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证悟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前文中提到,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无嗔恚心,心常乐慈行。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广作饶益众生的事业;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一刹那顷能震动百世界;一刹那顷体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续;能于一刹那顷往游百佛刹土;以胜妙的智慧力一刹那顷能正思择百种深奥法门,此亦并不是以闻思的相似智慧加以思择,而是以修悟智慧来觉受真实法味;以神通力在自身上一刹那间即能示现不同的百种身相;在每一化身的周围皆有百位弟子来庄严围绕而为眷属,此等皆非他现而是自现的诸般海会菩萨。 我们要知道,菩萨一地一地的修证境界,都是在做清净心地,开发智能的工作。一个菩萨行者为了实现心地的光明境界,而运用各种修行的方法和普渡众生的志愿做为开发圆满智能光明的前方便。修行的目的,本是在善用各种智能之行来调柔、寂静修行者的妄动之心。悲愿的理想,亦是在运用慈悲心怀来柔和、升华、宽大菩萨行者修学佛道前的凡夫狭窄胸襟。如果一个修行者的心地在行与愿相互递进的修持过程中,愈来愈柔软、愈谦下、愈随顺、愈不浊、愈纯善、愈润泽、愈寂静、愈不动、愈广大、愈坚固、愈明盛、愈清净、愈平等、愈无相……,则其智能证量越超越、越深广、越无边、越圆满、越究竟、越不可思议。也就是金刚经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二地菩萨以十善业自利、利他 当初地菩萨的光明心地渐渐在大慈悲心、大愿力、大福德、大舍心……的洗礼下显露无遗时,便逐渐脱离欲界尘境的染着,成就清净的离欲梵行,戒行具足,进入二地菩萨修行的领域。 经上说,一切佛法的修学,皆是以十善业做为学佛的基础,一个修行者,如果十善业受学得法,则逐步清净身心,首先超出欲界垢染,想要进一层发心修学声闻、独觉、菩萨二乘圣者的出世修行境界,也就不困难了。二地菩萨为了更加坚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悲愿,继续以十善业自利、利他,使得原本清净光明的心地,更加正直、柔软、纯善、不杂、调伏、寂静、广大……。又深知十不善业,令众生堕落三涂恶道,受苦无穷,因此对于沉沦生死苦海的可怜众生,再度地发出了利益心、安乐心、慈悲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教化心……:心心念念希望以自己成就的清净成行来教导众生力行十善业,脱离十恶业,以此教化众生去恶崇善至诚恳切利益众生的清净行为来增长、加强、巩固、廓大自己度化众生的大悲誓愿。 因为二地菩萨的清净戒行成就,而使此地菩萨的心性愈加趋向生死解脱的道上前进。诚如经中颂文所说:「质直柔软及堪能,调伏寂静与纯善,速出生死广大意,以此十心入二地。」 由于此地菩萨的愿力、念力、智力、福德力……逐步在清净戒行及十善业的调伏下,愈加地纯善与寂静,于是更加净化了禅定力道的修持,开发了广大的神通力量。以其深广的神通力用,接引无数的众生信佛闻法。如经中颂文所说:「所有种种神通力,此地菩萨皆能现,愿力所作复过此,无量自在度众生。」 三地菩萨进入深广禅定修持 欲步入正途的甚深禅定修持,必须以佛法的闻思修慧为基础,广集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才能直入正规的禅修证境而无障碍。三地菩萨名为发光地,这便说明了此地修行者在听闻正法、思惟法义、解悟真理、为法忘躯、依法修行、广修福德,普渡众生……等各方面的实践问题,已经做得非常彻底。才能在自度、度他的体验中,深刻的领悟到:欲根治无量众生的烦恼心病,唯有先拯救自己的烦恼心病,将身心超出世间爱欲生死的束缚范围,一心专注在佛道智能的追求中,才能以我们所修证如虚空般地的广大悲智,彻底的对治众生的无量烦恼病症。所以此地菩萨时时刻刻,以其无量利益众生的哀愍心,在寂静无人之处,收摄身心,思惟佛法,依教修行……,因而以无限的忍力、耐力、毅力……所汇集成专注的精神力量,超出欲界众生的散地界限,进入色界、乃至无色界的禅定境界,而逐渐在出世正定的成就中显发如太虚般的智能光芒。诚如经中所说:「菩萨住此发光地时,即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主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有念、正如,身受乐,诸圣所说,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法故,行而无所乐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