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行仪(善因法师述)

学佛行仪 善因法师述 目录 敬佛第一 敬法第二 敬僧第三 居庵第四 事师第五 事亲第六 居家第七 待客第八 读书第九 为官第十 经商第十一 务农第十二 司工第十三 作务第十四 礼诵第十五 坐禅第十

学佛行仪 


善因法师


目录

敬佛第一 
敬法第二 
敬僧第三 
居庵第四 
事师第五 
事亲第六 
居家第七 
待客第八 
读书第九 
为官第十 
经商第十一 
务农第十二 
司工第十三 
作务第十四 
礼诵第十五 
坐禅第十六 
受食第十七 
睡眠第十八 
入众第十九 
看病第二十 
寂居第二十一 
出外第二十二 
务丧第二十三 
第住禅堂等第二十四 



敬佛第一


昔莲池大师于律藏中集诸要义,着威仪门二十四章,以便学者易于记忆,简而易持,久之相习成性,则于戒律,必无瑕疵矣!无如今世沙门,弊习尤多,有非斯篇所能尽及者。又近时一班新进居士,发心虽猛,而于行仪,多未合法。夫学佛乃超凡入圣之事业,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若行仪未审,而能自修有得,深入佛道者,盖未之见。

是以不揣固陋,择其日用所必需者,重述二十四章,曰学佛行仪。凡比丘、沙弥、居士及女尼等,皆可习而行之。惟其中有可共习者,有不可共习者,兹恐文繁故未类别。但于每章首句点出之,望诸同志,各自分别习行可也。

【敬佛第一】

凡沙门、居士,女尼亦在内,以下例此。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皆应整衣礼拜,最少亦须问讯即作揖或合掌。若在佛殿经堂见佛像,则必须礼拜。拜时当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唵‧[口*缚](ㄨㄚˊ)日啰‧斛(ㄏㄨㄥˋ)。三遍」凡偈文祇念一遍,凡咒语须念三遍。以下例此。

凡入佛殿经堂,不得携带器物,除佛经像及供佛物。入内不得东西顾视,必于礼拜后,始可抬头瞻仰。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又须默赞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暂皈依,能灭三祇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凡在殿堂经行,必右绕,不得左旋左右以殿为主。,三匝或七匝,皆须平视直行念佛。不得谈世谛语言,即言佛法,亦勿高声。不得笑,不得坐,不得涕唾,不得倚壁靠桌。若咳嗽,须以袖掩口。凡礼拜,必须从容,五体投地,精勤作观,不得急落急起。教列七种礼,不可不知。七种者:一、我慢礼。谓依位次,无恭敬心,心驰外境,五体不具,如捣碓然。二、唱和礼。谓心无静想,见人则身轻急礼,人去则身惰心疲,盖心散而口和也。三、身心恭敬礼。谓闻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无厌怠。四、发智清净礼。谓达佛境界,随心现量。礼一佛,则礼一切佛。礼一拜,则礼法界,盖诸佛法身融通故。五、遍入法界礼。谓自观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离法界,佛我平等,今礼一佛,即礼法界诸佛。六、正观礼。谓礼自佛,不缘想他佛,以一切众生,各有平等佛性故。七、实相平等礼。谓上六种,有礼有观,自他两异,惟此一礼,无自他分别,凡圣一如,体用不二。故文殊菩萨云:能礼所礼性空寂云云。此七种前三名事礼,后四名理礼,学者常依后五种,不依前二。凡拜佛、拜塔、拜经、拜大沙门,皆须如此,下不重宣。

若于各处,遇见有佛像、佛经、或一佛字,在不洁净处,急宜两手捧持,安于净处。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正义劝之。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若安卧室内,则须常坐不卧,纵卧亦不得久卧。更不得并置溺(ㄋㄧㄠˋ)器于卧室内,盖像在即如佛在也,安得不敬。

常见世人,于佛经义,则极其深慕赞叹,而于经像,则多视若寻常,以为佛法不在经像。殊不知敬佛经像,原为成就自己品行、德行。若于经像不敬,则其佛法妙理,又奚从来哉!?是故无论何人,皆应敬佛经像也。沙门中之不敬经像者,俟下文居庵章中再及。

 

【敬法第二】

凡沙门、居士,读佛经律,必焚香正坐,如见佛然。不得依靠,不得污手持经像。欲读经,必先静坐少时,默念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念完,方合掌舒经。读经必字字理会义解,与心相应,不得草草涉躐。

凡读经,须着方袍或长褂。桌上除经与香炉灯光外,不得置诸茶果杂物,即笔砚亦须另处置之。经上有尘,须用净纸扫之,不得口吹。读毕或休息,必将经籍关合端正。读至何处,须用黄纸为条,夹入经内,露少许于头,不得屈折经角,不得狼籍。读至中间,若生杂念,亦必将经关合,念去再舒。

若客来,或上座、同学来,俱应将经关合,然后言谈。有经在案,不得谈世谛语言,不得笑,不得高声,不得涕唾。若咳嗽,须以袖掩口。若读经稍有心印,俟读毕后,另以纸笔记之,不得记于头上。若书写经律,须端楷正字,笔迹鲜洁,不得随意草书,又不得前后参差脱讹。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奉。梵网经云:「若佛子......。常以七宝,无价香华,一切杂宝为箱囊,盛佛经卷。若不如法供养者,犯轻垢罪。」若经籍损坏,宜速修补,令恒常如新。

凡持经像,皆当两手捧之平胸,不得只手携行。己持经像,不得向人作礼。并不得只手作揖及合掌,但两手捧经,齐眉一举足矣!凡敬法,不仅敬经一门,即衣钵锡杖等亦同然。而无形无相之法尤多,兹不具列。

常见应赴缁流之经忏,多属伪撰,纵有一二正经,亦烂碎污秽不堪。又近时诸新学家,见佛经渊博,亦间常取而观览。览经时,非仰卧倚靠,则卷之若筒,斯之现象,俱非学佛者之所宜,更不应称居士、沙门也。望诸同志极力劝之,免遭恶报。应赴缁流:指应赴经忏之僧侣。「流」,徒辈。


【敬僧第三】

凡沙门、居士,见诸长老、法师、诸大德时,须端身齐足正立,不得坐而不起。除诵经时、病时、剃发时,及作羁身事务时。背后不得说长老、法师、诸大德过。不得单称名字,当称某某长老、某老和尚、某老法师、某某大师。若面晤时,更不得提出名字,但可单称长老二字,或法师、或和尚。自则通称学人。羁:牵制,约束。羁身:身忙而无暇。

凡往来书信亦然,不得称「晚」及余、愚等。尊长老法师,当称座下、杖下,不得称方丈。若对尼侣,当称大士、莲下、莲前等。见寻常缁侣,当称某师,不得直呼名字。若问尊号,当云菩萨尊上下,不得云法名。盖问法名者,系上座问后学也。而自己则称后学,不得称不慧、不才、不佞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