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的境界与功用(8)

但是,佛教虽有神通,并也会在必要之时利用神通,佛教却不是一个重视神通,更不是以为有了神通为光荣的宗教。佛教的伟大,乃在有其伟大的智慧与伟大的文化,尤其是伟大的慈悲精神,并不在于区区的神通而已。 一九六
  

  但是,佛教虽有神通,并也会在必要之时利用神通,佛教却不是一个重视神通,更不是以为有了神通为光荣的宗教。佛教的伟大,乃在有其伟大的智慧与伟大的文化,尤其是伟大的慈悲精神,并不在于区区的神通而已。  

  一九六三年二月写于台湾美浓大雄山朝元寺(香港佛教卅五期)  

  注一:禅定者于印度宗教一般视为最重大之事。  

  禅定可发神通:吾人之精神若常离外界而住安静之状态,不涉思虑、不加分别,自然能判断一切而无误。  

  精神既得自由而不受物欲之束缚,不受五官之束缚,则智慧自然显发其本性。其见闻觉知之作用,遂出于肉体五官以上——精神可以自由役使肉体,即所谓神通是也。  

  神通或云四如意足,或云五神通,或云六神通者。神通力用者终不外智慧之自在力而已,以智慧之自在力能使肉体之作用如意变化故。(境野黄洋着,印度佛教史)  

  注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寻伺寂静住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入第二静虑具足住,离喜住舍,具念正知,领受身乐,圣者于中,能说能舍,具念乐住,入第三静虑具足住。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静虑具足住。菩萨如是修静虑时,于诸静虑及静虑支皆不取相,发起殊胜神境智通,能作无边大神变事。(大般若经卷三五○,大正藏卷六·七九七页)  

  注三:五眼六通。参阅大般若经三五○、四○四、四○五卷。  

  注四:(一)四神足  

  1.自在三昧行尽神足:「意所欲心所乐,使身体轻便,能隐形极细。」

  2.心三昧行尽神足:「心所知法,遍满十方,石壁皆过,无所?碍。」

  3.精进三昧行尽神足:「无有懈倦,亦无所畏,有勇猛意。」

  4.诫三昧行尽神足:「知众生心中所念,生时灭时皆悉知之,有欲心无欲心,有嗔恚心无嗔恚心,有愚痴心无愚痴心,有疾心无疾心,有乱心无乱心,有少心无少心,有大心无大心,有量心无量心,有定心无定心,有解脱心无解脱心,一切了知。」(增一阿含经卷二一「苦乐品」之七)  

  (二)佛说:「世俗五通非真实行后必还失,六通者,是真实行。」  

  像舍利弗说:「游于世谷禅至究不解脱,不得灭尽迹,复习于五欲;无薪火不燃,无根枝不生,在女无有胎,罗汉不受漏。」(增一阿含经卷四六「放牛品」五九·四)  

  (三)「转轮圣王在世游化,成就此七宝及四神足,无有缺灭亦无亡失。」(增一阿含经卷三三「等法品」三九·八)  

  按:此四神足与罗汉四神足不同,此指颜貌端正,聪明盖世,身无疾患,寿命极长。  

  注五:(一)神足比丘:「尔时世尊告诸神足比丘大目连、大迦叶、阿那律、离越、须菩提、优毗迦叶、摩诃迦匹那、尊者罗云、均利般特、均头沙弥……。」(增一阿含经卷二二「须陀品」之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