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93

太上感应篇新证,第六章 诸恶93
    正文:分外(149)营求
    译文:有的人不满足自己得到的一切,想尽歪门邪道去营求,妄图得到意外的收获。
    分析
    一个有智慧的人,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观。这个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以什么为基础呢?以三世因果的道理为基础,具体来说有四点:一、业决定。这个世界一切的人事物,包括天体运行、草木的生长、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运行,是由业决定的。二、业增长广大。业在初造时,可能很微小,可是随业成熟所显现的果报却是极为广大的。三、未造业不会遇。四、已造业不失坏。那么“业”是打哪里来呢?业是我们自己造作的。由此可知,我们今生的一切乐受,哪怕是吃根冰棍的享受,都是前世造了善业所致。今生的一切苦受,哪怕是刀割了手所受的伤痛,也是前世造了恶业所致。为此,我们没有造下享受福报的善业,却想得到福报是不可能的。即使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财力、物力、人事关系得来的名声、地位、金钱、财产,也是自己前世积善,今生应该得到的福报。由此可知,分外营求的人,对自己没有一点益处,有的人求之无道,反而在钻营求取的过程中折福,或者造下恶业。
    事例一
    某君是一个实权单位重要科室的科长,有一个会相面的人看过他的面相后,断言他的官位只是科级,不会再提拔。当时在场的人有他们单位的五个同事,都哄笑相面的算得不准。因为某君在单位是最得宠的科长,他不但花钱在单位把领导交好了,省里当权部门还有一个当官的直系亲属,一有评先选优的事情,市里看在他亲属的面子上,会直接给某君“戴帽”下一个指标,为此,他年年都得各种先进,象评优秀党员,优秀公仆等更是拉不下他。而且当时他已经经过考核,马上就要提拔当副县级干部了,就是本单位。那是一个实权单位,许多人想谋求而不可得的地方。所以,他们笑那个相面的不识人,看得太不准确了。
    某君为自己的仕途顺利也费尽了心机,利用自己管钱的便利,交好有钱的实权单位和市里有关领导,同时他也接受别人的财物。由于他一直太顺,未免心中傲慢,什么都不被他看在眼里。一天,一个有求于他的单位花钱请他去“玩小姐”,也就是嫖娼。这种事在某君不是第一次,每次都是安全的。可是这一次被上边来的武警把他抓了个现行,前几天他刚刚在台上领完优秀公仆的奖,现在却进了公安局。此事一传出,全市上下顿时舆论大哗,群众议论纷纷。根据有关条例,某君得开除公职。虽然一些领导想保他,因为他被中央级的人抓住,又是现行。终于被勒令开除了公职,不但没当上副县级干部,连公职都失去了。
    再析
    苦乐不是无因而生的,苦乐唯由黑白二业产生,那么一切苦乐的差别唯一是由黑白业的差别所导致。故而说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丝毫不爽。黑白二业全由自己所造,苦乐受也全由自己来受。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若求福报,求离苦得乐,求官、求财、求名声、求地位、求子女,不应当向外去求,而应当在自己身上来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该如何求呢?一是忏悔往昔日一切黑业。须知未造业绝对不会受到果报,我们今生的一切坎坷,或者求福不得,皆是往昔所造恶业所致。别人一帆风顺,功成名就,自己身如瓦裂,贫穷下贱,这些果报是自己没有积聚善因所致,没有善因,哪里会有善果呢?为此,在自己的相续中一定有很多罪过,如果不认真忏悔、净除,善的功德也无法产生。所以,改过忏悔是求福禄寿财的第一步。二是存心仁慈善良。人的身体行动和语言受心的支配,所以了凡说:“大都吉凶之兆,明乎心而动乎四肢。”人的存心有善、恶、无记三种,存心仁慈、宽厚,能处处想到别人利益,自己的身口意以利益他人为中心。存心凶恶、刻薄,一心只为自己得到利益,为了自己得到利益,时时算计坑害他人。人心的善恶和未来的祸福有着直接的关系,若想得到利益,获得福报,常存善念,常利益他人,福报自然会来。若用衰损别人利益去求福报,只会为自己种下祸根,必定招来灾祸。最佳的获福的方法是发广大的菩提心,那样可以让每一个件善行都成为大善。不要以为只发一下利益六道友情的心不会有功德,善的大小和心量成正比,心量越大,善越大,福报也越大。三是惜福。很多人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生活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受者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甚至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普通平民,或者贫穷的人们,过着平淡的日子,没有想到面子与气派。而一些有钱的人,认为奢华的生活才有气派和面子。几百平米的大房子,或者别墅,装修豪华气派。上班族有的人巧占公家油钱,开着私家车,或者开着公家车。他们穿必名牌,一块表、一块佩戴的玉都数万元钱。吃则山珍海味,玩则出国、出境旅游。美发一次上千元,一年美容的费用上万元。时装一天套,必有配套的领带或者皮包、眼镜。食堂中被扔掉的饭菜成桶往外运,有的是贫困地区的人没有见到过的食物。有的领导到贫困地区扶贫后感慨地说:我真理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含义了,他说,贫困地区的人连饭都吃不上,可我们宴客的一顿饭的餐费,够他们过几年了。我们因为贪欲,追求越来越高档的享受,却不知道由于前世所造善业的力量有限,我们的消耗又太多、太多,不久就会甜尽若来,恶报现前。就算我们今生的福报是一座山,天天搬运,也有穷尽之时,所以,珍惜自己的福禄寿财是一种明智之举。如若在惜福的同时,广造众善,积累福报,则更是对自己今生、后世负责的光明之路。四是积极积累善行。我们积善越丰厚,必然会越吉祥如意,如此,则不必分外营求,意外的福禄自然会降临。
    事例二
    董兰只有初中文化,但极会溜须拍马,自己不会干什么,全靠一张嘴和送礼在机关混,并且凭着这些提为某部门领导,副县实职。正在这时,他的一个老乡老周到单位当一把手,已经55岁的董兰乐得在办公室不停地转圈,说:老周要早来几年更好了,不过现在也不晚。她谋划着正县级职务,并散出风,说自己和老周是“铁子”。于是溜须她的,给她送礼的,认她为干妈的,蜂涌而至。董兰一天天生活在欢乐当中,前呼后拥地很威风。夏季的一天,她与丈夫出去散步,刚走到山边就摔倒了,急忙送到医院救治,单位的人争先恐后地去探望。董兰也着急,她不但要提正县,还要提拔后的权势,那样会让人很有成就感,很有高高在上的那种感觉。几人月后,她终于好一点了,她急忙上班,刚两三天,又住院了。就这样,挺着上班,住院。挺着上班,再住院。一晃一年过去了,等她的病终于真的好一些了,她的“铁子”调到省里去工作了,董兰则只好要求提前退休,借改革的机会得一个正县级的名份和工资,没有得到权势和威风,他心中始终遗憾。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