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在当下深入禅定?(德宝法师)(4)

痛苦出现之时,我们必须与之交谈。我们必须这样说: 这种痛苦并不新奇,我以前经历过,但很快就消失了。此刻,这种痛苦也不会长久,也将会很快消失。 我的身心曾经屡遭痛苦,命途多舛,多历艰难,但它们最终都化成

  痛苦出现之时,我们必须与之交谈。我们必须这样说:

  这种痛苦并不新奇,我以前经历过,但很快就消失了。此刻,这种痛苦也不会长久,也将会很快消失。

  我的身心曾经屡遭痛苦,命途多舛,多历艰难,但它们最终都化成了烟云。我的痛苦也并不是绝无仅有的,所有有情众生都忍受着这种或那种痛苦。

  我必须心无旁骛,关注这种痛苦。佛陀教导我们将痛苦作为观修的对象。它是四念处之一。他也曾经教导我们,如实感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我必须修习安忍。佛陀获得觉悟之前,在修习禅定时曾经历过千万种苦难。即使在觉悟之后,他仍然遭受着痛苦。有一次,提婆达多向佛陀扔了块石头,伤了佛足。佛陀毫无怨言地忍受着痛苦。

  疼痛无可避免,但我们却可以不生起烦恼。我不想因疼痛而烦恼不安,相反,我应该利用这种疼痛来根除烦恼。人们会在运动场上说“不劳无获”。的确,没有疼痛就没有收获。修行之路更是如此,佛陀曾将修行称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不应该憎恨疼痛。这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我自己的身心造成的。如果我对自己的身心充满恼怒或怨恨,我就是个傻瓜。因此,我必须用正念来驾驭我的身体和这种疼痛,并用慧眼来觉照它,洞察这种疼痛生灭往复的过程。毕竟,它只是短暂易逝的。幸好如此。

  在《箭喻经》(The Sword Simile)中,佛陀如是说:

  “诸比丘,使诸盗贼,以双柄锯,断汝手足,节节支解。汝于彼时心作嗔念,则于此法中非我弟子。汝诸比丘,彼时当做是念:我心于此寂然不动,不做恚语,亦无怨尤。我当以慈心观彼所为,了无怨憎。复次,汝当思惟,此堪忍世界,众苦交逼,我当发起无量慈心,护持一切有情,无有怨憎。”

  我强烈建议你们按照这种方法,与痛苦以及它引起的愤怒交谈。当然,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些话略作修改,运用到让你烦恼的其他事情之中,比如衰老、离婚或痛失爱人等。

  你还可以和你的惰性、恐惧、愤怒、贪婪交谈。这种自我对话在坐禅之时十分有助于控制种种川流不息的想法,此外,它也能指导你的生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