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修行人不应谈他是非,自言我能我解,心轻未学,此非清净心也。自性常生智慧,行平等慈悲心,恭敬一切众生,是修行人清净心也。若不自净其心,爱著清净处,心有所住,即是著法相。见色著色,住色生心,即是迷人。见色离色,不住色生心,即是悟人。住色生心,如云蔽天;不住色生心,如空无云,日月长照。住色生心,即是妄念;不住色生心,即是真智。妄念生则暗,真智照则明,明即烦恼不生,暗则六尘竞起。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色身虽大,内心量小,不名大身。内心量大,等虚空界,方名大身。色身纵如须弥山王,不为大也。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布施七宝,得三界中富贵报;讲说大乘经典,令诸闻者生大智慧,成无上道。当知受持福德,胜前七宝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所在之处,如有人即说是经,若念念常行无念,心无所得心,不作能所心说,若能远离诸心,常依无所得心,即此身中有如来全身舍利,故言如佛塔庙。以无所得心说此经者,感得天龙八部,悉来听受。心若不清净,但为名声利益而说是经者,死堕三涂,有何利益?心若清净为说是经,令诸听者除迷妄心,悟得本来佛性,常行真实,感得天人阿修罗等,皆来供养持经人也。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自心诵得此经,自心解得经义,自心体得无著无相之理,所在之处,常修佛行,念念心无有间歇,即自心是佛,故言所在之处,则为有佛。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佛说般若波罗蜜,令诸学人用智慧除却愚心生灭,生灭除尽,即到彼岸,若心有所得,不到彼岸。心无一法可得,即是彼岸,口说心行,乃是到彼岸。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佛问须菩提,如来说法,心有所得不?须菩提知如来说法,心无所得,故言无所说也。如来意者,欲令世人离有所得之心,故说般若波罗蜜法,令一切人闻之,皆发菩提心,悟无生理,成无上道。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如来说众生性中妄念,如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尘,一切众生,被妄念微尘起灭不停,遮蔽佛性,不得解脱。若能念念真正修般若波罗蜜无著无相之行,了妄念尘劳,即清净法性。妄念既无,即非微尘,是名微尘。了真即妄,了妄即真,真妄俱泯,无别有法,故云是名微尘。性中无尘劳,即是佛世界;心中有尘劳,即是众生世界。了诸妄念空寂,故云非世界,证得如来法身,普见尘刹,应用无方,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者,是三十二清净行。三十二清净行者,于五根中修六波罗蜜,于意根中修无相无为,是名三十二清净行。常修此三十二清净行,即得成佛;若不修三十二相清净行,终不成佛。但爱著如来三十二相,自不修三十二相行,终不得见如来。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世间重者莫过于身命,菩萨为法,于无量劫中舍施身命与一切众生,其福虽多,亦不如受持此经四句之福。多劫舍身,不了空义,妄心不除,元是众生;一念持经,我人顿尽,妄想既除,言下成佛。故知多劫舍身,不如持经四句之福。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自性不痴名慧眼,闻法自悟名法眼,须菩提是阿罗汉,于五百弟子中,解空第一,已曾勤奉多佛,岂得不闻如是深法?岂于释迦牟尼佛所始言闻之?然或是须菩提于往昔所得,乃声闻慧眼,至今方悟佛意,故始得闻如是深经,悲昔未悟,故涕泪悲泣。闻经谛念,谓之清净,从清净体中,流出般若波罗蜜多深法,当知决定成就诸佛功德也。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虽行清净行,若见垢净二相,当情并是垢也,即非清净心也。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须菩提深悟佛意,盖自见业尽垢除,慧眼明彻,信解受持,即无难也。世尊在世说法之时,亦有无量众生,不能信解受持,何必独言后五百岁。盖佛在之日,虽有中下根不信及怀疑者,即往问佛,佛即随宜为说,无不契悟。佛灭后,后五百岁,渐至末法,去圣遥远,但存言教,人若有疑,无处咨决,愚迷抱执,不悟无生,著相驰求,轮回诸有,于此时中,得闻深经,清心敬信,悟无生理者,甚为希有,故言第一希有。于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复有人,能于般若波罗蜜甚深经典,信解受持者,即知此人无我人众生寿者之相,无此四相,是名实相,即是佛心,故曰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