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样子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2)

(9)智自在:在一切境界中,都能遍知一切法。 (10)法自在:能观机逗教,以无量无边法门利益一切众生。 其中,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是行财施、法施、无畏施等 布施 波罗蜜所圆满成就;业自在与生自在是行持戒波罗

(9)智自在:在一切境界中,都能遍知一切法。

(10)法自在:能观机逗教,以无量无边法门利益一切众生。

其中,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是行财施、法施、无畏施等布施波罗蜜所圆满成就;业自在与生自在是行持戒波罗蜜所圆满成就;愿自在是行精进波罗蜜所圆满成就;胜解自在是行忍辱波罗蜜所圆满成就;神力自在是行禅定波罗蜜所圆满成就;智自在与法自在是行般若波罗蜜圆满所成。

3.空相:法身已证得一切空相。

(1)非有非无相:法身不是因缘合和的假有,所以说「非有」;法身是以真如为 体的实有,所以说「非无」。

(2)非有为非无为相:法身不是由业烦恼造作生起的,所以说「非有为」,法身 由大悲力,能示现佛土身相、来去起灭等有为相,所以说是「非无为」。

(3)非异非一相:从契入真如而言,三世诸佛,佛佛道同,所以说「非异」;法 身由无量的有情修习不同的加行所成就,所以说「非一」。

4.常住相:法身是出缠的如来藏,是我们本自具有的清净佛性,所以湛然常住。

5.不可思议相:法身是自内圆证的境界,非妄心寻思所能想象,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表达。

二、究竟证得

十地以上的菩萨虽然断结使(烦恼),证得少分法身,但是还未断尽诸障,所以不能完全证得法身。只有佛陀不但断除二惑,而且破除微细的根本无明,才能证得究竟法身。

三、众德相应

如来法身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今举其大者如次:

1.无诤智:阿罗汉的无诤智是消极的令人不起烦恼,如来的无诤智则更进一步积极的去调伏众生的惑障。

2.四无碍解:如来以四种自在无碍的智解辩才化度众生。

(1)法无碍解:善能契入正理。

(2)义无碍解:善能诠释法义。

(3)词无碍解:精通各种地方语言而无碍自在。

(4)辩无碍解:随顺正理而巧说无碍。

3.十力:如来证得实相后,具有十种智力,能说法度众生,摧伏邪见,成办诸事,自在无碍。

(1)处非处智力:处,是道理的意思。处非处智力,指如来知道一切因缘果报定相。

(2)业异熟智力:指佛陀知道一切众生三世因缘果报。

(3)禅定解脱三昧净垢分别智力:指佛陀知道一切禅定的深浅次第。

(4)知众生上下根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

(5)知众生种种欲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众生欲乐善恶的差异。

(6)性智力:指佛陀遍知种种世间的性相。

(7)一切智处道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善道、恶道、圣道所至处。

(8)宿命智力:指佛陀遍知众生过去世种种事。

(9)生死智力:指佛陀以天眼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以及未来受生之处。

(10)漏尽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众生漏尽与否。

4.四无所畏:指佛陀说法时具有四种无所惧畏的自信,所以能勇猛安稳。其中,前二者属自身功德具足的无畏,后二者属利益众生的无畏。

(1)诸法现等觉无畏:了知诸法,所以能住于正见,无所怖畏屈伏。

(2)一切漏尽智无畏:断尽一切烦恼,所以能摄伏外道,无有畏惧。

(3)说障法无畏:能阐示一切修道的障碍,而无惧于任何非难。

(4)说出道无畏:能宣说出离苦道的方法,而不畏外道指摘所说为非。

四、五种甚深

诸佛法身难以用分别思惟去理解想象,以下列举五种甚深法来描述法身的体用不可思议。

1.生住业住甚深:诸佛虽然已证得无生,但以慈心悲愿故,随众生机感示现世间,所以安住于无住涅槃境界,以无生而生,无住而住,而成就一切利生事业。

2.安立数业甚深:诸佛应身时而受生六道,时而示入涅槃,是属于不坚业。相对于应身的无常,诸佛报身恒于净土中利乐地上菩萨,属于坚业。诸佛所造作的业,无论是坚或是不坚,目的都在永恒利益无量无边众生。

3.断蕴甚深:诸佛断除有漏诸蕴,圆满菩提,却又能安立于诸蕴中利乐有情。

4.显现甚深:诸佛法身遍满世间,恒常示现说法。但是众生为什么不能时常见闻佛法呢?因为众生罪垢深重,好比月影能现于一切江海河川,乃至一切容器水中,但是如果我们用破了的器皿盛水,当然不能见到月影。所以,愚痴众生不能见佛真身,是因为自己的不健全,佛陀的大慈大悲是永不减失的。

5.涅槃甚深:诸佛随缘应化世间,或现八相成道,或现入般涅槃,这些起起灭灭并非表示佛身的真起真灭,好比火焰的生起与熄灭,都不影响「火存在于世间」的事实。佛的法身常住世间,不会随着应身的生死而消失。

 

肆‧结语

佛光如满禅师与唐顺宗之间问答的诗偈,最能说明佛身的不一不异。

唐顺宗问如满禅师: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回答道: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常思维,更勿生疑虑。

唐顺宗听后,心中仍有疑虑,于是又问道:

佛向王宫来,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再答道: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如虚空的法身了不可得,在世间的应身已示现入灭,在净土的报身非凡夫肉眼所能见到,三皈依的「皈依佛」指的又是那一个佛呢?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忏悔品第六》说:「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自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