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念佛法门的现实利益和净土宗源流简介(7)

众生往生之因:有两种:一、念佛往生,二、修诸行往生。在下卷初先说念佛往生之因,接著再说诸行往生之因。之后在东方偈一段文中,诸佛劝赞这两种往生之因。 众生往生之果:就是众生往生净土所得的佛果。释尊先从第
  众生往生之因:有两种:一、念佛往生,二、修诸行往生。在下卷初先说念佛往生之因,接著再说诸行往生之因。之后在东方偈一段文中,诸佛劝赞这两种往生之因。

  众生往生之果:就是众生往生净土所得的佛果。释尊先从第二十二愿之意义说起,再介绍观音、势至二菩萨是最初的往生者,又广说往生之人都具足三十二相,智慧圆满,神通自在,而供养十方诸佛,又能够到十方世界随意自在地救度众生。随著是释尊宣说「劝信诫恶」的一段,亦即恳切地劝导避五恶,修五善,不要背离仁义礼智信之道。接著说「不了佛智」,不能明信佛之大智慧的人,不能往生真实净土,所以劝人明信佛的不可思议智。

  次述《观无量寿经》的梗概:当释尊在耆阇崛山之时,王舍城发生了大悲剧。太子阿阇世禁闭父亲频婆娑罗王于牢狱,又使其母韦提希夫人同样遭受痛苦。此时韦提希夫人不堪愁苦,遥请释尊降临;因而释尊以神通力出现在夫人的室内,又从自身的光明中显现十方净土给夫人看,夫人看后,求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道。

  在此释尊先为夫人说定善十三观的修行,定善就是息虑凝心,亦即使心寂静,不起余念,观想安养国土及佛与菩萨。当释尊说到第七观华座观之时,为夫人说「除苦恼法」,正开始说时,忽然间,阿弥陀佛现在空中,夫人拜见了阿弥陀佛,发起信心,欢喜大悟。

  释尊说完了定善十三观,虽然夫人没再问,而释尊自说散善三观。散善就是废恶修善,亦即在散乱心中废恶修善之意。这善是什么呢?所谓三福;就是指世间的善、小乘的善、及大乘的善三种,释尊将此当作众生的机类,而分为九品。其中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三品是大乘的机类,大乘善就是修第三福;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之二品是小乘的机类,小乘善就是修第二福;中品下生一品是世善的机类,世间的善就是修第一福;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是三福无份,虽说是一点善行也没有的恶人,但只要依念佛也能往生净土。

  在最后,赞扬「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念佛,唯有此是最殊胜的成佛之法,所以劝人信此持此,而结成一经。

  《阿弥陀经》是释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以舍利弗尊者为对告众而说的经。此经先标示极乐的位置,再解释极乐的名称,进而赞叹宝树、宝池、天乐等的庄严,以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解释阿弥陀佛之名,又赞叹往生的人也能得到无量光明与无量寿命。

  次明欲往生极乐国土者,须舍去自力的少善根少福德,劝人唯依多善根多福德的念佛。这就是在叙述《观经》尚未说完的余义。

  最后,释尊述说东、南、西、北、上、下六方的恒沙无量诸佛,都证明念佛的功德不虚,而举出诸佛护念的利益,劝人信称念佛。

  释尊出世的本意,唯在于宣说阿弥陀佛的本愿,劝化众生他力的念佛。因此虽然先说《大经》而广示,但还没明白地解释此念佛胜于诸行的原因,所以再说《观经》与《小经》,使疑心深固之自力根性的人,最终也能闻信。释尊深重的慈悲和恳切的施设,唯有感泣欢喜之外,无法形容。

  净土宗之经论,为末法时代之众生,指明了一条光明之大道。正如《佛说无量寿经》中所说: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善导祖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说:一切善恶凡夫得往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注:

  1、悉达多:释伽佛为净饭王太子时名也。《智度论》二曰:父母名字悉达多,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法,是名为佛。

  2、无常: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无常有二:一刹那无常,谓刹那刹那有生住异灭之变化也。二相续无常,谓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也。《涅槃经》曰: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幻炎是。《六祖坛经》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3、沙门:沙门:劳劬修佛道之义,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为出家者之都名。四十二章经曰:"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4、菩提树:植物。释尊于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