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净观”的一些事儿

不净观,戒邪淫

关于“不净观”的一些事儿

 

不净观是佛教中“声闻乘”入道之初的“五停心观”之一。所谓“五停心观”,是用五种“观法”对治身心烦恼,具体的观法,有两种分类,其一是:一、不净观;二、慈悲观;三、因缘观;四、界分别观;五、数息观。其二是将“界分别观”并入“因缘观”,增加“观佛”,因为对于“因缘”的解说中也可以含纳“界分别”的道理,而观佛的“相好”,能够对治一切烦恼。
    在这五种观法中,“不净观”是对治“多贪”烦恼的,其准确的含义是“观境界不净之相”,在古今佛教弟子的实际修持中以观身不净为主。对此,人们普遍都是了解的。可是……

涉及到具体的观什么,怎么观,人们就误会多多了。不但是不熟悉佛教文化的人有误会,很多本应相当了解佛教文化的人也有误会,乃至一些真信实修的佛教弟子,也有误会。
    比如日本现代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长篇历史小说《少将滋干之母》中,滋干的父亲藤原国经在失去年轻貌美的爱妻“北夫人”后,痛苦难熬,无论借酒浇愁还是吟诗唱歌都难以释怀,于是从“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这句诗(白居易《夜雨》中的一句)中得到启发,开始修“不净观”,半夜三更跑到乱葬岗,在惨淡的月光下细看浑身生满蛆虫的年轻女尸……不用说,后来,他死了。而且这耄耋之年的老爷子死得和《红楼梦》里的贾瑞有几分相像——都是跟着幻觉中的绝色美女走的。
    国经大纳言的行为已经够可悲了,更可悲的是,很多鉴赏这本书或讲述这个故事的人也认为他那种做法真的就是佛教里的“不净观”!
    先来个不净观的标准定义:
(术语)五停心观之一。为治贪心,观身之不净也。此中有二:一者观自身之不净,二者观他身之不净。观自身不净,有九相:一死想,二胀想,三青瘀想,四脓烂想,五坏想,六血涂想,七虫啖想,八骨锁想,九分散想。智度论中加烧想,而缺死想(参见:九想)。观他身不净有五不净:一种子不净,是身以过去之结业为种,现以父母之精血为种。二住处不净,在母胎不净之处。三自相不净,是身具有九孔,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不净。四自体不净,由三十六种之不净物所合成。五终竟不净,此身死竟,埋则成土,虫啖成粪,火烧则为灰,究竟推求,无一净相。出于智度论十九,俱舍论二十二,大乘义章十二。(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
    简单说明一下,“智度论”即《大智度论》的简称,印度龙树著,鸠摩罗什汉译,是为篇幅浩瀚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所作的论释。《俱舍论》印度世亲著,玄奘汉译。两书都是关于佛教“名相”、“法数”(约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概念”)之内涵与外延最权威的著作。《大乘义章》是隋代慧远著,与两种《一切经音义》同为汉译佛学的古代辞书,而《一切经音义》以“梵言”“华言”对释为主,此书以辨析法义见长。可以看出,关于“不净观”,智度论与俱舍论中的说法基本相同,只是在“九想”中智度论比俱舍论少了一个“死想”,多了一个“烧想”。而大乘义章显然依据的是俱舍论。说明完毕。
    大家发现了吧,从死想、胀想、青瘀想一直到散想、烧想这些,都是“观自身不净”的方法!藤原国经首先就错在用观自身不净的方法去观女身不净,结果看看这、看看那,想的都是自己心爱的北夫人死后,这里那里也会变成这个样子呀,而不是自己死后这个身体会成个啥模样。难怪他儿子滋干觉得老爹这么做纯粹是在糟蹋美丽的娘亲。
    国经大纳言的这个错误导致另一个错误,就是他看腐尸时知道腐尸是难看的、不净的、让他厌恶的,可是腐尸与活人怎么说也完全是两回事儿,他其实只是反感丑,而依旧恋慕美,不过就是硬把“美的”想象成“丑的”,自己骗自己罢了,可自己怎么可能骗得了自己哩?甚至越看那些死去数日的女子,越觉得还是他健康活泼的北夫人魅力无穷啊!惊扰、轻侮了死者,又加重了自己的贪欲、执著,天天让自己身心遭到摧残,不是速死之道是什么?
    不净观应先观自身不净,破除对自身的执著,比如以青瘀想,破除对自己肤色美好或妆容美好的执著,以脓烂想破除对自己胴体完好、体味清新的执著,以血涂想破除对自己精神弥满神采奕奕的执著等。破执著不是否定,美好的容貌、体肤、气味、神采……当然都不是坏事,只是要知道这些都是暂时的、危脆的、相待而言的,以此了悟,依于身体而生的种种苦乐感觉都无自性、无实体、毕竟空、不可得,故而不再受身体欲望所左右,进入以身修道的状态。
    至于观他身不净,方法则是观“五不净”,而非把他人和腐尸联系在一起。若观腐尸,依然是在美丑分别中动心思,诱惑到了眼前,观修的工夫往往一毫用力不上。五不净观是当下破分别。只要是人,无论人我,无论美丑,无论善恶,无论老少,无论东西,都平等有这五种不净:首先,受身的因都是贪嗔的情绪,受身的缘都是父母精卵,此中有何美丑?其次,出生之前都蜷缩寄生在母亲的五脏六腑之间,此中有何美丑?其三,身体都开着九个孔穴,耵聍、鼻涕、唾沫等等分泌液在有生之年都无穷无尽,此中有何美丑?其四,组成身体的都是筋、厚皮、薄皮、脏器、肉、指甲、牙齿、体液、毛发等等一共三十六种解剖学对象,此中有何美丑?第五,身体的最后,都是或者化成泥土,或者化成其他动物的粪便,或者化成灰烬,此中有何美丑?这里没有任何想象,完全是理论的分析,从分析得到平等一味的结论。所以观他身不净,绝不是向一些学者作家所以为的,把美女想象成丑女等等,恰恰是如实“观”我们都有的这个身体,从而知道所有肉体的贪爱不从对象生,惟从自己心念想象生,真正是色不迷人人自迷。对于修行者来说,这个观想的过程自然可以使其对于色欲有一种幽默的态度,不会被其奴役,身不由己地随之而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