哪句讲要“烧高香”的?!我们拜佛、敬香或在家中供养佛菩萨只是为了表达皈依心。有钱的话,把它用来扶贫济困,救灾救难或放生才是正途。有的人对放生不甚理解,其实佛菩萨最赞赏,放生“功德第一”,放生不仅救了动物的命,放生者也在皈依三宝,既忏悔,又念佛,又回向,消了众多业障啊!经常放生能治病、消灾,甚至能改变命运。因为疾病是恶因带来的恶果,放生就是还债、造善因,善因当然结善果。可以说,善事中没有一件比放生更直接了。经常放生,与佛心更近,敬佛更易感应,学佛更易成功,放生不可思议。如何放生呢?加持一杯大悲咒水,洒在被放众生身上,念“放生仪规”及“回向文”后放生。戒杀十分重要,“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动物功德同样很大。 看到念佛者,有些人会想:信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是不是太怕死了。完全错了!恰恰相反,最不怕死的就是学佛者,因为他们知道因果、轮回,净土,怎么会怕死呢? 科学家爱迪生说:“生命有如物质,是不能毁灭的,世界上一直有定量的生命存在,而这个量是永远不变的。”而佛陀指出,人死后“神识不灭”。逝者凭他(她)生前的善恶会有六种归宿(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天道最好,地狱道最差,但即便天道也可能轮回到其他道中去,所以应通过修行跳出轮回,往生极乐净土。所以,若有亲友逝世,应该为他念佛号或念地藏经,千万不要拉扯亡者,也不要哭闹。 有人对“往生”不理解,觉得自己活得蛮潇洒,何须往生?其实能在此看我文章的人都已在前世的轮回中获益匪浅了,因为你至少得到了人道(要知道大地震中被活活压死的人也属人道)。即便不是饿鬼、地狱道,就拿畜牲道来讲,如果成为原始森林里以万亿计数的爬虫蝇蚊是不是有些可怕?做牛马吃草拉车是不是太苦?我们入人道是多么不易!即便入人道,你善德不够,说不定在海地做难民呢! 轮回转世是说人去世后并不是立即投胎的,要看个人的机缘,一般来讲不超过49天。这在藏传佛教寻访转世灵童时得到充分证明。最近一次是寻找十世班禅的转世灵童。3次秘密寻访,在5省区46个县中找到灵异儿童28名,根据做法事后的神湖显影确定方位、属相、住地后,又筛选出若干名,最后再通过金瓶掣签认定了今天的十一世班禅坚赞诺布。他家乡嘉黎县的一位教师曾偶然发现他的舌头纹路是藏文字母 “a(阿)”,在藏传佛教中代表“佛”。当地一个活佛告诉他母亲,孩子可能是大活佛转世。几年后,寻灵童的人到了嘉黎县,发现这孩子异常聪慧,喜欢把玩宗教器皿,还会摆出吹螺、讲经的姿势,甚至给哥哥“摸顶”。有人问他 “你有寺庙吗?” 答:“有啊。是扎什伦布。” 扎什伦布寺高僧嘎钦·边巴来做客,孩子竟对这位70多岁的高僧说:“我认识你。”用餐时,孩子指着高僧的木碗说,“我也有,放在扎什伦布寺里。”于是寻访者一致认为他有资格参加候选。果然不出预料,在大昭寺金瓶掣签时,三签中恰恰是坚赞诺布的签得到佛祖的法断。 而寻十四世达赖时,观神湖看见湖中有一家农户位于路尽头,门前有巨树,门旁拴一匹白马,一位妇女抱一小孩立于树下。后来正是按此显影在离青海20公里处的祁家川寻找到了十四世达赖。有的是靠遗嘱,如十六世噶玛巴的遗嘱中讲明了灵童的父亲叫顿珠,母亲叫洛嘎。寻六世班禅转世灵童时,寻到4个候选孩子,于是拿出六世班禅生前用过的茶杯、铃、杵、念珠与其他人用过的放在一起让他们挑选,结果白朗县吉雄奚卡的灵童拿的全是六世班禅的。 为什么高僧大德长寿呢?因为他们放下执著,心态平和,善待众生,随缘吃素,“禅悦为食”,这样光明无碍的人怎么会短寿?有人讲吃肉营养好,为什么农民得重病远没城里人多?为什么住院的人中极少吃素的?只吃清淡素食的僧侣每天3、4点钟起床,念经、打坐、出坡,晚上做功课到9、10点钟,有几个在住院的?再看看大象、骆驼、河马、犀牛,力气如此大,有哪个是吃荤的?人可以做到一生吃素,但让你光吃鱼和肉,你能坚持几天? 素食为什么好?首先,人类养殖业产生的温室效应居然超过了全世界所有交通工具!所以素食是典型的低碳行为。其次是动物被杀时极度恐怖,毒素充满全身,人吃了无益健康。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后的第一句话便是: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作为众生,人与动物之间有感应、气场。不杀生,动物对我们没有仇恨,当然有益健康。可见学佛是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都殊胜的大好事。如果做不到,可以吃不是为你而杀的,如冷冻肉或海产品(即三净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