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佛教用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果报,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为的业力,既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力。        1、业因:我们再造作时,所做的行为,以及所做的事,称为业因。然而真正的 业因是烦恼,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会造作,故烦恼才是造作(业)的真正 之因。       2、业力:我们造作的行为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使我们承受各种果报。比如说 我们骂人一分钟,这一行为(业因)一分钟后就已消失,但他有力量存在着, 到将来有因缘时,它就形成果报,此称为业力。业力本身没有控制者,没有 主宰者,是行为本身形成的力量。比如说天下雨,大地自然被它淋湿,它有 一股令草木旺盛的力量存在着;我们造作各种行为之后,自然会形成一股力 量,将来我们就得要承受各种果报,此为自然界的现象。       3、业果:既是业报。我们过去造业,因缘成熟,就形成果报,称为业报。有了 业因,就形成业力,但未必既有果报,因为业力形成果报,要依赖外在的因 缘来引发,所谓因缘成熟,既是业力(一般人所说的业因)与众缘配合,而 形成果报的;如果没有众缘,就不可能形成果报。故经中常说:“若经千百 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教中一个很著名的偈 语,它的意思是:我们所做的行为(业因),形成了业力,它需要众缘来引 发,才会形成果报。如果业因没有形成果报,它的势力可延续到千百劫之久, 等到因缘会遇成熟时,我们必定要承受那个果报。   二、业的分类:业可分为很多种类。       1、以身,口,意三业来分。        ①身业:身体的行动是一种造作,故身体的行为就是身业。        ②口业:用心驱使口讲话,是一种行为造作,故讲话是口业。        ③意业:我们的思想,也是一种造作,故驱使心去思维事物,就是意业。身, 口,意三业的真正造业的主因是意,也既是我们的心。故有身,口 业,必然会有意业存在,有意业未必有身,口业。       2、以业的性质来分。        ①善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将来会形成好的果报。        ②恶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将来会形成恶的果报。        ③无记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它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比如走路,扒 痒,这其中无善亦无恶,那只是你身体痒,就很自然,很习惯的扒了一下, 这就是无记业。有人说无记业没有果报,这是不正确的,大乘佛教认为, 无记业是有果报的,比如说,在一起飞机意外失事的事件中,当时机师并 没有生起杀害搭客之心,但是当一些搭客在命终时,可能生起嗔心,怪罪 於机师,认为这是他的疏忽所致,将来那位机师就可能要受到果报。善恶 是指我们的心起善或起恶心而言,但有时候并非完全如此。我们有时候会 因为愚痴而起善心造恶业。比如说,有人病的很痛苦,你起善心杀了他, 杀人是恶业,以后要受恶的果报,但你却以为帮他脱离苦海,解脱了。依 佛教的因果业报来说,这只是使他要受的病苦,延迟到下一世罢了。所以 善恶业有时候并不因为我们的心是善或恶,而是要以果报来决定才是最正 确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