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恩师情:忆南公怀瑾老师

恩师情,怀瑾老师

李传洪先生不舍恩师情忆南公怀瑾老师

 

 


南怀瑾老师在2012年6月末太湖大学堂首届毕业典礼上的留影。第二排左二为李传洪先生

 

作者:蔡玉真  (《今周刊》824期)

国学大师南怀瑾走完传奇的一生,一百余名南怀瑾门下两岸三地弟子感怀师恩,泪眼相送场面感人。南怀瑾是一位可以教你怎样吃饭、怎样走路、怎样读书、怎样做人的老师,「细小到站坐卧,宏大到儒释道」都能开示。

国学大师南怀瑾九月二十九日走完传奇的一生,九月三十日晚,在亲手创办的江苏省苏州吴江太湖大学堂举行荼毗(火葬)仪式。当晚正逢中秋节,月明星稀,一百余名南怀瑾门下两岸三地弟子,泪眼相送,场面感人。

南怀瑾的弟子遍及全球,但是晚年最亲近的弟子之一,则非薇阁基金会董事长李传洪莫属。出身新北市板桥林家的李传洪,十四岁念中学时期,拜读南怀瑾的《楞严大义今释》后,发现竟然有人能将儒释道的精神,做出如此深刻的解说。李传洪一开始还以为是清代古人的著作,后来方知出自南怀瑾,从而拜师至今。

自从二○○○年太湖大学堂开始兴建以来,南怀瑾口中昵称「大学堂员外」的李传洪,就成了经常往返两岸的空中飞人。在台北绝无第二分校的薇阁中小学,从○六年六月开始招收第一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学生,台北薇阁的师资与经验,因而移植到中国大陆。与台湾截然不同的是,太湖大学堂的国际实验学校,完全按照南怀瑾的理念办学,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与内在启迪。

送别恩师后的李传洪,难掩心中的悲伤。他说,在前几天中秋月圆替老师送行时,弟子们深深地感觉愧对老师。一九九四年的时候,福建省厦门市南普陀寺完工的那一天,南怀瑾在那里讲了七天的「南禅七日」,南怀瑾的师弟通永法师,特地从四川峨嵋山来到南普陀寺,弟子们眼见老师与师弟间的感情,令他们非常感动。

从十四岁拜师,到现在年逾六十岁的李传洪,因为深受南怀瑾耳濡目染的教诲,他最能了解老师这一生的苦。

李传洪说,老师二十岁那年在峨嵋山大坪寺发愿,要阐明儒释道三家思想。老师身体力行,「事求妥帖心肠苦」,每一个弟子的问题,有问必答,自己回信。他也知道老师为了要施报,经历了多少痛苦,老师的悲愿太大了,愿力太大了。所以正如耶稣背起众生的十字架,遭受的折磨。但是在老师人生的最后阶段,也实现了伟大的生命工程,可以在当下就进入了定境、进入了涅盘定静的程度,这就是体现生命科学最大的实证。

李传洪说,他不懂发心,也不懂愿力,只想做好老师的马前卒。在四十几年的马前卒历程中,李传洪体会并揣测老师关心的事。老师琢磨的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以老师观察入微的眼力、心力与悲愿,他去从人性的观点找出教育的切入点。从最开始十六人的小小学校,到现在二百人的小学校。老师所造成的影响力,像春风化雨,渐渐地扩大,滋润干涸的大地。

南怀瑾老师生性豁达,在最后从上海中山医院回到每天生活的太湖大学堂,在弟子的护送下,回到平日睡觉的房间,也是太湖大学堂主楼的佛陀金身旁休息,并进入入定的状态。当时,因为中山医院曾经发出病危通知,才让媒体得知消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